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吟誦史詩——借題發揮——“攻其壹點,不及其余”論史實。用簡潔的文字和精選的圖像,融合對自然、社會、歷史的感受。
2.思維:歷史上的人或事——描寫古今跌宕起伏的比例——表達主旨。
史詩的代表人物是劉禹錫和杜牧。鑒賞時要特別註意歷史人物或事件與詩人生活經歷的相似之處。)
這部史詩的主要內容:
1)表達緬懷人民或歷史的情懷,或敬仰古聖先賢,立誌像古人壹樣建功立業。
2)通過對古人的敬仰和致敬,深刻感受自己的人生經歷,表現生不逢時,長不逢時的苦悶。
3)感嘆過去的風風雨雨,吟誦過去其實是在傷害現在,諷喻社會現實。
詠史詩常用的表現手法:
1,比較。通過過去的繁華和今天的荒涼的對比,突出了今天的荒涼。
如李白《訪越古》中說,“越王勾踐破吳歸,將士盡華服歸,宮女如堂花,如今只剩鷓鴣飛”。前三句渲染了勾踐滅吳回國的繁華,後壹句直接翻譯成吳死後的淒涼。李白南遊吳越時所作,抒發了壹種沈浮之情,並在詠中嘲諷了當時的統治者唐玄宗的放蕩生活。
2.進入風景。詩人善於把感情不著痕跡地融入景物描寫。
如杜甫的書香對聯“春草染階,鳥語葉下歡”,描述了他進入武侯祠的所見所聞。“自”就是“自我”,“空”就是“徒然”。綠草映階,不過是春色,詩人無心欣賞;茂盛的樹葉中的黃鸝只是徒勞地唱著相戶愛,而詩人無意去聽。為什麽?此時此刻,詩人認為諸葛亮壹生的功績都白費了,自然感到悲傷和孤獨。眼前的草色和黃鸝不就是這種心情的寫照嗎?
3.擬人化。以物為證,所有這些東西都具有永恒的時空意義,比如月亮或者長江,它們被人化為歷史沈浮的見證。
如劉禹錫的《石城》“故國群山環抱,潮打空城歸寂寞。在淮水東邊的舊月,我也是深夜來到女壁。”這個“舊月”是作為石城六朝興亡的歷史變遷的見證而出現的。
4.諷刺。詩人常常在懷古的時候,對帝王將相的事跡發表個人看法。這種觀點往往因詩人的民本立場而具有批判性,構成反諷,而這種反諷又因對象的特殊性而更加含蓄。
如杜牧《過清宮詩三首(上)》:“長安回眸繡成堆,山頂開千回。壹騎紅塵笑,沒人知道是荔枝。“華清宮是唐玄宗修建的宮殿,玄宗和楊貴妃曾在此戲耍。詩中不明白唐玄宗荒淫好色,貴妃驕縱寵溺,卻生動地用“馳騁紅塵”和“妃子笑”形成鮮明對比,“妃子笑”很容易讓人聯想到亡國為博妃子笑的故事。這樣寫作意圖不言自明,含蓄耐人尋味,不直接表達自己的觀點。
5.出發。指詩人有意從側面描寫,作為襯托,使所要表達的事物更加生動突出。
如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中的景物描寫是“飛石過空,撞岸卷起千堆雪”,以壯美的景物為周瑜出場鋪路,也從側面襯托出周瑜的英雄業績和英氣。
6.使用典故。典故的運用可以用少量的文字傳達豐富的思想,增強詩歌的表現力。
如辛棄疾的《永裕樂靜口顧北亭懷古》就接連使用了孫權、劉裕、劉義隆、河貍寺、廉頗等典故,還用史實諷喻當下的手法來說明現實問題。對孫、劉的歌頌是對南宋統治者的控訴。劉義隆的諷刺是警告韓義沒有準備好收復中原。《河貍寺下》的嘆息,是對統治者未能收復中原的不滿。最後,拿廉頗和自己比,是內心獨白。這部懷舊作品充分顯示了作者的愛國熱情。
7.虛擬現實。古詩詞往往采用虛實結合的手法,使形象更加生動突出,結構更加緊湊。想象是壹種空虛。
比如姜夔的《揚州慢》:“杜的賞賜,即使是現在,也嚴重到令人吃驚的程度。縱豆蔻詞作,臺樓夢好,難出情意。”短語“杜朗”指的是杜牧,他在繁華繁華的揚州寫下了名句。現在,如果他回來,面對荒涼破敗的揚州城,恐怕永遠也做不出“揚州夢”,寫不出“豆蔻詞”。含蓄地表達了他對現在和過去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