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和情感是人類生活中的兩個腳印,人類在認知道路上的每壹次成長都與他們的理性和個人感受有關。
認知事物,當然要有嚴格的理性,不能放縱自己的感情和好惡。如果只憑感情的親疏來下結論,多數情況下會得到錯誤的判斷。就像《韓非子》裏的宋朝財主,他兒子說的和老人說的壹樣,只是感情的親近程度得出了不同的結論。這當然是不合理的。再比如《鄒忌諷刺齊王楚懷王》,鄒忌的妻子私下待他,姬怕他,客人要他的東西,說他比城北的徐公還漂亮。鄒忌最終排除了感情因素的幹擾,悟出了治國平天下的道理。
“災難往往積少成多,智慧和勇氣往往困於溺水。”因為溺水,好惡,感情親近,人在認識事物的時候很容易迷失。這個時候,只有理性之火才能照亮愚昧黑暗渾濁的世界,人類必須走向更高更遠的地方。合理的理由是可靠的梯子。當布魯諾在鮮花廣場被燒死時,歡呼的人群難道不認為自己是真理的主宰嗎?但布魯諾相信理性這位“內在的老師”,他要讓“無敵的論據噴薄而出”,刺破習慣和情感依賴的迷霧,讓人類在認知事物的道路上走上正軌。
理性在理解事物中不可或缺,但能完全排除情感因素嗎?情緒在認知過程中總是起負面作用嗎?
康德仰望星空時,內心充滿崇高的感情。正是有了這種接近永恒和真實的感覺,他才能在認識彼岸的道路上不斷前行。沒有情感,人類的生活就會僵化和抽象。我們不僅要明辨是非,還要知道美醜。沒有情感,藝術如何存在?只有冰冷的法律條文,什麽能做什麽不能做,所有熟悉的溫暖都離我們很遠。我們能說我們知道世界的本來面目嗎?人生有什麽樂趣?就連偉大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也很看重情感在認知中的作用。當有人向他提出壹個想法時,他不判斷對錯,只是說:“哎呀,真醜!”他不想把時間花在醜陋的事情上。在他眼裏,醜連物理都站不住腳。
所以我們在認識事物的時候,要冷眼旁觀,要熱情。雖然不能以感情的親密程度來判斷,但也不能只是“數字生活”。在理智與情感、平衡與七弦琴的指引下,我們才能“詩意地生活”。
精選的優秀範文賞析範例結構清晰。本文有四個特點:壹是貫穿全文的令人信服的辯證思維,結尾完整準確地揭示了情感和理性在認識中不可替代的作用;第二,選取實例,用鄒驥、康德、愛因斯坦論證理性和情感的認知功能,典型恰當,具有啟發性;3.思維嚴謹,結構嚴謹。文章由理入情,采用“總-分-總”的結構,可見作者的寫作水平之高;第四,善用比喻、借代,“平衡”、“七弦琴”、“數字存在”、“詩意棲居”等詞語的使用增強了推理的形象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