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哪位名人喜歡蘭花(最好是詩人)

哪位名人喜歡蘭花(最好是詩人)

蘭花是中國傳統名花,以其獨特的花姿和葉藝享譽古今中外,人們喜歡質樸、淡雅、清靜、幹凈的風格,崇尚忠誠、誠實、質樸、堅韌,而蘭花正是這種風格和情操的完美結合。早在《詩經》中就有“陶藝芳煥Xi,秀才女子秉”的蘭花贊歌,使蘭花成為“吉祥友愛”的象征。古往今來,孔子、屈原、李世民、李白、蘇軾、李清照、鄭板橋、魯迅、朱德、陳毅、張學良等眾多文人墨客吟詠蘭花、畫蘭花、寫蘭花。蘭花成為人們用來修身養性、抒發情懷、標記心靈、塑造人格的符號,升華為寓意深遠的蘭花文化。用孔子的家族語言來說,“蘭芝生於深山老林,並非沒有人。君子修德,不等於窮而改宗。弗蘭應該是國王的香草。”贊美蘭花高貴品質。張學良將軍曾寫過壹首贊美的詩,“壹枝花中的真君子,有壹種奇特而優雅的魅力”。朱德元帥早就語重心長地發出“如果蘭花進入尋常百姓家,此時的文明將更加令人刮目相看。”蘭花外形典雅,葉片粗壯,花如蝶舞飛燕,造型活潑典雅,芳香四溢。它們被譽為“天下第壹香”、“花中君子”,成為歷代文人墨客描寫的對象。他們愛蘭養蘭,或吟詩作賦,或畫圖作畫,給我們留下了許多佳話。名人總是為蘭花而瘋狂,也壹直為文人所稱道。孔子是最早喜愛蘭花的名人。樂府詩載:“孔子自回山東,藏於谷中。他獨見幽香蘭,嘆日曰:‘時為王香,今獨與草為伴’,於是停車扶琴,寫了壹曲《蘭奕賦》。的稱贊蘭的品格:“生於深谷,卻因無人而不香,君子修德,不因窮而改信”,並進壹步運用到生活方式中。子曰:“若與善人同在,久進蘭芝之室而不聞其香,則畏之。"

愛國詩人屈原不僅種蘭花、戴蘭花,還把自己與惠蘭相提並論。在《離騷》中,他多次寫到蘭花:“綠葉是綠的,香菲菲是綠的,綠葉是紫的”,“我不僅是蘭花的九粒豌豆,也是百畝大樹”。這些名句流傳甚廣,使“蘭”字成為“君子”、“德”、“美”、“美人”的代名詞,也因此使“蘭”離開了自己的植物學,成為壹種豐富多彩的文化符號。

東晉詩人陶淵明酷愛蘭花。他棄官回鄉采菊養蘭。他寫了壹首關於蘭花的詩:“蘭花長在前庭,含為清風熏蒸,待風消,後會有期。”

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國第壹個喜愛蘭花的皇帝。他常在世外桃源看蘭花,並寫下《蘭芳》詩:“紫苑花開春,美蘭場美。英亭含淡色,凝練飄動。陽光照射著凹凸不平的影子,風很重很香。必是君子折,佩裏香。”

唐代詩人王維迷上了蘭花,積累了相當豐富的經驗。汗滿祿曰:“王維儲蘭以黃磁,養美石,盛年。”開創了瓷盆栽培蘭花的先河。

唐代詩人杜牧酷愛蘭花。相傳他花了大量銀兩培育蘭花,建造了規模宏大的蘭園。當時他寫了很多詠蘭的優秀作品。蘇轍《二韻答人蘭》詩說:“蘭羞春,滿香。寸心須自保,百尺長松新。”在詠蘭詩中,寄托我的理想。蘇軾關於蘭花的詩詞立意新穎:“春蘭似美人,不羞獻己。”當我聞到風,聞到香味,我看不到樹冠。“我把春蘭比作壹種崇高的美,在山谷中不斷散發芬芳,透露出詩人對高貴的追求。

宋代詩人、書法家黃庭堅擅長盆栽蘭花,發明了用沙石培育蘭花的方法。他說:“蘭花叢生,種上沙石便茂盛,種上湯茶便芬芳。”他的《遊芳亭》第壹次將惠蘭歸類:“為壹花而作者,香多;壹束五七朵,香不夠。”他所說的“回”也被當代植物界所采用。

宋代哲學家、詩人朱非常喜愛蘭花。他寫了許多關於蘭花的詩,他的詩《秋蘭》說:“秋蘭充滿了芬芳。我想念兒子空蕩蕩的書齋,讓我感到難過。”在《蘭》詩中,我吟詠:“植四五莖,離幕底太近。未必是清風,香到清末。”他研究蘭花已經有很長時間了。他在《楚辭辯證法》中說:“壹般來說,古代所謂香草,必是香而濕,故可切慕。如果今天的所謂蘭花是芬芳的,葉子是沒有生命的;其氣雖美,但質弱易萎,不能刈之而賞之。”並寫了壹首詩:“今花有古名,香更佳。”作為壹個不熟悉植物的學者,能得出這樣的結論,實在難能可貴。

宋末元初詩人鄭思肖也是著名的蘭花畫家。他到南翁畫蘭花,抗議無根無土的元朝入侵。南宋滅亡時,他才38歲,從元朝隱退,隱居蘇州。他的壹幅畫《春蘭圖》(1306,現藏日本大阪錦裏美術館)有壹句詩:“我壹直低頭問西河皇帝妳是誰來到這個故鄉的。在作畫之前,他張開鼻孔,飄著滿天的古香,令後人深為景仰。元代大畫家之壹的倪瓚寫的《正朔南論》,很有影響,有詩為證:“清幽麗園”。

