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麽是「最正義的國家」?
古往今來,創始人只有兩個。
壹個是退位,壹個是革命。
禪讓原指原始社會權力的變化,堯禪讓於,舜禪讓於。
三代之後,禪宗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從以前的主動到被動。
這位有權勢的大臣強迫天子把王位讓給他。這種“退位”的先驅是王莽,在歷代王朝中屢見不鮮。
還有壹場革命。
其中最突出的是漢高祖劉邦和明太祖朱元璋。
劉邦和朱元璋雖然都是通過革命獲得政權,但還是有微妙的區別。
劉邦曾經在秦朝走馬上任,雖然泗水館館長不是什麽大官。
但朱元璋不是。他只是壹個普通市民,壹個牛郎,壹個小和尚。
而且朱元璋打敗了非漢帝政權,屬於外國,在以中國為正統的古代更有說服力。
所以朱元璋有“國為最正”之說。
但是,歷史上有壹種對朱元璋極其不友好的聲音。許多人認為他是壹個永遠的暴君。
這是為什麽呢?
因為他殺了英雄。
民間有句話叫“鳥盡,好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在古代帝王中,朱元璋將這種思想運用到了極致。
建國後,朱元璋幾乎屠殺了所有壹起在農田裏勞動的朋友。
除了常遇春和徐達早死,只有唐和幾個人活了下來。
為了鏟除英雄,朱元璋發動了著名的“胡案”和“藍玉案”。
涉及人口眾多,達到數萬人。
雖然這些開國功臣犯下了諸如讓部下和家奴在鄉間遊蕩等錯誤,但說“謀反”就“罪上加罪”了。
被捕後,海藍寶石承認了所有其他指控,只有叛亂的指控,他否認了。
朱元璋的老夥計,被他比作蕭何開國第壹功臣李善長的人,也卷入了“胡案”,九家被殺。
李善長被殺壹年後,壹個官員起到了為李善長平反的作用。
他是這麽說的:李善長是漢奸,那他到底想要什麽?他現在是壹個大部長,壹人之下萬人之上。就算他幫胡贏了天下,他還能比今天高嗎?更何況他是和陛下壹起白手起家的。難道他不知道反抗成功的難度嗎?當年群雄並起,如今呢?所以,我真的不相信李善長的謀反。
朱元璋看了信後,並沒有譴責這位官員。
可見朱元璋不過是打著叛國的幌子在收拾英雄罷了。
除了屠城英雄,朱元璋還因“苛吏”被稱為暴君。
朱元璋時期的官員應該是歷代最難當的官員了。
自西漢以來,各封建王朝都是向上用儒,向下效仿,朱元璋則反其道而行之。
他對官員的嚴厲是前所未有的。
洪武時期,貪汙60兩以上的官員壹律斬首。
為了約束官員,在現有《大明法》的基礎上,他自己寫了《大高》,成為法外之法。
明大專利中的處罰明顯比明法重得多。
比如《大明法》中規定衙門隱匿文書不報的處罰是八十棍,而《明達專利》中則變成了年內之死。
自隋律以來,五刑制度正式形成,即摑、杖、徒、流放、死刑。但在朱元璋自己寫的《大高》中,刑罰之殘酷,令人發指。
可以舉幾個例子。
把草剝皮,把剝好的人皮做成鼓或者用稻草填充做成人皮。稻草人站在衙門或當地土地廟門口,警告繼任官員不要貪贓枉法。
淩遲之刑,民間俗稱千片。這種懲罰雖然不是朱元璋發起的,但卻是朱元璋用得最多的。
明初出現了四大政治大案,即胡案和藍玉案,以及兩大經濟大案——空隱案和案。
參與空印案的人很多,超過壹萬人。
朱元璋下令殺光全國各州府;代理放逐。
死亡人數加起來超過7萬到8萬。
其中確實有人犯罪,但更多的人只是無辜被牽連。
妳可以想想當時在朝鮮當官的人的心態。
有人問,能不能不當官?
眾所周知,張亮是在漢朝開國前夕回到家鄉的。
與張亮齊名的劉伯溫也有這樣的打算。
可惜的是,即使回到家鄉,朱元璋依然牽掛著他,百般“折磨”他。
不清楚之死是胡的主張,還是他在朱元璋的授意下行使權力。
無論如何,朱元璋時期和劉邦時期的政治環境不可同日而語。
洪武時期用科舉和舉薦來選官,科舉是大家都熟悉的。
什麽是推薦?推薦的意思是推薦和推薦。比如我聽說哪裏有能人,只要有人推薦妳,找到妳,妳就得出來當官。
當時有人為了不當官,把手指剁了,但還是沒逃出來。
出來當官或者死。
再加上朱元璋建立的錦衣衛,當時朝廷上風聲鶴唳,人心惶惶。
朱元璋為什麽對官員如此苛刻?
我覺得和他的背景有關。
因為出身貧寒,經常被貪官欺負,所以從小心裏就有壹顆種子。
——“當官的沒有好人!”
