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燕文·魏·吳穎》原文及賞析

《燕文·魏·吳穎》原文及賞析

韋應物

家鄉在哪裏?想想就很悠閑。

淮南秋夜,高宅聞雁來。

唐詩中不乏好的結構,但又想起故鄉,又聞到鵝香,歷久彌新,扣人心弦的卻不多。這首詩寫於德宗建中四年(783),詩人被尚書比比員外郎任命為滁州刺史。

當我離開家鄉和故居——史靜,初到淮南滁州時,世界末日的感覺和挫敗感湧上心頭,於是迷迷糊糊。好像除了我的家鄉,那些整天想著這件事的人都還在家裏。這個時候,我常常會感到失落,不知道自己的家鄉在哪裏。開頭,詩人脫口而出:“我的家鄉在哪裏?”這句話出自空靈,給人壹種迷茫感,“妙”字很適合理智和情感。第二句從時間入手,說思鄉之思長而難禁。根據前面對心理過程的掃描,這兩句話是邏輯顛倒的:前者是結果,後者是原因。這樣寫便於聲音捕捉靈魂,整首詩的力量就靠這個。在文字上,這兩句話和王維的“低頭在風的壹角,將軍獵衛城”是壹樣的。這兩句話重在用筆墨書寫。三、四、兩句就叫燕文:秋雨淅瀝的淮南滁州之夜,高宅獨坐,雁聲悠悠來來去去。這兩句是前兩句倒過來的。正如阿清王朝的沈德潛所說,“每當我想起燕文,我就深深地為之感動。倒著說,就能靠近了。”這種倒裝句的妙處在於,前兩句的心理結果是心理集結,第三、四句的心理原因是心理延伸。沒有前兩句的炒作,第三句和第四句的燕文就平淡無奇了。另壹方面,這種倒寫給人壹種回味無窮的感覺。為什麽?因為前兩句是記敘文,為現實而寫,第三、四句是描寫,為虛構而寫。白寫了會覺得到處都是空,到處都是風,不然就沒意思了。

想了想,我說燕文深情。反過來說,就壹定能做到。(沈德潛《唐詩》)

在高寨的壹個雨夜,我回想著方昌,忽然聽到紅巖的到來,好讓我思念故鄉。說到休閑,別無選擇。最後壹句話增添了壹絲懷舊之情。(黃樹燦《唐詩註疏》)

前兩句先說鄉愁,後兩期止於燕文,不提如何思鄉,但鄉愁之情深矣。“在哪裏?”離家很遠。“方友載”思考了很久。這時,燕文,他的感覺是什麽?當秋夜漫漫秋雨悲!第三句寫了兩倍。(李贄《詩變略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