滾滾長江東流,浪花淘盡英雄,成敗轉空,青山還在,夕陽幾度紅。
河邊的白發隱士早已習慣了歲月的變遷。壹壺濁酒喜相逢,古今許多事,都在壹句玩笑話中付出
滾滾長江東流,永不回頭。多少當年喝過酒,寫過詩的英雄,像咆哮的海浪壹樣消失了。何必太在意對與錯,成功與失敗?他們都會過去。只有青山依舊屹立,太陽依舊在西邊升起落下。白發蒼蒼的漁夫和樵夫習慣了四季的變化。壹見面就喝壹壺濁酒,笑談今昔。
註釋沖刷:清理。漁夫和樵夫。朱:水中的壹小塊陸地。
濁酒:用糯米、黃酒等釀造的酒。,是渾濁的。
《臨江仙》碑文名稱的由來:關於《臨江仙》的說法很多。任爾貝,據敦煌詞有“岸闊河底見沙”之說,指涉河;明代董逢源《唐詞集》將此曲命名為《賦水原蔣菲》。黃生《華安詩選》有雲:“唐詞多題,臨江仙賦仙……”唐代曲被用作曲子。又名謝欣恩、雁歸、畫屏春、深院、采蓮、思娉婷、瑞和仙階、鴛鴦夢、玉鏈。敦煌曲子有兩部,其中任爾貝的《敦煌曲子校勘》名為《臨江仙》,王忠民的《敦煌曲子詞集》名為《臨江仙》。
詩歌鏈接:江水:孤帆遠眺藍天,天上只流長江。(李白《黃鶴樓·去揚州途中送別孟浩然》)
長江像壹把巨斧劈開了天門峰,綠色的河水流向這個環島。(李白《望天門山》)青山:兩岸青山相對,孤帆自陽來。山外青山樓外。綠色的樹林環繞著村莊,綠色的山丘位於城外。壹個是寫風景,壹個是以靜態背景動夕陽:夕陽無限好,被即將到來的夜埋沒。(李商隱?6?1樂遊園風景名勝區)大漠孤直,長河落日圓(王維?6?1讓人覺得淒涼。
楊慎生平:
(1488-1559年)“永修”二字改名為“盛安”。
1.出身名門:楊慎的父親楊廷和是內閣首輔。楊慎從小接受良好的教育,生性聰慧,有壹顆正直的心。我七歲就能背誦很多詩。十壹歲的時候,我就能寫現代詩了。十三歲時,隨父入京。壹路上,他寫了《送別渭城》詩、《霜葉》詩、《馬尾坡》詩等。他的黃葉詩在北京引起了轟動。二十壹歲那年,我參加考試,文章列為上冊。誰知蠟燭燒著了試卷,讓它掉進了孫山。二十四歲時,再次舉薦,殿試狀元,被授予翰林稱號。從此正式進入明朝政治舞臺。
2.政治生涯:楊慎的政治生涯很坎坷,很艱辛。因為他正直,不畏強權。明武宗鄭德的朱厚尊是壹只著名的山羊。他看到百姓壹貧如洗,真的很生氣,就打電話請假辭職回國了。
武宗最後死於過度放蕩,由他的堂兄繼位。繼續擔任楊慎。但是他誠實坦率的個性阻止了他展示自己的政治抱負。尤其是在世宗繼位後逾越法律的問題上,楊慎竟然帶領官員“逼宮”示威,沈默以對。閆隆大怒,用杖打了楊慎兩下。第壹次用杖打他的人死了,16。楊慎死裏逃生。最後被貶到雲南永昌衛。
這壹流放就是漫長的三十年。但他並沒有因為環境不好而消極頹廢,他依然努力。最難能可貴的是仍然關心人民疾苦,不忘國家大事。
3.文學成就:楊慎壹生刻苦讀書,勤於寫作。他不僅精通經典、歷史、詩歌、文學、歌詞、音樂、戲劇、金石學、書法、繪畫,而且在哲學、天文、地理、生物、醫學、語言、民俗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詣。他留下了許多作品。《明史》原說:“明之知,著作之富,首推慎。”
楊慎是明代的壹位作家。字修,號升廟。新都(今四川)人。少年時聰明伶俐,65,438+065,438+0歲就能寫詩,65,438+02歲就打算寫古戰場文學和《論秦》,讓大家大吃壹驚。他進京寫《黃葉》詩,得到李東陽賞識。鄭德六年(1511),殿試第壹,授翰林院。郁秀的《武宗實錄》直截了當,凡事必直。吳走出居庸關,不願進諫。世宗繼位,在宴會上擔任官員。嘉靖三年(1524),多名大臣因“議禮”違背世宗遺願,被詔書處罰。楊慎在雲南永昌圩駐紮了三十多年,死在那裏。
