西方現代主義文學分為
非理性主義?象征主義?表現主義?意識流小說
超現實主義?存在主義文學?荒誕劇?新小說派
黑色幽默?魔幻現實主義?未來主義?達達主義
不合理的
非理性主義在現代資產階級哲學和倫理學中廣泛傳播。比如信徒的非理性主義助長了盲目信仰;叔本華宣揚無意識意誌,斷言理性和科學不適用於道德範圍。尼采宣揚“權力意誌”論,鼓吹不道德主義;柏格森宣揚直覺;存在主義主張存在不是客體而是主體,“存在先於本質”(薩特),否認道德規律的客觀性,等等。這些都是非理性主義的表現。
非理性主義哲學強調人的精神生活中的各種非理性因素,同時誇大理性的局限性和缺陷。它否認理性具有認識世界的能力,指出存在本身就是不理性的、不符合邏輯的。非理性主義在本體論上否認世界是壹個理性和諧的整體,認為世界是壹個無序的、偶然的、不可理解的甚至荒謬的世界。認識論上,片面強調內心體驗和直覺洞察。
2象征性介紹
象征主義文學起源於19世紀中葉的法國,20世紀初傳播到歐美國家。它是象征主義在文學中的體現,是現代主義文學的壹個核心分支,主要涵蓋詩歌和戲劇兩個領域,其影響延續至今。西方主流學術界認為象征主義文學的誕生是古典文學和現代文學的分水嶺。
象征主義於20世紀80年代中期在法國正式興起,是對以孔德為代表的實證主義哲學和以左拉為代表的自然主義文學的反撥。在象征主義者眼中,實證主義只是機械地論證實際事物之間的因果關系,而自然主義側重於遺傳和環境對人性形成的影響,無法揭示藝術的本質,象征主義者主張探索隱藏在自然背後的觀念世界,以個人的敏感和想象力創造超自然的藝術。尼采、弗洛伊德和柏格森的思想可以看作是象征主義的哲學基礎。
3.代表作家:法國的瓦列裏,德國的裏爾克,美國的龐德,愛爾蘭的葉芝,英國的T S .艾略特。
作家作品
1,英國T S .艾略特:荒原(1922)
2.法國詩人瓦列裏:海邊的墓地(1926)思考生命的意義,歌頌無窮無盡的宇宙運動,表達超越死亡意識的喜悅。哲理冥想與新穎、象征的意象交融,音韻和諧優美,意境深遠。
3.愛爾蘭詩人和劇作家葉芝:在《駛向拜占庭》中,葉芝因“表達了整個民族精神”而獲得1923的諾貝爾文學獎。
4.梅特林克:象征主義戲劇的代表作家《青鳥》(1908,提提埃,米提埃,白),青鳥象征著幸福,主題是歌頌人們對幸福和光明的追求。
5、布羅克:俄羅斯“極其真誠的詩人”,“十二”(長詩)
意象主義(象征主義的壹種變體)
1.意象派詩歌的特點是清晰、精確、集中、具體,不抒情,不講道理。強調表達詩人的直觀形象,但作者的直觀感受不是直接流露,而是通過形象來暗示。
2.代表:美國的龐德,地鐵站(典型的意象詩)
隱逸派(象征主義的另壹個詩歌流派)
1,創始人:翁·加雷蒂
2.代表作家(翁加雷特的兩個弟子):卡西莫多和蒙塔萊斯。
3表現主義簡介
表現主義是20世紀初至第壹次世界大戰前後30年代流行於歐美文學中的壹個重要的現代主義流派。起源於德國,先從繪畫開始,再蔓延到文學。表現主義是藝術家註重通過作品表達內心的感受,而忽略了對物體形態的描寫,所以往往表現為對現實的扭曲和抽象,尤其是表達恐懼的感受——歡快的表現主義作品並不多見。從這個定義來看,馬蒂斯·格魯內瓦爾德和格列柯的作品也可以說是表現主義,但壹般來說,表現主義僅限於20世紀的作品。
表現主義是現代藝術的重要流派之壹。20世紀初流行於德國、法國、奧地利、北歐和俄羅斯的文藝流派。1901法國畫家朱利安·奧古斯特·赫維(Julian August Hervey)第壹次用這個詞來表示他的繪畫不同於印象派。後德畫家也在構圖、技法、線條、色彩等諸多方面大膽“創新”,逐漸形成派別。後來發展到音樂、電影、建築、詩歌、小說、戲劇等領域。
主要作家
1,在詩歌中:
奧地利追蹤者和Warve(世界和彼此的朋友),德國海姆和貝恩。
2.在戲劇中:
《奧尼爾在美國:瓊斯皇帝》(1920),作者在其中將表現主義藝術手法融入自己的創作中,形成了奧尼爾表現主義戲劇的獨特模式。毛猿(1921)副標題為“古今人生八大喜劇”。英雄:詹克
瑞典斯特林堡:去大馬士革和幽靈奏鳴曲。
3、小說中:
奧地利的卡夫卡:表現主義小說的代表。城堡(1915)和變形記(1915)。
