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鄉愁》中四個意象的含義是什麽?

《鄉愁》中四個意象的含義是什麽?

四個意象分別是“郵票”、“船票”、“墳墓”、“海峽”。

1.“郵票”意象蘊含著詩人的悲涼情懷,暗示著最親的母親之所以不能直接相見,是由於中國大陸與臺灣省的政治隔閡所致。

2.“船票”寓意隨著歲月的增長,鄉愁越來越重。

3.“墳”寓意鄉愁因長時間不在而變成不可逆轉的人生悲劇。

4.“海峽”使隱藏的政治顯形,深刻地暗示了大陸與臺灣省的政治差距,不僅是個人和家庭的悲劇,也是中華民族的悲劇。

擴展數據:

幾十年來,余光中的鄉愁壹直像酒壹樣苦澀。酒如長江水,“醉人的味道/鄉愁的味道”。在這長達幾十年的等待鄉愁中,黑發變白,鄉愁變成墳墓。雖然母親對遊子的關懷從未改變,“海峽裏叫我/這裏/那裏”,卻因為“壹個淺淺的海峽”直到現在也沒有改變。

“我在這裏/大陸在那裏”的慘痛事實。余光中的思鄉系列詩意象簡潔明了,生動地體現了詩人的思鄉之情,但又意蘊豐富,含蓄而深刻地揭示了政治孤立是思鄉的根源,進而表達了他對祖國早日統壹的強烈願望。這是中華民族的共同願望。

余光中的壹生處於頻繁的逃亡和遷徙之中,他曾多次與親人失散。1971年,二十多年沒回大陸的余光中想家了,在臺北廈門街的舊居寫下了《鄉愁》這首詩。

余光中(1928 10 10月21—2017 12 2月14),當代著名作家、詩人、學者、翻譯家,生於南靖,祖籍福建永春。1952畢業於臺灣省立大學外語系。美國愛荷華大學文學碩士,1959。曾任教於臺灣省東吳大學、臺灣省師範大學、臺灣省大學、臺灣省政治大學。

在此期間,他兩次受國務院邀請,在多所美國大學擔任客座教授。1972臺灣省政治大學西文系教授兼主任。1974-1985,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教授,兼任香港中文大學聯合書院中文系系主任兩年。65438年至0985年在臺灣中山大學任教授、講師,其中擔任文學院院長、外語研究所所長六年。

余光中壹生從事詩歌、散文、批評和翻譯工作,自稱為自己寫作的“四維空間”,被譽為文壇“彩筆”。目前已出版詩歌21種;散文集11種;5種評論集;13翻譯;* * * 40多種。

他的代表作有《白玉與苦瓜》、《與鐵路壹樣長的記憶》和《在分水嶺上:余光中評論集》。他的詩集《鄉愁》、《鄉愁四韻》等被廣泛收入中國大陸、港臺的中文教科書。余光中教授在臺灣去世,享年89歲。

百度百科-鄉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