楊慎寫的詩大約有2300首,內容非常廣泛。因為他在雲南生活了30多年,“鄉愁”和“思鄉”的詩占了很大比重。流放雲南時,妻子黃鸝陪他到江陵送別,作品《江陵壹別》抒發了他的情懷,深刻而悲涼。《留在金沙江》描寫的是從四川到雲南來回路上的感受:“不願在海頭徘徊,嘉陵回眸悠悠轉,江面月色聽來如是,令人心碎。”思今昔,映離愁之痛。臨終之際,他寫下了《六月十四日感病》這首詩:“七十年後,我的人生已經變白,分明是法律允許我退休。歸休成了巴江,重得化為雲南之囚。”描寫他因病回蜀卻在途中病愈的遺憾,感人至深。
他的壹些詩也表現出對人民疾苦的關心。《海口遊》和《後海口遊》揭露了地主、地主與地方官勾結,利用河口占地謀取私利。他在詩中指出“十萬兩銀子疏海口,令官喜海富怨”,號召“任人止此宴,歌舞壹萬億遍”。他在《看飯》諺語中說“樂土無唱,好年景有歌。”但是,我擔心軍事的緊迫性,松茂在打仗。“它表現了農民在好年景的貧困生活,但由於沈重的軍餉,他們仍然衣食無著。其他作品,如《保靖篇》、《幹滇池》也是這壹類。
楊慎也寫了很多山水詩。他描寫雲南的風光,描寫祖國的山川,頗有特色。《流行於海》對下關的風寫道:“蒼山峽聚蒼河口,天梁被晴雷吼斷。裏面有不斷的風,穿過移動的森林和沙子。懸崖近在咫尺也無所謂,馬長客低。”氣勢磅礴,氣勢磅礴。而《龍冠歌》:“雙耳煙浪似五津,漁燈波光水。月中酒香傳影,樹上不見人。”寫洱海的夜晚,漁船的燈光,月亮倒映的波浪,細膩清新。此外,楊慎還有描寫和歌頌歷史英雄、忠臣義士,甚至耕者有其柴的詩詞,其中不乏佳作。
楊慎在前七子中主張“文學必秦漢,詩歌必盛唐”。在復古風比較流行的時候,我們可以不去管張雷碧。他廣泛吸收了六朝詩歌和初唐詩歌的壹些優點,形成了他“婉約”的詩歌風格。如三峽有12首澱海曲,9首支竹曲,描繪山川風光,深得樂府韻味。他的《垂柳》充滿了初唐風格。《余江鄉回板橋》:“千裏長征不怕遠。真像感謝宣城路,南浦新林過板橋。”把累和苦的心情表達出來,感情就好了,不要再去新的地方了。楊慎還廣泛吸收了“桑澗浦上”民歌的優點來豐富自己的詩歌。如《送別殘士洛江》,用綿州民歌,後綴四個送別詞,構思新穎,獨特清新。
楊慎涉獵文學、詞、賦、散曲、雜劇、彈詞。他的詞和散曲清新優美。如《浪淘沙》中“春夢似陽花”壹詩,描寫細致,文字華美通順。散曲【聽馬】《與王順青舟行賦》描寫月下舟行的靜謐景色,江面流光溢彩,月色如水,我欲揚帆入天上銀河,意境優美,敘事含蓄。他的小說《彈詞二十壹史》,敘述了三代至元明的歷史,文筆流暢,文字流暢,廣為傳誦。他的散文古樸典雅,筆法奔放。《韓雜事□辛》充滿淫蕩飄逸的文字,卻不低俗。早年曾打丁醜印,規勸鄭德皇帝“聽命□而自亂”,又以“古之聖賢,必求大同”訓誡訓誡,真摯誠懇,時而溫婉激越。他的《新都縣八陣》和《碧□景佚集》也是優秀的敘事散文。此外,他還是《清宮洞宴之謎》、《太和集》、《割肉留精王》等雜劇的作者。
楊慎的經學史、詩詞史、書畫史以及訓詁學、文學、音韻學、名家名物學,數量眾多,涉及面廣。如《丹鉛總錄》、《袁譚》、《林逸落山》、《盛安詩話》、《詞品》、《書品》、《畫品》、《大書索引》、古代石刻、典雅大方的文章、古今民歌,這些著述往往有獨到的見解,可以填補歷史空白或提供線索,具有相當的學術價值。但由於長期生活在雲南,找書查書並不容易,有時也只是憑記憶寫作,所以也有壹些錯誤的引用和推測。
楊慎作品眾多。據《明史》記載,在明代,要記憶的知識和著作的豐富是第壹位的。除了詩歌,還有100多種雜文。四川圖書館編纂的楊勝安著作目錄共有298種。其主要作品收錄於《升天殿文集》(卷81,又稱《升天殿全集》)。本集由萬歷年間四川巡撫張編,取楊慎《丹鉛錄》等書,刪重,分類整理,附詩。其中賦及雜文11卷,詩29卷,雜文41卷。明覺《雜文集》100卷,楊明金吾《盛庵遺事集》26卷。《詞·散曲·彈詞》盛安長短句三卷,《陶青樂府》四卷,《彈詞》12卷二十壹史。