4意識流小說導論
意識流小說是20世紀20年代初興起於西方的壹種小說,主要表現人的意識流和迷茫的精神世界。認為文學應該表現人物的意識流,尤其是潛意識的活動,人的意識流遵循的是“心理時間”而不是物理時間。它以象征暗示、內心獨白、自由聯想等意識流創作方法為特征,於20世紀20-30年代在英、美、法等國形成了蔚為壯觀的現代主義文學流派。
“意識流”是現代西方文藝,尤其是小說和電影中廣泛使用的寫作技巧。它是現代主義小說的壹個重要類型。意識流小說是20世紀初興起於西方,在現代哲學尤其是現代心理學基礎上產生的小說作品。意識流的概念是由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首先提出的。他認為人的意識活動不是以碎片化的方式進行的,而是以流的方式進行的,是以思想流、主觀生活流、意識流的方式進行的。同時認為,人的意識是由理性的意識意識和不合邏輯、非理性的潛意識組成的;也相信人的過去意識會浮現出來,並與新的意識交織在壹起,重新組織人的時間感,在主觀感受上形成具有直接現實性的時間感。法國哲學家柏格森強調並發展了這種時間感,提出了心理時間的概念。奧地利精神病學家弗洛伊德肯定了潛意識的存在,認為潛意識是生命力和意識活動的基礎。他們的理論觀點促進了文藝意識流方法的形成和發展。
說明
1,內心獨白:意識流小說直接表現思想感情,表現心理的原生態,沒有條理和邏輯。作家退出小說,較少主觀幹預,註重人物意識活動本身的表現。
2.用自由聯想的方式在壹個物體上停留壹會兒。任何外界刺激都可以打斷之前的思考過程,開始新的思考。
3.主觀性和隨機性很強,往往會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有很大的飛躍性。他們從心理結構上組織過程,而傳統小說大多在時空的流逝中展開情節。
4.在內容和題材上,傳統小說往往是全知的,而在意識流小說中,作家地位下降,讀者參與性加強,不刻畫典型人物,依靠人物的意識淡化情節。
代表作品
喬伊斯在愛爾蘭:都柏林人,年輕藝術家的肖像,尤利西斯。
2.英國的沃爾夫:墻上的斑點和去燈塔。
3.法國普魯斯特:《追憶似水年華》
4.美國的福克納:“南方文學”的主要代表創造了獨特的“約克納帕塔法世系”。
《喧嘩與騷動》( 1929)反映了南方顯赫家族康普生的沒落。小說開創了復合意識流方法,使運用意識流探索人物內心生活達到了壹個新的高度。重點分析了昆廷的變態心理和班吉精神錯亂的無意識活動。人物(長子昆廷、次子傑森、幼子班吉和女兒凱蒂)
5超現實
它興起於20世紀20年代的法國,由達達主義發展而來。1919達達主義詩人:布萊頓(創始人)、阿拉貢(* * *制片人,社會主義現實主義作品,反法西斯)和艾呂雅,他們發表了超現實主義的第壹份宣言。超現實主義是發端於法國的文學藝術流派,起源於達達主義,對視覺藝術影響深遠。在1920年到1930年間流行於歐洲文藝界。其主要特征是,所謂“超現實的”、“超理性的”夢境和幻覺是藝術創作的源泉,認為只有這種超越現實的“無意識”世界才能擺脫壹切束縛,真正展現客觀事實的真實面目。超現實主義極大地影響了傳統的藝術觀。它也經常被稱為超現實主義運動。或者幹脆超現實。超現實主義,探索這壹流派的理論基礎受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學影響,致力於發現人類的潛意識心理。因此,主張摒棄基於邏輯有序的經驗記憶而呈現在人們深層心理中的意象世界的現實主義意象,嘗試將現實主義觀念與本能、潛意識、夢境經驗融為壹體。
6存在主義文學導論
存在主義起源於20世紀30年代的法國,二戰後達到頂峰。它是現代主義文學中最強大、最流行的文學思潮。存在主義文學是20世紀流行於歐美的壹個文學流派,是存在主義哲學的文學反映。存在主義作為壹個文學流派,出現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主要出現在戰後的法國文學中,在20世紀40年代末至50年代達到高潮。存在主義的旗幟也飄到了歐美甚至東方壹些國家的文壇上。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存在主義作家已經失勢。到了70年代,作為文學流派的存在主義實際上已經不存在了。
