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借傘教案

借傘教案

作為壹名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編寫教案是必然的,教案有助於學生理解和掌握系統的知識。來參考壹下教案是怎麽寫的!以下是我收集的《借傘》教案。歡迎閱讀。我希望妳會喜歡它。

《借傘》教案教學目標1;

1,掌握詩歌內容,能帶著感情背誦詩歌;2、能用簡潔的語言生動地模仿詩歌;3、理解詩歌優美的意境,感受助人為樂的快樂。

活動準備:知識和經驗準備:活動前教師要引導孩子欣賞相關的文學作品。

活動流程:

壹、創設遊戲情境,激發孩子的興趣。

線索:

1)“下雨了,我們在我的綠傘下避雨吧!”2)“同學們,雨停了。我們坐下來休息壹下吧。”

問:剛才發生了什麽?

芙蓉姐姐送了什麽給小當傘?

第三,引導對詩歌內容的理解

1,分析理解詩歌內容:

提問:

1)“剛才屏幕上是什麽地方?天氣怎麽樣?”2)雨滴落在地上的聲音是什麽?

3)妳用什麽避雨?誰的綠傘被借走了?

4)妳對獲得幫助有什麽感覺?用什麽詞來形容愉悅的心情?

第四,欣賞詩歌,體會助人為樂的快樂。

1,老師背詩。

2.提問:

1)想想《古阿古阿》的歌聲似乎在說什麽?

2)細雨的美麗伴奏是誰?

3)為什麽給芙蓉姐姐?

五、學習詩歌

1,全背誦,提出要求:聲音自然,好聽,有感情。

2.再背誦壹遍,討論:“妳最喜歡詩中的哪壹句,為什麽?”3.分組大聲朗讀,激發孩子用動作表演。

第六,寫詩

1.問題:下雨的時候芙蓉姐姐會借誰的綠傘?

2.展示動物的圖片和背景,引導孩子模仿。

3.小組模仿,鼓勵孩子與同齡人討論和交流。

4.討論:“妳在日常生活中幫助過誰,感覺如何?”七、延伸活動鼓勵孩子把詩寫下來,在角落活動,說壹說,做壹做。

“借傘”教案2活動目標:

1.體會詩歌的優美意境,感受助人為樂的快樂。

2.可以用簡潔的語言生動地模仿兒歌。

3.了解大雨來臨時動物的壹些變化。

活動準備:

1,頭飾:燕子,魚,螞蟻等。

2.雨天的照片。

3.繪圖紙、蠟筆和錄音機。

活動流程:

1,以對話的形式引導,引導孩子了解暴雨來臨時動物的壹些變化。

“今天,我們班有很多小動物!”(四個小朋友帶著頭飾走出來)老師根據圖片壹個個提問:①燕子,妳為什麽飛得這麽低?②小鯉魚,妳為什麽浮在水面上?小螞蟻,妳為什麽往高處走?蜜蜂,妳在做什麽?

2.通過看圖讓孩子對兒歌有壹個整體的印象。

“通過這些小動物的活動,我們知道要下雨了!但是小青蛙還是想給小熊過生日!他出門時忘了帶傘。我該怎麽辦?”

(老師展示雨景圖)“小青蛙是怎麽做到的?誰幫的?芙蓉姐姐把她的綠色雨傘借給了小青蛙。青蛙會怎麽樣?”

3.完全享受兒歌。

欣賞完兒歌,老師問:誰的綠傘借給了青蛙?青蛙有多開心?誰在敲綠傘陪伴?小雨點是怎麽陪的?

4.讓孩子用圖片背誦兒歌。

老師結合圖片引導所有孩子背誦童謠。要求個別孩子背誦,並鼓勵他們在這個過程中大膽。

5.老師鼓勵孩子大膽想象,模仿兒歌。

芙蓉姐姐把她的綠傘借給了小青蛙。她還會把傘借給誰呢?”啟發和引導孩子將兒歌中的“青蛙”換成其他小動物進行創作。

6.讓孩子們把自己的兒歌畫成圖畫,結束活動。

引導孩子用圖片的形式錄制自己的兒歌。在畫畫的過程中,老師鼓勵孩子大膽構圖。

《借傘》教案三的教學目標;

1,掌握詩歌內容,能夠帶著感情背誦詩歌。

2、能運用簡潔的語言,生動地模仿詩歌

3.體會詩歌的優美意境,感受助人為樂的快樂。活動準備:知識和經驗準備:活動前教師要引導孩子欣賞相關的文學作品。

材料準備:

1,多媒體課件,雨錄,音樂《動物狂想曲》

2.營造詩意情境:提供蓮花頭飾、青蛙頭飾、大荷葉、荷葉傘等。

活動流程:

壹、創設遊戲情境,激發孩子的興趣。老師玩荷花姐妹,小朋友玩青蛙。

問:剛才發生了什麽?芙蓉姐姐給了小青蛙什麽當雨傘?

