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古代詩歌中的象征手法

古代詩歌中的象征手法

古代詩歌中的象征手法

壹、什麽是符號?

符號是指通過容易產生聯想的具體形象來表達相似或相近特征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二,古詩詞中使用象征的例子

在屈原的《離騷》中,他把有才華的人和有成就的人比作“美人”:“我怕美人的消逝”。他描寫了自己“臨別江,留秋蘭賞”和“朝夕擁美,夜宿野”的舉動,稱贊古代先賢先人“辣椒拌蘑菇,而不只是粘丈夫”。這些香草香樹都具有象征意義:壹是表現了屈原所追求的美好事物的高尚品格。第二,比喻賢臣。這種“美是芳草”的象征手法對後來的文學創作影響深遠。

又如李德裕的《攀崖可造》:

連綿不斷的青山似乎想留住我,成百上千次地包圍了崖郡城。

這兩句話描述的是青山環山,所在的縣市正在被嚴密封鎖和封鎖。象征著他的政敵對他的迫害,寫出了他回不去的悲傷。

三、古詩中常見的象征意象

1,冰雪,忠誠和高尚品格的象征。

比如“洛陽親友相問,壹片冰心在玉壺。”(王昌齡《在芙蓉客棧與辛健離別》)冰心:壹個高尚的心靈。古人用“清如玉壺冰”比喻壹個人光明磊落的胸懷。

2.月亮已經成為離別和思鄉的象征。

如“擡起頭來看,我發現那是月光,再往下沈,我突然想起了家。”(李白《靜夜思》)比如“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忍回首明月明。”(李煜《於美人》)望月思故國,表現了亡國之君特有的痛苦。

3、柳樹,告別的象征。

比如柳永的《雨聲響起》,用“今宵何處酒醒,清風何處去”這樣的話來表達離別的傷感。

蟬,象征高尚的品行。

古人認為蟬餐風霜露,是高貴的寫照,所以古人常以蟬的高貴來表達自己高貴的品格。《唐詩》曰:“蟬每鳴其聲,獨尊其性。”因為蟬生活在高枝上,吃風睡戶外,不吃煙火,所以其寓意性格屬於清高型。

5、草木,繁盛蒼涼,古詩詞中用來表達跌宕起伏的感情。

例如,“經過十英裏的春風,小麥是綠色的。”(姜夔《揚州慢》)春風十裏,本來很繁華的揚州路,如今滿是青麥,壹片荒涼。“臺階前綠草如茵是春天,樹葉下鳥兒歡快地鳴叫。”(杜甫《書香》)壹代聖賢及其成就已蕩然無存。現在,只有綠油油的石階倒影的草,每年都生出春色(春色很美),黃鸝徒然發出這美麗的叫聲。詩人感嘆往事空,深感遺憾。

6.南浦,在中國的古詩詞裏,是寄水之緣的地方。

屈原《九歌河伯》:“與子鬥而東,送美人於南浦。”江淹《別賦》:“春草碧,春水滔滔,送妳南浦好難過!”範成大《橫塘》:“南浦春來壹碧江,石橋與塔猶兩。”古人的臨水送別,不僅僅是在南浦,因為長期的民族文化,南浦已經成為臨水送別之地的專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