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背景
明代時期,徐松庭在經商,並在徐支的始祖居住。徐誌摩是他的人之壹。
徐誌摩的父親徐慎如是清末民初的實業家。徐家世代經商,早年繼承祖業,獨自經營徐玉鳳的醬園。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合夥創辦了石霞第壹家錢莊——宇通錢莊,隨後確立了仁和絲綢的名稱。成為石霞最富有的人。
光緒二十三年(1897 65438+10月15),徐誌摩出生於浙江海寧縣石霞鎮,按族譜取名徐。誌摩是他1918去美國留學時的父親。據說小時候有壹個叫智慧的和尚,為他揉了揉腦袋,預言“這個人將來會成為偉人”。他父親急於讓兒子成功,就是替他改了名字。
徐誌摩是徐家長孫的獨子,從小過著舒適富裕的公子哥生活。沈駿[jūn]儒是徐誌摩的叔叔,金庸是徐誌摩的姑姑表妹,而瓊瑤是徐誌摩的表妹。[1]
折疊學習課程
誰能數清恒河沙:徐誌摩的情書
1908年在家自學,進入石霞開智學校,師從張樹森,奠定了古代漢語基礎,成績壹直是班裏第壹。
1910年,徐誌摩滿14歲時,離開家鄉,來到杭州。經叔父沈鈞儒介紹,考入杭州附中(1913改名浙江壹中,現為杭州高級中學、杭州四中的前身),與郁達夫同班。他熱愛文學,在校刊《朋友》第壹期發表論文《論小說與社會的關系》,認為小說有益於社會,“應盡可能提倡”,這是他壹生中的第壹部作品。同時,他也對科學感興趣。並發表了《鐳錠與地球的歷史》等文章。
1915年夏,徐誌摩畢業於浙江壹中,後入上海浸會學院、神學院(滬江大學前身,現上海工業大學)。同年10月,他被家人安排與上海羅甸縣首富張潤之的女兒張幼儀結婚。
1916年秋,生性好動的徐誌摩沒有安心讀完浸會學院的課程,離開上海到天津的北洋大學(天津大學)預科學習法律。
如果我是壹片雪花:徐誌摩愛情詩選
1917年北洋大學法律系並入北大,徐誌摩轉入北大。在北方讀大學的兩年,他的生活增加了新的內容,思想註入了新的因素。在學校,他不僅學習法律,還學習日語、法語和政治學,並涉獵中外文學,點燃了他對文學的興趣。在這期間,他交了很多朋友,認識了很多名人。他經張君勱、張公權引薦,拜梁啟超為師,捧著老師送的大禮。梁啟超對徐誌摩的壹生影響很大,在徐誌摩心目中的地位舉足輕重。徐亮雖然是親密的師徒關系,但兩人還是有思想上的差異。接受了資產階級民主自由思想的徐誌摩不顧壹切地放下身段去追求自己的理想生活,爭取婚姻愛情的自由。
他在北方讀大學時,親身經歷了軍閥混戰的場面,目睹了對無辜百姓的屠殺。他痛恨社會,下定決心出國留學,尋求改變中國現實的藥方,進行他的“理想革命”。
1918年,徐誌摩離開北大,同年8月14日,從上海出發,赴美學習銀行業。留學第壹年,他進入美國胡斯特的克拉克大學,隨後進入歷史系,選修社會學、經濟學、歷史學等課程,為的是將來做壹個中國的“漢密爾頓”。入學十個月後,我以學士學位和壹等榮譽獎畢業。然而,他對此並不滿意。那壹年,他轉學到紐約哥倫比亞大學研究生院,進入經濟系。因此,徐誌摩獲得了廣泛的哲學思想和各種政治學知識。
五四革命運動的浪潮波及到了在美國的中國留學生。在愛國主義的驅使下,徐誌摩參加當地留學生組織的愛國活動,經常閱讀《新青年》、《新潮》等雜誌。與此同時,他的學習興趣逐漸從政治轉向文學,於是他拿到了文學碩士學位。
1920徐誌摩在美國已經兩年了,但是他已經厭倦了美國資本主義社會中資產階級的瘋狂、貪婪和物欲。他被英國哲學家羅素吸引,終於擺脫了哥倫比亞博士學位的誘惑,買了壹艘船橫渡大西洋。不料羅素的個人生活意外變故,使他未能實現向羅素學習的夙願。結果,他在“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呆了半年,在想換個方式的時候覺得很無聊。這時,他認識了和他的女兒林,又因的介紹,認識了英國作家戈斯沃斯·狄金森。
1921由於狄金森的介紹和推薦,徐誌摩以特長生的身份進入了劍橋大學(現劍橋大學)皇家學院。學習政治經濟學。在劍橋,我受了兩年西方教育和歐美浪漫主義、唯美主義詩人的影響。開始寫新詩。