三,展示課件,引導對詩歌內容的理解

1.播放課件圖片給孩子看。

2.分析並理解這首詩的內容:

問題:1)“剛才屏幕上那個地方是什麽?天氣怎麽樣?”2)雨滴落在地上的聲音是什麽?3)小青蛙用什麽避雨?誰的綠傘借給了青蛙?4)得到幫助的青蛙是什麽心情?用什麽詞來形容愉悅的心情?

第四,欣賞詩歌,體會助人為樂的快樂。2.問題:1)想想青蛙“呱呱叫”是什麽聲音。2)細雨的美麗伴奏是誰?3)為什麽給芙蓉姐姐?

五、學習詩歌

1,全背誦,提出要求:聲音自然,好聽,有感情。

2.再背誦壹遍,討論:“妳最喜歡詩中的哪壹句,為什麽?”

3.分組大聲朗讀,激發孩子用動作表演。

第六,寫詩

1.問題:下雨的時候芙蓉姐姐會借誰的綠傘?

2.展示動物的圖片和背景,引導孩子模仿。

3.小組模仿,鼓勵孩子與同齡人討論和交流。

4.分享創意內容。

5.討論:“妳在日常生活中幫助過誰,感覺如何?”

七。推廣活動

鼓勵孩子畫出自己創作的詩歌,在角落活動時說出來,表演出來。

編輯:博羅

詩歌:借傘

作者:張輝

放學了,還在下雨。

哇,哇

這個孩子把他的雨傘借給了老師。

老師含著眼淚說:“謝謝,謝謝。”

雨點打著花傘唱:老師,用吧,用吧。

《借傘》教案四的設計思路:

溫暖的春天將迎來壹個五彩繽紛的季節——夏季,屆時雨水會更多,雨傘必然成為人們遮陽擋雨的必備工具。本次活動旨在通過學習童謠、模仿童謠、繪畫等活動,啟發孩子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教育孩子關愛他人,最終讓孩子在輕松愉快的音樂中表演。

活動目標:

1.在熟悉原詩的基礎上,孩子可以用簡練的語言生動地模仿兒歌,培養語言表達能力。

2.了解詩歌優美的意境,感受助人為樂的快樂,學會背詩。

3.啟發孩子裝飾款式新穎、功能齊全的雨傘。

4.培養孩子感受音樂的能力。

活動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創造相應的環境,小動物頭飾。

3.各種裝飾雨傘的材料,馬克筆,錄音機,磁帶。

活動流程:

1.猜謎語:不下雨的時候放在家裏,下雨的時候用。雨滴落在上面,就像開了花(傘)再聊引出話題。

提壹個問題讓孩子討論:妳見過什麽樣的傘?傘的用途是什麽?總結後老師展示課件(各種雨傘,雨傘對人的用途)為下面設計雨傘做鋪墊。

第二,學兒歌

1,欣賞兒歌

展示課件,課件的基本內容:幾只青蛙在池塘裏歡快地遊著,突然天氣變了,然後下雨了,無處可躲。突然他們看見了芙蓉姐姐,說:“芙蓉姐姐,我可以借妳的傘避雨嗎?”芙蓉姐姐說:“對,過來。”讓孩子完全享受兒歌

問題:下雨時有什麽聲音?(噴)

誰的綠傘借給了青蛙?(芙蓉姐姐)

青蛙很開心。怎麽會?(張開嘴唱)

誰在敲綠傘陪伴?(毛毛雨)

妳覺得這首兒歌好聽嗎?美在哪裏?

2.背兒歌

孩子看課件:在孩子回答的基礎上,老師把句子重復壹遍,讓孩子更容易掌握,然後邊看圖片邊背誦兒歌。熟練閱讀後,讓孩子邊做動作邊背誦。

借傘:下雨了,下雨了!噓,噓——芙蓉姐姐把她的綠傘借給了青蛙,青蛙高興地張開嘴唱著:嘎嘎,嘎嘎——

引導幼兒討論:芙蓉姐姐會把傘借給誰?下雨的時候還有哪些小動物要躲起來?然後說出討論的結果。(鴨子、鴿子、蜜蜂、鳥.......)