存在主義思想家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說世界上有多少存在主義哲學家就有多少。
正義。法國存在主義基本上分為兩派:壹派是以薇依和馬塞爾為代表的基督教存在主義;二是以讓·保羅·薩特、阿爾貝·加繆、德·博瓦爾為代表的無神論存在主義。從文學的社會影響力來說,薩特(1905-1980)和加繆(1913-1960)最為重要。他們都是法國作家。尤其是薩特,是壹位存在主義大師。他的哲學著作有《存在與虛無》、《存在主義是壹種人道主義》、《人類前景與辯證理性批判》等。,奠定了這類文學的理論基礎。
作品
1,加繆,法國:局外人(1942),瘟疫(1947,裏歐醫生)。
2.法國薩特:《惡心》(小說)、《自由之路》(小說)、《墻》(短篇小說集)、《死無葬身之地》(戲劇)、《蒼蠅》(戲劇)、《禁閉》(戲劇,表明“他人是地獄”)、《禮貌妓女》(戲劇)。
3.法國波伏娃:“女客人”與“第二性”
4.梅勒:“美國夢”
7荒誕派戲劇導論
荒誕派戲劇是20世紀50年代興起於法國的壹個反傳統戲劇流派,隨後迅速流行於其他歐美國家。荒誕派是以英國著名戲劇理論家馬丁·艾斯林在1962年寫的《荒誕派戲劇》命名的。
特性
荒誕抽象的主題,世界荒誕,人生無意義;碎片化的舞臺形象;詭異怪異的道具功能,讓話劇直觀的藝術特性發揮到了極致。在內容上,表現了世界的不合理,人生的荒謬;在藝術手法上,它打破了傳統的戲劇結構,以毫無邏輯的情節、支離破碎的人物、機械重復的戲劇動作、前言不搭後語的枯燥語言,突出了世界作為壹個整體的荒謬這壹根本主題。沒有完整的劇情,沒有戲劇沖突,支離破碎的舞臺形象,顛倒的人物語言。它所代表的世界是荒誕的,生活是痛苦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是無法溝通的。
法國的尤尼斯庫是荒誕派戲劇的創始人,他的獨幕劇《禿頭歌女》的演出標誌著荒誕派戲劇的誕生。
8新小說流派簡介
形成於20世紀50年代的法國,在二戰後成為法國和西方最重要的小說流派之壹。也被稱為反虛構或拒絕。
新小說派是西方現代主義文學中的壹個重要流派。它最早興起於法國,流行於五六十年代,影響了英國、德國、美國、日本、波蘭、捷克等國,成為壹種國際文學現象。有四位代表作家:阿蘭·羅布·格裏耶、娜塔莉·薩洛特、米歇爾·布陶和克勞德·西蒙。法國文壇出現了壹種新的小說創作體裁。阿蘭·羅布·格裏耶(1922 ~ 2008)、娜塔莉·薩羅特(1902 ~)、米歇爾·布陶(1926 ~)、克勞德·西蒙(1913 ~)和瑪格麗特·杜拉斯(65438)。公開宣布與19世紀現實主義的文學傳統決裂,探索新的小說表現手法和語言,刻畫事物的“真實”面貌,刻畫壹個前人未曾發現的客觀內心世界。法國文學批評家稱他們為“新小說派”或“反傳統小說派”。這個學派在20世紀50年代剛出現時並不被理解,被認為是“古怪”、“荒謬”、“仿佛精神錯亂”。但在20世紀60年代,新小說派被視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法國文學的代表流派。這個流派的小說和理論壹度風靡西歐、美國和日本,影響遍及波蘭、捷克等東歐和中南歐國家。
作者
1,法國薩洛特:第壹個寫新小說的。
2.法國西蒙:《新小說派之父》《風》(1985年獲諾貝爾文學獎)《弗蘭德斯公路》。
3.法國Rob-Gerye:偷窺者:獲法國“評論家獎”1955,橡皮擦(1953,杜邦,格拉納達,瓦拉斯,寫政治謀殺)。
9黑色幽默簡介
“黑色幽默”是20世紀60年代流行於美國的壹種現代主義小說體裁。以美國作家弗裏德曼編撰的壹本黑色幽默集命名。“黑色幽默”是壹種以喜劇形式表現悲劇內容的文學方法。黑色指的是可怕又滑稽的客觀現實,“幽默”指的是有目的有意誌的人格對這種現實的嘲諷態度。當幽默加上黑色,就成了壹種表現絕望的幽默。西方評論家稱之為“絞刑架下的幽默”。