總結:他壹生最大的貢獻是對南疆的探索,把雲南的邊疆土地和南疆各族人民融入了中華民族的大家庭。可以說,楊慎是鄭德、嘉靖兩朝的文學領袖和學術領袖。從37歲到72歲,他在雲南建立圖書館講學35年,廣泛接納學生,出版了大量轟動壹時的學術著作。當時中國的文學中心壹度南移。再加上他百科全書式的知識結構和不畏強權、主持正義的強烈人格訴求,雲南各族人民在楊勝安之後形成了學習中原文化的巨大潮流。有人說楊勝安和抗日將領戚繼光都是明朝最傑出的民族英雄。還有人說,今天在雲南最受尊敬的三個神是觀音、孔明和楊勝安。
但比他的作品和他自己更出名的,是這首《臨江仙》詩中耳熟能詳的詞,這是他的人生閱歷和智慧的結晶。
《三國演義》雖然寫於明初,但定稿於清代。這首詞是楊慎《二十壹世紀彈詞》第三段“談秦漢”的開篇詞,放在毛宗崗父子評點《三國演義》的前面。
解析:前兩句讓人想起杜甫的“葉落如瀑沫,而我看長河總是滾滾向前”和蘇軾的“不歸之河,其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壹去不復返的河流用來比喻歷史進程,後浪推前浪用來比喻英雄的豐功偉績。然而,這壹切終將被歷史的長河帶走。《論語》?6?1:《子說川:逝者如斯夫》也用向東流的河水來形容時間的流逝。這句話豪邁悲壯,有著主人公名利雙收後的失落感和孤獨感,也包含著山中隱士對名利的冷漠和輕視。讓人覺得歷史很深刻,不像是直白的快感,像是經歷了榮辱的滄桑。“成敗是非轉空”是對以上兩句話的總結,可見作者心胸寬廣,超然物外。
青山和夕陽象征著自然和宇宙的永恒。盡管歷代風風雨雨,卻不會隨之而變,透露出壹種生命稍縱即逝的悲涼感。
在這幅凝固的歷史畫面上,接下來的影片向我們展示了壹個白發蒼蒼的漁夫和柴火的形象。無論驚濤駭浪,成功或失敗,我們只專註於春風和秋月,堅持在飲酒和歡笑之間保持安靜和冷漠的關系。“用過”二字,流露出壹絲落寞和冰冷。“壹壺濁酒,其樂融融”讓這份孤獨與冷清成為壹種慰藉,有朋自遠方來的喜悅為這個詞的靜謐氛圍增添了些許動感。《濁酒》表現了主客之間的情誼,也可以看出醉翁之意不在酒。
從古至今,上片切割角度都很大。透過歷史現象,“青山不變”,宇宙永恒,英雄業績,就像夕陽壹樣,美麗而短暫。四五句富有哲理,意境深遠。接下來的影片甚至可以想象成作者的自畫像,把自己的人生理想寄托在老人的形象上,特寫鏡頭是“笑”。他的智慧和博學使他能夠指點江山,從容評論是非。表明詩人鄙棄世俗,鄙棄個人榮辱得失,有著充分實現的歷史觀和人生觀。
整個字有鄉愁,有誌向。這個詞豪放含蓄,高遠深沈。同時營造出壹種淡泊寧靜的氛圍,壹種崇高的意境就體現在這種氛圍中。
這首詞是歌頌歷史的作品,通過敘述歷史的興衰來表達人生情懷。語氣慷慨悲壯,讓人覺得蕩氣回腸,回味無窮,增添了萬千情懷。千年了,榮辱與共。妳爭取,但僅此而已!
對比:這個詞不同於壹般的逛古跡、摸風景的懷舊作品。寫的是歷史變遷帶來的人生感悟,基調比較積極。剛才我說這首詩本來是《二十壹世紀彈詞》和《談秦漢》的開篇語,但是從來沒有提到什麽秦漢英雄和歷史事跡。它最大的特點是“空”,清澈空靈,不像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涉及具體的地點,具體的人,具體的事;“空”讓這個詞有了更高的藝術概括,給人豐富的聯想。還把它放在了《三國演義》的開頭,非常恰當,讓人對三國人物產生了很多思考。也不是賦的《登高》,訴說了詩人多年漂泊、舊病纏身、孤獨終老的復雜心情。前人說:“言要虛,不要實。”聽秋聲觀的時候,花刺是用“空”這個詞來評價這個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