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麽?不考試?上網絡課,面授課?這不是倒退嗎?很多家長在收到線下活動邀請函的時候都很疑惑。
對此,吳健校長表示,“以海量開放在線課程為代表的在線學習不是在線看電視劇。我們希望通過正規的線下課程,為孩子們提供階段性的學習理念指導。”
復旦附中校長吳健在大規模開放網絡課程中與前來參加線下課堂的學生交談。圖片:張馳拍攝
外語名師畫文化數學平面。
上午12,來自浦東的建平實驗學校學生黃上完了三節課,意猶未盡。“我以為我是來聽知識點的,但整體感覺是老師在修心。”著名外語老師耿弇給她留下了特別深刻的印象。原來耿老師從頭到尾都沒有講過外語學習的知識點。開頭他說“壹書無盡,不讀新書”,希望學生提高批判性思維能力,讓自己與英語學習相得益彰。記憶猶新的壹句話:“我希望在英語學習的課堂上,成為和同學們壹起戰鬥的平臺。”中學,不僅僅是壹個學校,應該是壹個全大腦的研究所。“從那以後,耿老師的兩個學生,高壹學生,高二學生,用英語做了即興演講,也讓很多同學為之著迷。黃嘯說,“我似乎感受到了學習語言的不同魅力。"
接下來的“數學與思維”課上,同樣在線授課的數學特級教師張直接用電腦畫了壹個大平面,講數學家的思維。原來二戰時,有的飛機飛回來滿是彈孔。總的想法是盡快修好它。但當時的數學研究者建議,由於戰略物資短缺,應該優先修復和加固其他造成“飛機回不來”的漏洞,部分部件被擊中後還能飛回來不是最重要的。這些話壹出口,臺下的學生都笑了。其中,數學的思維理性是如此有趣。
本次線下活動中,除數學、外語、物理等科目外,復旦附中開設的7門線上課程也全部對學生開放。
線下上網絡課程是不是壹種倒退?
線下上網絡課程是不是壹種倒退?在被問及此事時,參與復旦海量開放網絡課程建設的耿老師坦言,現在風靡全球的“海量開放網絡課程”概念,以網絡課堂為核心,可以更大程度地傳播優質資源。但是,由於網絡和地理空間的距離,與學生的互動和課堂上的“靈光壹閃”也可能被削弱。“我還記得八年前的壹次普通英語課上,我講到奧數的時候,讓同學們自己發表意見。沒想到有個同學對體育和政治能不能分開的爭議特別有想法。整堂課進行的如火如荼,我調整了後面計劃的環節,讓大家說個夠。更充分、更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不就是語言學習的意義嗎?”
因此,在他看來,海量開放在線課程的內容可以是具體知識點和主題的講解,但如果條件允許,為什麽不在與老師面對面的時候,讓更多的學生更多地了解老師對該學科的思考呢?
復旦附中校長吳健認為,目前的現實是,初中生為了應付升學考試或選拔考試,往往被傳統的“刷題模式”所框定。然而,在學生最富創造力、學習力和敏感度的年齡,過分強調機械操練並不符合現代教育理念。應該給他們更多樣的學習渠道,更多的流程經驗。從這個角度來說,海量開放在線課程可以在傳統在線課程理念的基礎上生根發芽,通過定期的線下活動,讓學生對專業和學科有更多感性認識。
吳健總統說,學習是壹種過程收獲。如果只強調結果而不強調過程,可能會經常出現“成敗在此壹舉”的想法。青少年可能直接獲取知識點,卻未能充分體會到知識挖掘和創新的妙處,就像“只有骨架,沒有血肉”,顯然不利於長期學習和終身發展。
當被問及是否想吸引更多的好學生時,吳校長毫不掩飾地表示,這也可以算是壹次“校園開放日”。第壹批海量開放網絡課程課程由上海中學、華師大二附中、復旦附中、交大附中創建並推出。截至目前,* * *平臺共有27門在線課程,涵蓋語言文學、數學、社會科學、自然科學、技術、藝術、綜合實踐七大領域。他們主要是針對拓展研究課程,希望在海量的開放在線課程學習後,找到學生的個人興趣,從而找到最適合的學校,或許,還能遇到自己喜歡的老師。而線下的活動也能更好的促進這壹點。
據悉,6月5438+09日將舉行第二批學生線下活動。今後,復旦附中開設的每壹門課程,都會定期進行學生與老師面對面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