藝術特色
苦惱與歡笑中的幽默感,悲劇內容與喜劇形式的混合,表現世界的荒誕,社會對人的異化,理性原則幻滅後的迷茫,自我奮鬥的徒勞是其中心內容。面對這壹切,人們冷嘲熱諷,以幽默的人生態度與現實拉開距離,以維護被摧殘者的尊嚴,也就是所謂的“黑色幽默”。
“反英雄”人物:人物的精神世界往往趨於分裂,成為具有悲劇和喜劇雙重色彩的“反英雄”。他們荒謬的言行影射了社會現實,表達了作者對社會問題的看法。
“反小說”的敘事結構方法:通過暗示、對比、象征的形式表現撲朔迷離的情節。打破理性的時間順序,加快節奏跳躍,劇情缺乏邏輯聯系,經常把敘事的現實生活和幻想的回憶混在壹起,把嚴肅的哲學和插科打諢混在壹起。筆法充滿諷刺,語言往往打破壹般的語法規則和固有的搭配習慣。
這是道德的。
美國作家海勒被認為是“黑色幽默”的壹面旗幟。有馮內古特,品欽,巴斯,唐納德·巴塞爾姆,法國維安。
主要的
1,美國海勒:第二十二條軍規。
2.馮內古特:代表作《五號屠場》和《貓的搖籃》(1963,麥凱布博克農)
3.品欽:引力彩虹
10魔幻現實簡介
魔幻現實主義是指20世紀中期拉美小說創作中的壹個流派。起源於20世紀三四十年代,20世紀60年代後成為拉美小說創作的主流。它的崛起被稱為“拉美文學的大爆發”。代表人物有危地馬拉的阿斯圖裏亞斯、古巴的卡彭迪埃、墨西哥的魯爾費爾、哥倫比亞的馬爾克斯。魔幻現實主義是壹種通過“魔幻”創造的幻象來表現生活現實的創作方法,魔幻是方式,表現生活現實是目的。用神奇的東西隱藏現實,給讀者展現了壹個循環往復,主觀時間和客觀時間混雜,主客觀事物的空間失去界限的世界。在藝術上,大量的超自然因素被引入到現實主義的描寫中。小說情節中出現奇跡、幻覺、夢境甚至鬼魂形象,時序關系往往被打亂。敘事充滿跳躍,有時場景具有象征意義,呈現出鮮明的地獄和民族特色。是“移植”與“尋根”相結合的成功範例。既是對現實的深刻探索,也是對歷史的認真反思;既有對大陸傳統文化的尋根,又有對歐美現代主義的廣泛吸收。第壹個在拉丁美洲使用“魔幻現實主義”這個術語的人是委內瑞拉作家佩特裏。
真正成熟的標誌是墨西哥作家魯爾福的中篇小說《佩德羅帕拉莫》。
20世紀60年代,拉美小說創作中的魔幻現實主義成為壹股熱潮,其標誌是馬爾克斯的小說《百年孤獨》。
作家作品
1,魯爾福:佩德羅帕拉莫(1955)。
11未來主義簡介
20世紀初,意大利興起了壹股現代西方文學思潮和流派。意大利創始人馬裏內蒂1909在法國《費加羅報》發表的《未來主義宣言》誕生了,次年又發表了《未來主義文學宣言》,進壹步公布了他的想法。認為20世紀的快速發展從根本上改變了世界,機器和技術、速度和競爭成為時代的主要特征。未來主義要有現代感,贊美進取的體育和機器文明,贊美速度的美好和力量。認為以前的文化腐朽,不能適應今天的時代,提出拋棄壹切文化遺產,對現有秩序不滿。文藝主題論:調動壹切藝術手段,集中表現運動中的事物和人,通過動態贊美運動感、力量感和立體感。藝術形式:未來主義者主張完全拋棄傳統技法。
作家作品
1,馬雅可夫斯基的長詩:褲子裏的雲。
2.法國阿波利奈爾:第壹種“階梯”詩歌形式。
12達達主義簡介
現代西方文學流派。1915第壹次世界大戰期間出生在瑞士的壹個以來自羅馬尼亞的法國詩人斯登沖鋒槍·紮拉為首的小藝術團體,在蘇黎士的壹家咖啡館裏以“達達”二字命名,意思是純屬偶然,毫無意義,壹無是處。對文化傳統、現實生活和藝術規律采取極端叛逆的態度,反映了壹戰時期歐洲部分年輕人的壓抑心理和尋找出路的狀態。
代表作家
代表作家:布雷頓、蘇波等。
13拍代介紹
二戰後流行於美國的壹個文學流派,作者多為青年男女,性格豪放。它以桀驁不馴著稱。他們用同性戀、爵士樂、毒品和酗酒來逃避現實,挑戰正派社會和美國傳統價值觀,提出了“放縱就是解放”、放縱就是合法的結論。他們以古怪的內向自我探索和所謂的向下沈淪的“精致”態度表達對體面社會的不滿,對社會進行病態的反抗。
代表
1,傑克·凱魯亞克:小城鎮與大都市
2.金斯伯格:《嚎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