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大語文時代的到來,語文的重要性越來越高,學校從壹年級就開始誦讀經典。
對於這些,有人歡喜有人愁。喜的是孩子從小就能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熏陶,能延續祖先的文明和智慧。可悲的是,正如楊洋的母親所擔心的。孩子聽不懂也不會背怎麽辦?長此以往,成了孩子的負擔?難道孩子不記得忘得快,前腳後腳都忘了。這個有用嗎?
背詩對我兒子的壹點影響
我兒子壹年級開始的目標是寫300首古詩,每天壹首,但是後來因為疫情,到壹年級期末,他已經背了200首古詩。
話不多說,但我還是覺得挺有成就感的,背詩給他帶來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
1.疫情期間,兒子每天晚上壹定要看中國詩詞大賽,和參賽選手壹起乘龍,驚嘆於嫻熟的繪畫,佩服參賽選手的功力。那段時間他經常問我的問題是“我能背多少首詩才能參加比賽?”
如果說,在此之前,詩歌帶給我們的感受是無知的、機械的記憶;那麽當他也希望站在那個舞臺上的時候,他的內心是有成就感和自豪感的。
2.他看到壹些場景也會想起詩詞,刮風的時候會脫口而出劉邦的《大風之歌》。“風起雲飛,織女歸海,安德魯勇守四方!”;看到壹個地名,突然想到壹句詩。這個下意識的動作,其實讓我看到了背詩對他的影響。
背詩以前對他來說是壹件很抵觸的事情,但是現在,他每天都會主動完成這樣壹件事,而且以後這些詩不僅有利於他積累寫作的素材,還會影響他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
看起來是壹件很無聊的事情,但是當它壹點壹點滲透到孩子的心裏,我想它的意義會隨著時間的變遷而變得越來越珍貴。
那麽,如何背詩呢?背詩有什麽技巧嗎?
我的答案是肯定的。
首先需要提前說壹下,我兒子並不是壹個記憶力超常的孩子。我同事的兒子讀三四遍詩就能背出來,他兒子不會。
還有壹點,兒子背的200首詩,可以說三分之二是父親背的,唯壹的三分之壹是我背的。
我和父親用兩種完全不同的方式和他壹起背詩。
我提倡先理解後記憶,畫圖和思維導圖齊頭並進。
記憶最深刻的是韓樂府寫的這首《長歌行》。
在綠色的花園裏,向日葵暴露在陽光下,
春天讓大地充滿了希望,萬物呈現出壹派繁榮景象。
總害怕秋天的節日來臨,黃花的葉子雕零。
河流奔向大海奔向大海,什麽時候才能回到西方?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這首詩,通過我的敘述,在兒子的腦海裏展現了這樣壹幅畫面:春天,花園裏迎著陽光生長的向日葵,草地上的露珠,晶瑩剔透,欣欣向榮;轉眼間,春天來到了秋來,樹葉變得枯黃枯萎,毫無生機。再者,河流壹去不復返,時間壹去不復返。綜上所述,如果年輕時不懂上進,老了再想彌補就來不及了。
我兒子讀了兩三遍就記住了這首詩。理解了意思之後,他記得更清楚了。
暑假的時候,我再考他的時候,他每個字都能背出來。我相信,在他心中,這已經成為壹幅美麗的圖畫。當他想到這幅畫的時候,那些詩自然就從他嘴裏冒出來了。
之所以用這個方法,是因為在幼兒園期間,我入手了壹套古詩詞繪本,涵蓋唐詩宋詞兒歌成語故事,壹共***1200。
兒子小時候我們用的兒歌和成語故事比較多,只學了壹些唐詩宋詞的簡單詞匯。
這次正好老師讓我背古詩。我翻出這套書後,驚喜地發現真的很適合。它對原詩的翻譯既準確又通俗易懂,而且還是註音版,可以加深初壹剛學拼音的孩子的印象。另外,這套書的插圖很漂亮,很吸引孩子的註意力,兒子心裏也很接受。
大多數時候,他自己看翻譯,自己給我講故事,然後自己背。
所以,陪兒子背古詩,對我來說也是壹件很愜意的事情。
2)我爸和我相反。他不需要什麽教輔書,只要多讀,多練,多背就行了。
1,重復記憶。爸爸每天會讓兒子讀三首詩。第壹天,每首詩讀十遍就行了,這樣腦子裏就有了基本印象;第二天,每首詩再讀五遍。壹般到我讀第三遍的時候,兒子已經背下來了。第三天,背誦另外三首歌,把前壹天的三首歌讀壹兩遍。閱讀時,要註意朗讀,不要分心。
2.競爭。爸爸是個健忘的人,記憶力很差。我兒子經常因為這個嘲笑他。他們在比賽中朗誦詩歌。我兒子特別自信,覺得自己壹定穩操勝券。
沒想到,好幾次,他都落在了父親後面。所以,後來兒子不敢掉以輕心,反而更認真地大聲朗讀。
無數個夜晚,我在哄老二的時候,聽到兒子房間裏父子朗誦詩歌的聲音和偶爾的笑聲,我很欣慰。
和兒子壹起朗誦詩歌,既增進了父子關系,又讓壹件原本無聊的事情變得更有趣,壹舉兩得,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