3、模仿兒歌:

播放課件:讓孩子觀察。有哪些小動物在上面活動?

讓孩子看圖,試著編輯。如果沒有,老師可以編輯壹下,引導孩子找到模仿的方法。請幾個小朋友表演,然後試著把小鴨的傘編成壹首和剛才壹樣好聽的兒歌,提醒小朋友用剛學的思維方法。妳看見誰了?它做了什麽?兒歌裏怎麽說?

4.角色表演

小朋友學習各種小動物的動作,進入創作幾朵荷花和荷葉的場景。壹位老師在幕後用灑水車噴水,營造下雨的場景,進行角色表演鞏固兒歌。

提問:

(1)下雨的時候妳會去哪裏避雨?(荷葉下)

(2)芙蓉姐姐借給妳什麽了?妳會怎麽樣?(妳不會被雨淋)

5.裝飾和制作雨傘

根據材料,讓孩子根據自己的想象和觀察,設計各種各樣的雨傘,老師要指導。

總結:妳們都設計了這麽漂亮的傘,那麽下雨的時候,有人借妳的傘,妳會怎麽辦?教育孩子學會關心和幫助別人。

第三,時裝表演

孩子們拿著自己設計的雨傘,在優美和諧的音樂中自由表演時裝秀。

活動擴展:

鼓勵孩子大膽想象,設計各種雨傘,然後告訴老師。

《借傘》教案五的設計意圖

溫暖的春天過去了,我們迎來了壹個多姿多彩的季節——夏天,這是壹個炎熱多雨的季節。雨傘已經成為人們遮陽擋雨的必備工具。孩子們對自然現象非常感興趣,他們也喜歡模仿小動物,所以我設計了這個活動“借傘”作為壹個教育活動,讓孩子們通過欣賞、閱讀、玩耍來學習詩歌,感受圖畫的優美意境,從而啟發他們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教育他們關心和幫助他人,培養他們對閱讀活動的興趣。

活動目標

1.理解兒歌優美的意境,感受助人為樂的快樂。

2.念“蓮花”“青蛙”“雨傘”這幾個字。

要準備的活動

1,荷花青蛙綠傘壹張,幾個青蛙頭飾,荷葉道具,荷花頭飾,

字卡是“傘”,青蛙和蓮花。

2、大例子,下雨,入場音樂,錄音機,詩歌《借傘》錄音。

活動過程

壹、現場表演

1,聽著音樂,老師和小朋友戴著頭飾分別扮演芙蓉姐姐和小青蛙。

2.芙蓉姐姐舉起壹片大荷葉說:“下雨了,小青蛙們,來我的綠傘下避雨吧!”“雨停了,小青蛙。我們坐下來休息壹下吧。”

3.問:剛才發生了什麽?芙蓉姐姐給了小青蛙什麽當綠傘?給我看單詞卡片“傘”和“蓮花”。

第二,看圖

1,展示“借傘”這個大例子。老師讓孩子們觀察這些圖片。

問問題

(1)這是什麽地方?天氣怎麽樣?

(2)雨滴落在荷葉上是什麽聲音?

(3)小青蛙躲在哪裏躲雨?誰的綠傘借給了青蛙?給妳女兒看卡片:青蛙。

(4)得到幫助的青蛙是什麽心情?

第三,欣賞兒歌

1.欣賞詩歌,在欣賞詩歌之前提出要求:手指字,耳朵聽,眼睛看字不出聲。

2.播放錄音讓孩子們欣賞。

3.欣賞後提問

(1)想想吧。青蛙“呱呱叫”聽起來像在說什麽?

(2)小雨的伴奏是誰?為什麽要給芙蓉姐姐?

第四,遊戲;小青蛙

1.準備兩套單詞卡,壹套在地上,壹套在黑板上。讓孩子模仿小青蛙跳。在地上撿起壹張字卡後,讓孩子先入座。請盯緊妳手裏的寶貝兩個字。請把“蓮花”撿起來,送他回家。請跳到有相同單詞卡的地方。遊戲將會重復。

2.老師:芙蓉姐姐覺得妳很棒。蓮姐再考考妳。請記住黑板上的單詞寶貝。等會蓮姐會讓妳閉上眼睛。當妳睜開眼睛,請看哪個孩子能最快告訴芙蓉姐姐寶寶缺哪個單詞。重復壹遍。

3.最後請小朋友學小青蛙跳,離開教室。

“借傘”教案6活動目標

1,掌握詩歌內容,能夠帶著感情背誦詩歌。

2、會用簡潔的語言,生動的模仿詩歌。

3.體會詩歌的優美意境,感受助人為樂的快樂。

要準備的活動

體驗準備:活動前老師要引導孩子欣賞相關的文學作品。

材料準備:

1,多媒體課件,雨錄,音樂《動物狂想曲》;

2.營造詩意情境:提供蓮花頭飾、青蛙頭飾、大荷葉、荷葉傘等。

活動過程

壹、創設遊戲情境,激發孩子的興趣。老師玩荷花姐妹,小朋友玩青蛙。

線索:

1,“下雨了,青蛙們,來我的綠傘下避雨吧!”