1921 -1922,徐誌摩也在英國生活了兩年。他接受了資產階級大學劍橋大學的貴族教育,接受了“吸煙文化”。他喜歡和英國名人交往。他廣泛涉獵各種世界名著,也接觸各種思想流派。在這期間,他出生了。劍橋的環境不僅促成並形成了他的社會觀和人生觀,也引發了他的創作理念。他開始翻譯文學作品。他翻譯了英國作家曼斯菲爾德的幾部短篇小說,德國佛古的長篇小說《漩渦小子》,中世紀法國的吳加讓和倪阿蘭的故事,意大利作家達農·武雪的《死城》,伏爾泰的《甘迪·德》。與此同時,他寫了很多詩,其中最經典的是《精神革命的洶湧浪潮沖刷著妳迷人的河流兩岸》(徐誌摩:《再見康橋》)。他的偶像不再是美國的漢密爾頓,而是英國的雪萊和拜倫。他改變了方式,進入了詩人的行列。
折疊文學課程
1922年回國後,在報刊上發表了大量詩歌。[2]
1923年春,徐誌摩在北京成立俱樂部,編話劇,逢年過節開年會、燈會,還背詩、畫圖。出於對印度詩人泰戈爾的《新月》的興趣,徐誌摩提名借用“新月”壹詞作為俱樂部的名稱,新月俱樂部因此得名。同年加入文學研究會。
1924年與胡適、陳西瀅壹起創辦《現代詩評》,並被聘為北京大學教授。印度大詩人泰戈爾訪華時翻譯的。
1925之前,徐誌摩本人不僅寫詩,還聯系新月社成員搞戲劇活動。5438年6月+10月,徐誌摩主編《晨報副刊》,同年出任北京大學教授,遠赴歐洲,遊歷蘇聯、德國、意大利、法國等國。
4月1926,1,晨報副刊在北京編輯。此時聞壹多已從美國歸來,並參與了詩集的編纂。除了聞壹多主編的第三期、第四期和饒孟侃主編的第五期之外,所有期都是徐誌摩主編的。徐誌摩還寫過《詩歌雜誌》和《詩歌雜誌假期》。《詩經》作者致力於中國新格律詩的創作和詩歌技巧的探討,所以《晨報詩刊》的創辦標誌著壹個詩歌流派——新月詩派的形成。同年隨陸小曼移居上海,先後在光華大學、大夏大學、南京中央大學(1949更名為南京大學)任教授。創辦新月雜誌。
徐誌摩
1927年春,由於政局變化等原因,新月社部分成員聚集上海。這個時候,徐誌摩也和陸小曼結婚,搬到了上海。徐誌摩到處走親訪友,聯系了聞壹多、胡適、邵、梁實秋、余和九,在上海環龍路環龍山莊創辦了新月書店。胡適任董事長,余任經理,久接任。同年,徐誌摩還出國旅行,到過英國、美國、日本、印度等國家。
1928年3月,徐誌摩在光華大學、東吳大學、大夏大學任教授,同時創辦《新月》月刊。同年6月6日165438寫《告別劍橋》,原載1928,10,署名徐誌摩。《新月》共出版四卷四十三期。
65438-0930任中國文化基金委員會委員,當選英國詩歌學會會員。同年冬天,他到北京大學和北京女子大學任教。
1931 65438+10月20日徐誌摩、陳、邵、等。另辦季刊《詩歌》,徐誌摩當選為筆會中國分會理事,出版四期。
(指人)死於災難或事故
1931 11 1 09上午8點,徐誌摩乘坐中華航空“濟南號”郵政專機從南京北上。那天晚上,徐誌摩要去參加林在北京協和小禮堂為外國使節舉辦的中國建築藝術講座。飛機到達濟南南部的黨家莊地區時,突然大霧彌漫,難以辨別航向。為了找到準確的航線,飛行員不得不降低飛行高度。不料飛機撞山(現濟南市長清區古雲湖街道辦事處)後立即墜入山谷,機身起火,機上人員全部遇難(兩名飛行員和徐誌摩)。除了林的直接原因外,他的死因還與陸小曼遲遲不同意北上、大霧的影響、主機工程師王前壹天深夜忙著籌備女兒的婚事以及飛行途中精神不佳有關。蔡元培為他寫下挽聯:說話是詩,行動是詩,終身行為是詩。詩的意義滲透了,有了自己的天堂;可以坐船死,可以坐車死,可以躺在隔間裏死,不小心死了也不用怕路。
徐誌摩去世後,新月派以梁實秋、胡適等人為主。到6月1933,《新月》出版四卷七期停刊。《新月》出版期間,不僅出版了新月派成員的作品,還出版了郁達夫、巴金、丁玲、胡也頻等具有進步思想的作家的作品。然而,這是新月派活動的後期。後期雖然成員不同,但就其整體政治傾向而言,日益反動。但新月派從事詩歌創作,似乎這條研究新詩的“主線”並沒有中斷。
綜上所述,從新月社的建立到新月派的形成及其主要活動(尤其是文學活動),徐誌摩在其中起著主導作用。他的確是新月派的代表,對新詩的發展起到了壹定的推動和影響作用。但他們過分追求形式和格律,走上了歧途,特別是徐誌摩後期的思想和創作出現了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