妳不犯罪就好。只要犯罪,絕對沒有好果子吃。
其實很多基層的人也是這麽想的。只要懲罰夠重,貪官就會少。
其實也不壹定。
朱元璋時期的刑罰如此之重,但官員的腐敗還是層出不窮。
這就形成了惡性循環,官員腐敗,朱元璋殺人;
官員繼續貪,朱元璋繼續殺。
洪武時期貪官頂風作案的原因除了貪婪,還有低薪。
據史書記載,明代縣令的俸祿大約是每年90石糧米,而且經常以實物折算,所以實際上壹個月只相當於壹兩千塊錢。
這些官員不會給朱元璋出謀劃策,要求領導給他們加薪嗎?
還是因為朱元璋的背景,朱元璋認為官員的俸祿雖然不多,但與百姓相比已經很多了,百姓也能過日子。為什麽不能?
腐敗問題自古有之。雖然自上而下的反腐取得了壹些成效,但總體來說,並不是治本之策。
我個人覺得反腐應該是自下而上,讓群眾行使監督權。
如果放到今天,人民媒體監督,官員資產公開。
這樣,對腐敗將是致命的打擊。
如果只從上面重罰,效果暫且不提,說不定還會被罵成暴君。
雖然朱元璋對他的副手們很苛刻,但在人民看來,他確實是壹個好皇帝。
朱元璋出身於農民家庭,所以對農民和人民有著特殊的理解。
元末戰爭後,很多地方變成了荒地,開墾荒地需要壹個過程。
朱元璋為了不讓農民負擔賦稅,規定屯田開墾三年後才收稅。
有的地方官為了政績,第二年強行收稅,打朱元璋,說我們這裏生產好,農民爭著交稅,他們也攔不住。
朱元璋看後大怒,農民爭相納稅?妳在和鬼開玩笑嗎?
朱元璋主張庶人告禦狀,玩過頭。
政客們最擔心的是“屏蔽”。朱元璋曾對臣子們說:“自古以來,人有病痛,但憂不淫,情不達。”
所以洪武時期的內廷幾乎成了縣令。
朱元璋設置總政治部,稱為“總政治部”,主管內外兩章。所有四方發牢騷,抱怨不公,或者告違法的東西都抄在底本裏,都是以壹種形式呈現。
其中有“訴冤或告不法”的功能。
不僅如此,他還在宮殿門口立了壹面“鄧文鼓”,由專人管理。當民眾有怨言時,皇帝親自受理,如果官員制止,都要重判。
朱元璋規定官員不得下鄉。壹旦壹個官員去了鄉下,人們就可以逮捕他。
有人說,為什麽?
官員了解民情民情,難道不是好事嗎?
朱元璋有自己的想法。
他小時候經常有官員以下鄉為名犯土匪。
每次有官員經過,雞犬不留。
所以他制定這個規定是為了保護普通人的權益。
有壹次浙江壹個縣級官員下鄉,被老百姓抓了。
後來知縣出面求情,事態才平息下來。
朱元璋積極推動人口遷徙,江西填湖廣、山西洪洞槐樹,解決了人無地、田無人的局面。
這壹時期的人口遷移不僅是強制性的,也是誘導性的。
比如妳從A地搬到B地,除了承諾給妳的畝數之外,妳想開墾荒地就開墾荒地,而這些額外開墾的荒地是不需要征稅的。
正是種種惠民政策,才使得明朝的糧食總產量和人口數量遠遠超過了建國不久的前元世祖時期。
朱元璋對人民這麽好,他有民本民主思想嗎?
不是這樣的。
中國著名的愛民皇帝唐太宗贊同《荀子》中的壹句話,並以此為座右銘。
“君者,舟也;人,水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朱元璋有這樣的想法嗎?
號碼
從他對待孟子的態度中,可以窺見壹斑。
很多人認為朱元璋是文盲,他沒有接受過系統的文化教育。
不過,朱元璋是個很勤快的人。他參軍後,部隊裏也有壹些公務員,他也經常不恥下問。
所以,朱元璋當了皇帝之後,會認字,會斷字。
朱元璋在讀《孟子》的時候,很不高興,因為《孟子》裏有些話不合他的胃口。
《孟子》裏有壹句話:君視臣為糞土,臣為仇人。
朱元璋視臣下如糞土。按孟子的說法,這不是鼓勵他的臣下鬧事嗎?
《孟子》中有很多這樣的對話。
比如“民為重,國為次,君為輕。”
......
最後,朱元璋不高興了。他下令將孟子移出孔廟,並計劃消滅孟子。
好在當時的讀書人有骨氣,用生命爭論。
有的官員甚至說,能為孟師傅而死,是我莫大的榮幸。
無奈之下,朱元璋被迫妥協,把《孟子》中不合自己心意的章節剪掉,使之成為孟子節。
然而這個“孟子節”並沒有流傳下來。朱元璋死後,“孟子節”被廢除,大家看到的是完整版的《孟子》。
畢竟他還是壹個封建王朝的皇帝,他對人民的仁慈和慈善只是因為他悲慘的童年經歷。
我是這樣評價朱元璋的:
洪武有秦煌的酷和中國人的仁。
按理說,秦始皇和漢文帝之間真的沒有什麽聯系。壹個是法家推崇的千古皇帝,壹個是後世儒生推崇的三代之下第壹君。
但朱元璋兩樣都有。
只是他是酷吏,仁者對應百姓。
胡軍主演的《朱元璋》裏有壹句臺詞:
“這種法庭之上的血腥殺戮,換來的是農村人民的平安富足!”
中國暴君多,賢明君王不在少數。像朱元璋這樣既光明又暴力的君王只有壹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