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這篇文章中,作者虛構了壹個寧靜祥和的世外桃源,這裏沒有壓迫和戰爭,大家安居樂業,和睦相處。這是與黑暗的現實社會相對的美好境界,寄托了陶淵明的社會政治理想,反映了當時民眾的美好願望。
《桃花源記》是虛構的理想社會,既反映了人民反對剝削壓迫和內戰的願望,又批判了當時黑暗的現實,具有壹定的積極意義。然而,這在當時的階級社會中只是壹種無法實現的幻想,也是作者隱居、逃避現實的壹種體現。
2.陶淵明(352或365-427),字明,又名“精傑”,世稱精傑先生,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東晉末南宋初偉大的詩人、詞人。歷任江州祭酒、建威軍、鎮軍、彭澤縣令,最後官職為彭澤縣令。他離崗80多天,從此退休下鄉。他是中國第壹位山水田園詩人,被譽為“古今隱逸詩派”,有陶淵明集。
參考文獻:?百度百科桃花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