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理想的詩人——李健。帶著固執和堅持,李健離開了水木,去實踐他自己的音樂理念。然後,在《歌手》的舞臺上,我們看到了李健,壹個不耍花招,不飆高音的歌手。他溫暖清澈的嗓音和充滿人文氣息的歌聲足以撫慰所有聽眾的心靈。
李健曾經說過,當妳對物質的要求越低,妳的精神就會越滿足,妳的心靈就會越豐富。他的音樂總是來源於生活卻又高於生活,但歌頌生活卻極其冷漠。他的每壹首歌都在與自然和生命對話。他追求高度的自我意識,把內心的自由作為自己的終極向往和理想。
2、壹個自由詩人——徐渭。《時光漫步》專輯發行後,許巍的音樂不再有熱血和激情,人們認為他不再搖滾。其實這只是他創作來源的變化,他對生活的壓抑和悲涼感已經不在了。他的音樂只是生命的歌唱,是昂揚向上的積極力量。所以我們再也聽不到許巍在別處演唱時的吶喊和仿徨,只記得他在第三季和《我的愛》中的空靈和虔誠。
逃亡半生,少年歸來,大概是對許巍最好的評價。我以為他會在搖滾的轟鳴中唱出此生,人們也從他的人生折痕中尋找滄桑。但是,他以審視人生,敬畏人生的方式回來了。當這位披著陽光的“少年”找到了安寧,他給了每壹位聽眾壹次生命的洗禮。即使生活留下了印記,也阻擋不了許巍的心態變得更加年輕,更加陽光。是啊,如果心是自由的,又何必畏懼歲月的風霜!
3、孤獨的詩人——樸樹。對於性格孤僻,不愛繁華的樸樹來說,孤獨不是性格缺陷,而是壹種讓他感到舒服的生活方式。在備受矚目的流行音樂舞臺上,他拘謹緊張,不知所措。他遠離世俗後,會在夕陽下隨意彈琴唱歌。同樣,他對名利的淡泊態度也遠超他的年齡閱歷,但在自己喜歡的音樂面前,他卻可以做壹個“長不大的孩子”。
樸樹作為“詩人”成長的標誌是《平凡的路》這首歌的出現。在與世界抗爭的40年裏,猶豫和掙紮從未讓他妥協太多。反思自己的壹生,他能告訴人們“平凡是唯壹的答案”。我們壹直以為他不擅長在流行音樂中“活下去”,結果發現我們太容易被改變,被打敗了。“孤獨”的標簽總是外界給的。樸樹想做的永遠是真實的自己。
其實音樂給我們的力量就是創作者和演唱者之間的感情分享。壹首歌,無論悲傷還是快樂,總能讓聽者感受到或好或壞,所以只有那些擁有“正能量”的音樂人,才能帶給我們持久而真實的力量。就像這些“音樂詩人”壹樣,我們喜歡他們的原因並不是那些富有詩意的音樂作品,而是歌手本身所帶來的哲學魅力和人生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