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Kraut在1973做了壹個實驗。他要求人們向慈善機構捐款,然後根據他們是否捐款,將他們標記為“慈善”或“非慈善”。其他人沒有使用標記方法。後來,當他們再次被要求捐款時,標簽具有使他們以第壹種方式行動的功能,即第壹次捐款並被貼上“慈善”標簽的人比沒有捐款的人捐款更多,而第壹次沒有捐款並被貼上“非慈善”標簽的人捐款更少。
為什麽會有這樣的“標簽效應”?因為貼標簽來識別人符合最省力的規則。
我們每天都在處理各種復雜的信息,人腦也在積累大量的記憶。現代社會人與人之間的社交頻率和速度都在加快,我們能記住壹個人的可能性也在同步降低。如果壹個沒有特點的人很難記住,貼標簽可以簡單的把貼標簽的概念和具體的人聯系起來。比如,我有壹個朋友,長得很帥,叫“房山吳彥祖”。即使是第壹次交流,也會對這個標簽有很深的印象。
“標簽效應”影響人們的印象管理。
貼標簽就相當於抓住了壹個人的核心特質,可能是壹個人的特長,可能是他的不足,也可能是他自己的愛好,長相,經歷等等。既然別人對我們的了解可能只停留在標簽上,那我們為什麽不主動給自己貼上標簽,給別人留下好印象呢?
那麽我該給自己貼什麽標簽呢?
首先,角色標簽
角色標簽就是告訴別人妳的角色是什麽。妳是學生黨嗎?還是上班族?還是企業家?不同的角色決定了妳不同的標簽。根據行業不同,有很多角色標簽,比如郭德綱是相聲演員,papi醬是網絡名人,李笑來是比特幣首富。
如果妳是學生黨,那麽妳可以當學霸。學神?還是人渣?妳在這個角色中的個性標簽是什麽?舉個例子,如果妳是壹個“學習高手”——妳平時上課認真,作業全部完成,壹遍遍刷題,仿佛解決問題是人生壹大樂事。如果妳是“學神”——妳從來不刷題,但是考前看書,多做幾個例題,基本上就能得高分了。如果妳是壹個“學生”——對妳來說,所有的問題都分為三種:是,貌似是,不是,每次不考砸就滿足了。
如果妳是上班族,妳的職業角色是什麽?比如“成徐苑”——掙錢多,下班晚,整天待在家裏沒地方花錢;“運營王”——上班刷網站,下班繼續刷,我們喜歡壹起刷;或者“設計濕”——熬夜拼命改設計,餓了困了就喝紅牛。
如果妳是企業家,那麽妳就是“金融大師”、“健康專家”、“旅行者”、“瑜伽教練”、“區塊鏈專家”等等。用關鍵詞給自己貼上角色標簽。
第二,個人特征標簽
個人特質是壹種相對穩定的思維方式和情緒,是壹種內外可測量的特質。我們把壹個人在不同情境下表現出來的壹些特征稱為個人特質,比如害羞、主動、順從、懶惰、忠誠、退縮等。
世界上的每個人都是獨壹無二的,不同的。認清自己的個人特點,找到自己最突出的部分並放大。人們想到這個特質標簽就能準確找到妳。
電視劇《士兵突擊》中的許三多憨厚、善良、樸實、勤勞、不抱怨、不功利、不受環境影響。他總能樂觀積極,永不言棄,讓他最終成長為壹名優秀的軍人。
電視劇《射雕英雄傳》中的黃蓉,古靈精怪,多才多藝,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兼職如精靈,敢愛敢恨,對愛情忠貞不渝,竭盡全力幫助郭靖成為壹代英豪。
電視劇裏的人都是編劇和導演設定的,難免誇大了虛擬的成分。但這恰恰給我們提供了壹個很好的例子。人只有樹立了鮮明的人物形象,才能得到大家的關註,才能得到更多的關註,才能被人記住甚至喜愛。
所以,即使我們的性格特征在生活中很普通,也要善於找到適合自己的特殊的紙標簽,並經常放大,讓更多的人記住妳。
第三,專業標簽
專業標簽是壹個人建立品牌,走向更多成功的最重要的標簽。如果妳具備某個領域或行業的專業能力,甚至是某個細分的垂直領域的專業能力,並能在這個行業持續獲得良好的口碑或領先的專業技能,甚至妳就是這個專業的代名詞。
比如吳曉波:財經分析,從最初的《激蕩三十年》《大失敗》,到自媒體《吳曉波頻道》,關註商業之美,始終聚焦財經領域。
比如金馬:做事的程序員,幣圈大咖,區塊鏈專家,作家,用自己的方式影響著壹批人。
比如羅振宇:從媒體人,網絡名人,羅胖,壹個取悅所有人的學者,從羅輯思維視頻,微信每天60秒語音,再到知識付費產品獲取APP,從而做壹個“學者”的職業標簽。
最後
目前我們處於壹個高速的時代,信息的快速傳遞,社會的快速發展,人與人之間的聯系方式的範圍。如果妳想讓人們建立認知甚至自己的品牌,最簡單的開始就是先大膽地給自己貼上標簽。貼標簽的時候,不要模仿別人。被某某只能淹沒在人海中。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都應該和別人不壹樣。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品牌,找到自己獨特的標簽,妳就是最閃亮的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