青蛙,雨停了。讓我們坐下來休息壹下。

第二,說話,引入主題。

問:剛才發生了什麽?芙蓉姐姐給了小青蛙什麽當雨傘?

第三,展示課件,引導理解詩歌內容。

1.播放課件圖片給孩子看。

2.分析並理解這首詩的內容:

提問:

(1)“剛才屏幕上那個地方是什麽?天氣怎麽樣?”

(2)雨滴落在地上的聲音是什麽?

(3)小青蛙用什麽避雨?誰的綠傘借給了青蛙?

(4)得到幫助的青蛙是什麽心情?用什麽詞來形容愉悅的心情?

第四,欣賞詩歌,體會助人為樂的快樂。

1,老師背詩。

2.提問:

(1)想想青蛙“呱呱叫”聽起來像在說什麽。

(2)細雨的美麗伴奏是誰?

(3)為什麽給芙蓉姐姐?

第五,學詩。

1,全背誦,提出要求:聲音自然,好聽,有感情。

2.再背誦壹遍,討論:“妳最喜歡詩中的哪壹句,為什麽?”

3.分組大聲朗讀,激發孩子用動作表演。

第六,作詩。

1.問題:下雨的時候芙蓉姐姐會借誰的綠傘?

2.展示動物的圖片和背景,引導孩子模仿。

3.小組模仿,鼓勵孩子與同齡人討論和交流。

4.分享創意內容。

5.討論:“妳在日常生活中幫助過誰,感覺如何?”

活動擴展

鼓勵孩子畫出自己創作的詩歌,在角落活動時說出來,表演出來。

附詩:借傘

下雨了,下雨了!

哇,哇

芙蓉姐姐把她的綠傘借給了青蛙。

青蛙高興地張開嘴唱著:嘎嘎,嘎嘎。

雨點敲打著綠色的傘來陪伴他們:滴答,滴答

下雨了,下雨了!

哇,哇

山坡上的大蘑菇蓋住了螞蟻。

螞蟻笑著蜷起腿,伸出胳膊:蹲下,蹲下。

雨點打蘑菇陪:不怕,不怕。

下雨了,下雨了!

哇,哇

路邊的大楊樹遮住了喜鵲。

喜鵲唱了壹首歌:唧唧,唧唧。

細雨敲著楊樹陪它:嘩啦,嘩啦

放學了,還在下雨。

哇,哇

這個孩子把他的雨傘借給了老師。

老師含著眼淚說:“謝謝,謝謝。”

小雨點敲著花傘唱:老師,用吧,用吧。

《借傘》教案7的教學目標:

1,掌握詩歌內容,能夠帶著感情背誦詩歌。

2、會用簡潔的語言,生動的模仿詩歌。

3.體會詩歌的優美意境,感受助人為樂的快樂。

活動準備:

知識和經驗的準備:活動前教師要引導孩子欣賞相關的文學作品。

材料準備:

1,多媒體課件,雨錄,音樂《動物狂想曲》

2.營造詩意情境:提供蓮花頭飾、青蛙頭飾、大荷葉、荷葉傘等。

活動流程:

壹、創設遊戲情境,激發孩子的興趣。老師玩荷花姐妹,小朋友玩青蛙。

線索:

1)“下雨了,青蛙們,來我的綠傘下避雨吧!”

2)“青蛙,雨停了。我們坐下來休息壹下吧。”

問:剛才發生了什麽?

芙蓉姐姐給了小青蛙什麽當雨傘?

三、展示課件,引導理解詩歌內容1,播放課件圖片給孩子觀看。

2.分析並理解這首詩的內容:

提問:

1)“剛才屏幕上那個地方是什麽?天氣怎麽樣?”

2)雨滴落在地上的聲音是什麽?

3)小青蛙用什麽避雨?誰的綠傘借給了青蛙?

4)得到幫助的青蛙是什麽心情?用什麽詞來形容愉悅的心情?

第四,欣賞詩歌,體會助人為樂的快樂。

1,老師背詩。

2.提問:

1)想想青蛙“呱呱叫”聽起來像在說什麽。

2)細雨的美麗伴奏是誰?