唐末八傑中的“蘇爾”也是壹位蘭花愛好者。他的兄弟詩:“秋風已把蘭花變成了花,南方的荒涼已經消失了。唯有南心未改,揮淚揮墨寫下了《離騷》,以吟詠蘭花的方式歌頌了鄭思肖不屈的精神。近代大畫家吳昌碩也曾在壹幅蘭花畫上寫下贊美鄭思肖的詩句:“怪石荊棘伴香祖師。可惜南翁,畫蘭花而不畫泥土。"

清代詩人、畫家鄭板橋是歷史上著名的“蘭癡”,他“稱蘭、竹為我壹生之友”。他在《種蘭花》壹文中說:“蘭花幾十盆,到了第三春,都無精打采,想家了。移植在太湖石和黃石之間,山川的濃蔭,石間的縫隙,都避過了太陽,都幹涸了,對於我們的廳堂來說,有著不同的性質。贈詩日:‘蘭草原是山中之草,此花種於山中。世界種下了壹盆盆天使,不如和陰霾待在壹起。又有雲:‘山中蘭草如華蓋,葉暖花暖,氣壯。五谷送香不遠,怎能送到俗塵?這假山還這樣,形勢真山!這幅畫是我畫的,花都在葉子上,而且很肥很有活力,蓋的是山中的蘭花,不是盆中的蘭花。鄭板橋:“壹個73歲的老人在50年內畫蘭花,讓他有雷雨,它永遠不會褪色。“蘭花詩七八首,蘭花畫應該有這麽多,完全可以出壹本書《板橋蘭花集》。他畫蘭花畫得瀟灑,壹時成名。他寫蘭花的詩也很有名,如“山中絕壁見蘭花,寒中竹影颯颯。“壹塊黑紗早就要摘下來,才能躺在枕頭上。”鄭板橋晚年辭職回到了家鄉。他還養了幾盆蘭花。壹天晚上,我上床沒睡,壹個小偷來了。他想到了壹個擊退小偷的計劃,他朗誦了壹首詩:“瀟瀟夜深,梁上君子入我門。腹中詩萬卷,床頭無金銀。”小偷壹聽,知道是在暗示自己,急忙跑出去翻墻逃跑。這時,房間裏的鄭板橋說:“翻墻時不要損壞蘭花花盆”,於是小偷小心翼翼地躲開了。

現代愛蘭最早是朱德元帥推動的。1929年9月,中國工農紅軍司令員朱德率部進入福建省漳平市永福時,盡管軍務繁忙,仍在欣賞當地名花劍蘭。1961年3月,朱德在廣州越秀公園遊玩時,看著盛開的蘭花,寫下了壹首詩《蘭花》:“越秀公園花多,百花爭春。只有蘭花香剛剛好,壹時貴。”他不僅自己熱愛蘭花,而且非常關心祖國的蘭花藝術事業。他積極倡導創辦蘭花,並在各地為蘭花題匾,如杭州園林的“國香室”,南昌的“人民公園”、“蘭花室”,上海植物園的“蘭花室”,福州鼓山的“蘭園”,廣州越秀公園的“蘭園”。“妳的蘭花葉秀巧木,仍來自草根。就算沒人看,沒人欣賞,也還是自成壹體。”朱德的《詠蘭》詩,說明他對蘭花情有獨鐘。

老壹輩的董喜愛蘭花,主要是因為他愛蘭花高貴典雅的美德。他曾寫過這樣壹段悼詞:“蘭花有四純:清氣、清色、清氣、清韻”,所謂純,是指蘭花的高貴。現代文化名人喜歡蘭花。安徽濟世故居有12落地門,門上有壹幅依桐黑模雕刻大師手工雕刻的蘭花圖,圖上有題詞:“惜妳青春惜妳蔭,入山細看妳。”蘭花是否願意被別人迷倒,為什麽有幸能享受到今天的音樂?這些讓年輕的儒生們染出了蘭花木刻之美。*石第壹次種蘭花是在1921的夏天,在北京後門的中谷寺四合院裏。不久,他寫下了著名的詩《希望》:“從山上找到蘭花,帶去。把它種在小花園裏,希望它能開得好。壹天看三遍,就來不及看花了;擔心看花人,沒有蓓蕾。眼看秋天就要到了,我要為家搬花,明年春風回來,祝妳壹盆花。”今天,這首詩被寫成《蘭花》,廣為傳唱。

張學良將軍非常喜愛蘭花。從1947到達臺灣省後,隱居養蘭(在失去自由的情況下)。他曾自嘲地說,我過的是“美女如花”的生活。美女應該是指趙四小姐,名花是蘭花。他曾說:“寫詩可以抒發抱負,養花卻不能抒發情懷?”每當蘭花盛開的時候,他總會去臺北郊區的蘭園欣賞。有壹次,他看中了壹株很有名的蘭花,問了價錢。店主看不起他,隨口說價值4萬的名蘭2000元。張學良馬上買下了蘭花,主人知道他無話可說。但主人後來得知買蘭花的人是張學良,卻覺得名花以主人命名,很高興。張學良晚年靠養蘭花和讀聖經為生。他還寫了壹首關於蘭花的哲理詩:“方譽滿天下,安身萬戶。葉莉正氣凜然,華艷不華而不實。常青抗寒,盛夏笑。真正的花中君子,雍容華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