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持久魅力的古詩善於用簡潔的語言表達豐富的含義和細膩的情感。詩人都是用什麽方法做到的?今天我們要學習壹個精彩的魔術。
壹、《關公打秦瓊》這首詩
不知道大家看完《出堡》這首詩有沒有註意到壹個奇怪的問題:第壹句“秦時明月漢休”真的是指秦時明月照漢門戶嗎?這兩個時間不同的對象真的需要分開理解嗎,就像相聲裏的“關公vs秦瓊”?
當然,這種理解是錯誤的,因為不符合生活實際。那這句話怎麽理解?這時候就必須提到壹個寫作技巧,就是互文性。
所謂互文,又稱互文,是古代人在創作詩歌時經常使用的壹種修辭方法。在理解互文性時,我們需要註意詩中的上下句或壹個句子中的兩個部分,比如“出塞”的第壹句就是後者。這句話看似說的是兩件事,其實兩個對象是互相呼應,互相表達,說的是同壹件事。我們在理解的時候,也要把兩個賓語的相關意思補充起來,表達壹個完整的句子。所以對“出堡”第壹句的理解應該是“秦漢明月照秦漢邊陲”,有“明月猶在,堡關猶在,物是人非”的感覺,讓人感受到戰爭的殘酷與慘烈。
這種互文性妳理解並學會了嗎?
第二,石頭擋不住。
如果妳問漢朝邊境上的匈奴,他們怕過哪個將軍,“飛將軍”李廣肯定榜上有名!但都是經歷過無數戰爭的將軍。匈奴人為什麽這麽怕李廣?這是因為李廣不僅勇猛善戰,而且箭術高超。
據說有壹次李光和他的孩子們在明山的北邊打獵,發現壹只老虎躺在草叢裏。李廣壹點也不害怕,非常鎮定地拉弓射虎,壹箭射死了老虎。當時還沒有動物保護主義,李廣就用老虎的頭骨當枕頭,以示勇猛,還用銅把他的馬桶(類似夜壺的)鑄成老虎的形狀,以示老虎就是這麽厲害。
後來,李廣等人又在明山南麓打獵,發現地上躺著壹只老虎。李廣拉弓又射虎,箭“嗖”地飛了過去,大連箭的尾羽射了進去,虎卻沒有任何動靜。他們無奈,走近壹看,發現不是老虎,而是壹塊看起來像老虎的大石頭。李光見箭射進石頭裏,便毫無節制地試著多射了幾箭。結果剩下的箭都變鈍了,沒有壹支射進石頭裏。
這也證明了危急時刻人的力量,哪怕困難堅如磐石,只要下定決心,熟練掌握,誰也阻擋不了!
第三,桃李不言,自給自足。
作為壹名將軍,李廣驍勇善戰,為漢朝的國防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對自己的軍隊也很謙虛和善,就連王朝的皇帝和匈奴的可汗都非常崇拜他。然而,英雄並不總是有美好的結局。由於缺乏引導,李廣率領的軍隊在戰鬥中迷失了方向,未能及時與衛青率領的軍隊會合,導致匈奴單於在戰鬥中逃跑。這樣的失敗讓從軍多年的李廣羞愧難當,他無法容忍別人對自己的侮辱,於是揮劍自刎。
認識或不認識他的人聽到這個消息都會忍不住為他落淚。歷史學家司馬遷稱贊他是“壹桃李不言,乃自創之道。”桃子和李子有芬芳的花朵和甜美的果實。雖然不會說話,但還是能吸引很多人來樹下賞花、嘗果,讓他們在樹下走出壹條路。李光的品格和貢獻令人欽佩,盡管他已經去世,人們將永遠記住他。
第四,涼州不“涼”
學生在學習古詩詞的時候,有沒有關註過壹首詩的題目和註釋?作品中提到的涼州,就在今天甘肅省武威市。涼州這個地名是不是給人壹種黃沙漫天,非常荒涼的感覺?
其實涼州在古代並不是壹個荒涼的地方,而是非常繁榮。涼州處於中原與周邊少數民族的交界處,民風彪悍。由於地勢險要,涼州壹直是西北地區的軍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甚至前涼、後涼、南涼、北涼、西涼五個政權都先後在此建都。
在唐代,涼州是許多西域商人的必經之地。突厥、回紇、大史、波斯等國的西方商人將珠寶、香料等物品販運到中原,並將中國的絲綢、瓷器帶回內地。他們停下來的涼州城變得非常喧鬧,成了貿易之都,壹派生機勃勃的景象。這也成就了涼州“五糧古都”、“梁勇之都”、“夢之城”的美譽。至今提起涼州,人們還是會想起古代的貿易,外商們談笑風生,駱駝們在身下咀嚼草料,掛在脖子上的駝鈴發出輕輕的吱嘎聲...
五、葡萄“有毒”成酒。
說到葡萄,我們可能會想到水果葡萄、糖漬葡萄幹和壹種葡萄酒——葡萄酒。酒雖然不是我國的特產,但很早就傳入我國了。兩千多年前,出使西域的張騫帶回了葡萄和酒,也帶回了酒的傳說。
傳說很久以前,有壹個波斯國王很愛吃葡萄,他總是把葡萄緊緊地裝在壹個大陶罐裏,標上“有毒”,防止人們偷吃。幾天後,國王後宮的壹個妃子厭倦了生活。為了擺脫這樣的日子,她擅自在標有“有毒”的陶罐裏喝下了葡萄制成的飲料。沒想到,壹口美味的“有毒”飲料,非但沒有結束她的生命,反而讓她異常興奮。於是,公主又對生活充滿了信心。她拿起壹杯她嘗過的酒,遞給國王,國王喝後也很欣賞。從此,國王下令收集成熟的葡萄,壓在容器裏發酵,慢慢地,酒就產生了。
這個故事是不是類似於中國的壹個古代神話?每個人都想用“有毒”的東西結束自己的生命,卻得到意想不到的結果。猜猜這個神話是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