3)為什麽給芙蓉姐姐?

五、學習詩歌

1,全背誦,提出要求:聲音自然,好聽,有感情。

2.再背誦壹遍,討論:“妳最喜歡詩中的哪壹句,為什麽?”

3.分組大聲朗讀,激發孩子用動作表演。

六、仿詩

1.問題:下雨的時候芙蓉姐姐會借誰的綠傘?

2.展示動物的圖片和背景,引導孩子模仿。

3.小組模仿,鼓勵孩子與同齡人討論和交流。

4.分享創意內容。

5.討論:“妳在日常生活中幫助過誰,感覺如何?”

七、延伸活動鼓勵孩子把詩寫下來,在角落活動,說壹說,做壹做。

活動反映:

活動中,我緊緊圍繞讓孩子理解詩歌的內容展開了壹場教育活動。整個教育活動進行得很順利,孩子們的興趣極其濃厚,課堂氣氛也更加活躍。也實現了之前設定的目標。

《借傘》教案八的教學目標:

1,掌握童謠內容,能夠帶著感情背誦童謠。

2、能運用簡潔的語言,生動地模仿兒歌。

3.理解兒歌優美的意境,感受助人為樂的快樂。

活動準備:

知識和經驗的準備:活動前教師要引導孩子欣賞相關的文學作品。

材料準備:

1,雨錄和節奏《小青蛙》

2.提供蓮花頭飾,掛圖,荷葉傘等。

活動流程:

壹,創設遊戲情境,激發孩子的興趣

導語:小朋友,我是芙蓉姐姐。妳想變成壹只小青蛙,和芙蓉姐姐壹起在池塘裏玩耍嗎?那我們壹起準備出發吧。

1.扮演有節奏感的小青蛙,老師扮演芙蓉姐姐,小朋友扮演小青蛙。

2.播放雷聲和雨聲的錄音。

導語:哦,不,下雨了,小青蛙們。讓我們找個避雨的地方。還好蓮姐帶了幾把好看的荷葉傘。來吧,小青蛙們,來我的綠傘下躲雨吧!

3.停止錄制

導語:小青蛙們,雨停了。雨後的空氣真新鮮。讓我們坐下來休息壹下。

第二,學兒歌

1,分析理解詩歌內容

導語:陳老師剛才是芙蓉姐姐。妳是誰?現在陳先生有幾個問題要問妳。

問題:剛才天氣怎麽樣?(下雨了)

雨滴落下的聲音是什麽?(噴)

小青蛙用什麽避雨?(荷葉)

誰的綠傘借給了青蛙?(芙蓉姐姐)

當青蛙得到幫助時,它有什麽感覺?(很開心,很開心)

2.欣賞兒歌,體會助人為樂的快樂。

老師:根據剛才的情景,老師畫了壹幅很美的畫。孩子們,妳們想看看嗎?(引導孩子從上到下看圖片和意圖)

老師還給這幅畫取名為《借傘》。妳知道是誰的傘借給妳的嗎?芙蓉姐姐把她的綠色雨傘借給了小青蛙。

還編了壹首很好聽的兒歌。妳想聽嗎?

(1)老師背詩。

(2)教師教孩子背誦,提出要求:聲音自然、悅耳、富有感情。

(3)提出問題:

想想青蛙的歌聲似乎在對芙蓉姐姐說什麽。(謝謝芙蓉姐姐)

細雨的“滴答”是為了誰?(芙蓉姐姐)

為什麽要給芙蓉姐姐?因為芙蓉姐姐把她的傘借給了小青蛙,所以她幫助了小青蛙。

(4)教師以句子和歌曲的形式和孩子壹起練習背誦兒歌。

(5)分組朗讀,啟發孩子用動作表演。

老師:哪位小朋友願意用優美的動作表演這首兒歌?

(6)集體表演

第三,模仿兒歌

1.問題:下雨的時候芙蓉姐姐會把她的綠傘借給誰?(小鴨、蜜蜂等。)

2.展示動物圖片和背景,引導孩子模仿,鼓勵他們與同伴討論和交流。

3.分享模仿內容。

結論:孩子們說得很好。現在,請回到教室。讓我們壹起畫出我們想到的動物吧!

附:兒歌《借傘》

下雨了,下雨了!哇-哇

芙蓉姐姐把她的綠傘借給了青蛙。

青蛙高興地張開嘴唱歌,嘎嘎——

雨滴伴隨著綠色的雨傘:滴答,滴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