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史分為六個時期:先秦、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鴉片戰爭前)。
第壹階段:先秦(公元前654.38+0.7萬年至公元前2265.438+0年)
原始社會時期
公元前21世紀到公元前476年的奴隸社會。
夏、商、西周是中國奴隸社會的形成、發展和繁榮時期。
春秋戰國時期,生產力大發展,導致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築的變革,促進了奴隸制土地國家所有制的解體。475年,中國進入封建社會。各諸侯國的變法運動標誌著封建制度的形成。春秋戰國時期,頻繁的兼並戰爭加重了人民的災難,但客觀上促進了民族融合,加快了統壹的步伐。西周的法規制度對後世影響深遠。孔子和儒家思想對後世和東方文化產生了重要影響。
第二階段:秦漢時期(公元前221至公元200年)
第壹個封建統壹的多民族國家的奠基時期
專制集權政治制度的建立。秦創立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實行地方郡縣制。
漢朝時期,專制中央集權不斷加強。西漢雖然實行郡縣並行制,但封建國家已經是地方行政單位。統壹的多民族封建國家形成並不斷發展,國家版圖大大擴大,民族融合加快,各民族經濟文化聯系加強。與朝鮮、日本、西亞和歐洲的交流活躍起來。
絲綢之路開通了。封建經濟發展,生產力提高。秦的統壹以及統壹貨幣和度量衡的措施極大地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發展。秦漢時期,科學技術和文化取得了巨大的進步。出現了許多世界領先的發明,豐富多彩的文學藝術,歷史和哲學的輝煌成就。這時佛教傳入,道教誕生。這些對後世和世界文明的發展都有重要影響。
第三階段:魏晉南北朝(220-589)
封建國家分裂和民族融合時期
南方相對穩定,大批中原農民南遷,帶來了先進的生產技術和工具,與當地漢族和少數民族壹起開發江南,從而使華南農業有了新的發展,南北經濟趨於平衡。科學技術和文學藝術進壹步發展。佛教和道教廣泛傳播,出現了傑出的唯物主義思想家。
第四階段:隋唐時期(581至907年)
封建社會的繁榮時期
隋朝的統壹結束了長期的割據局面。其迅速滅亡後,唐朝統治者吸取隋朝的教訓,進行了壹系列政治經濟改革,完善了專制中央集權。“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是中國封建社會少有的繁榮時期。
隋唐時期出現了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對後世產生了重要影響。三省六署制度大大提高了中央集權:均田制、租租調整制和兩稅法是重要的經濟制度;科舉制度是壹項影響深遠的選官制度。
唐代是中國統壹的多民族國家發展的重要階段。其開明的民族政策,親疏結合,正確處理民族關系,極大地促進了邊疆地區的民族融合和經濟文化發展。對外交流活躍,超過前幾代。大壹統局面的實現,統治政策的調整,民族交流的擴大,極大地發展了封建經濟。
農業產量增加,手工業有了新的發展,商業和城市繁榮起來。隋唐文化也成為中國古代文化的高峰。科技走在世界前列,詩歌創作進入黃金時代,書畫成績斐然。
第五階段:宋元時期(907年至1271年)。
壹個民族政權並存、民族融合進壹步加強、封建經濟繼續發展的時期。
北宋結束了五代十國的分裂,加強了中央集權,但沒有完成國家統壹。宋朝由遼、夏、金、蒙古、漢族建立,全國政權並立。各民族政權之間,有互相攻擊,但也有和平的地方和經濟文化交流,民族融合得到了進壹步發展。邊境地區很快被封建化了。
元朝的統壹和行省制度的實施鞏固了統壹的多民族國家。南宋時期,南方經濟超越北方,中國經濟重心南移。科技進步突出,古代四大發明中有三項都是在這個時候完成的。宋詞、評書、元曲、史學是文化領域的傑出成就。
第六階段:明清時期(鴉片戰爭前1271年至1840年)。
統壹的多民族國家進壹步發展和封建社會衰落的時期
君主專制不斷得到加強。明朝廢除宰相制度,設立特務機構。清朝建立了兵部和大興文獄。
明代中期,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在清初萌芽發展,但由於封建勢力的制約和阻礙,增長十分緩慢。在對外關系方面,壹方面,鄭和下西洋;中國有效抵禦了歐洲殖民勢力的入侵。
總的來說,主要實行封閉落後的閉關鎖國政策。元明清時期的科技文化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文化承前啟後,推陳出新,但與西方有差距。大成的科技著作相繼問世;意識形態領域的早期民主啟蒙思潮是潛伏而漫長的;小說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西方傳教士來華,中西文化交流進入新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