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有壹個非常高尚的政治家,名叫範仲淹。他從小就雄心勃勃,希望將來成為治國安民的宰相。或者當醫生,為人民治病救人。他對人說:“只要能利民利國,我就幹。”後來範仲淹做官,真的當了壹段時間宰相。作為壹名官員,他清正廉明。
有壹年,他去臺州做了壹個掌管儲鹽的小官。他看到海水淹上岸,百姓苦不堪言,就提出修建海堤,並親自參與運土打夯。沒想到,母親去世了,他按要求回家吊唁。但他在家裏,心在海堤上,壹直寫信幫忙。海堤建成後,當地人感謝他,稱之為龔凡堤。
幾年後,範仲淹去了北京做官。看到不對的地方就批評,主持改革。結果得罪了人,幾次被貶,被趕出北京。但他從不計較個人得失,他在任何崗位上都做出了成績。在他的壹生中,他用自己的財產建立了許多正義的村莊、田地和房屋來幫助窮人,還建立了壹些不收錢的學校來讓窮人的孩子上學。可是他自己的孩子連壹件像樣的衣服都沒有。有些人不理解他為什麽會這樣。他寫了壹篇文章叫《嶽陽樓記》,做了回答,說要“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也就是說,壹個愛國愛民的人,要願意在別人之前吃苦,在別人之後享受。範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思想是我們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大米是中國人的主要食物。但長期以來,水稻產量不高,人口又多,農民常年種植水稻無法滿足“吃飯”的需求。糧食產量低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壹大障礙。農業科技工作者袁隆平決心為國家攻關,解決這個問題。
袁隆平是湖南省某鎮的壹名農業學校教師。雖然他的工作條件很差,但他致力於科學研究。每天除了教學,他還在試驗田裏培育高產品種。他在實驗中發現,天然雜交水稻穗大粒足,產量高。但是第二年再種的時候就退化了,失去了優勢。他想進行壹項實驗來培育能保持高產的雜交水稻種子。為了這個理想,袁隆平並不知道代價。有時候在試驗田裏觀察,連家人都不管。經過10年的努力,我終於成功培育出這種雜交水稻,畝產超過1000公斤。全國推廣後,中國水稻產量在幾年內增加了100多億公斤,這真是壹個飛躍!袁隆平獲得了首屆國家特別發明獎,美國等國也介紹了他的成果。他被稱為“雜交水稻之父”,為改變中國糧食生產的落後狀態打了壹個翻身仗。
精忠報國——愛國
800多年前,壹個小男孩出生在河南省湯陰縣嶽家莊的壹個農民家裏。他的父母想:我該給孩子取什麽名字?正在這時,壹群大雁從天而降,它們的父母高興地說:“好,就叫嶽飛。願我們的兒子像這些大雁壹樣飛得又高又遠。”名字就這麽定了。
嶽飛出生不久,黃河決口,滾滾黃河把嶽家沖刷得壹貧如洗,生活十分艱難。嶽飛雖然從小家境貧寒,食不果腹,卻被母親嚴加管教,倔強正直。
有壹次,嶽飛有幾個結拜兄弟,因為沒飯吃,想搶路。他們是來約嶽飛的。嶽飛想到母親平時的教導,卻不以為然,勸他們:“妳們千萬不要為了錢去做什麽攔路殺人的事情!”經過兄弟們的反復勸說,嶽飛沒有動心。婆婆從外面回來,嶽飛把情況詳細告訴了她。母親高興地說:“兒子,妳做得對。人不窮誌,不能做那些害天害地的事!”
嶽飛十五六歲的時候,北方的金人入侵南方,宋朝當權者腐敗無能,國家處於緊要關頭。有壹天,婆婆把嶽飛叫到身邊說:“現在國家危在旦夕。妳有什麽打算?”
“上前線殺敵,忠誠報國!”
婆婆對兒子的回答很滿意。“精忠報國”正是母親對兒子的希望。她決定把這四個字紋在兒子的背上,讓他永遠記住這個誓言。嶽飛解開外套,讓媽媽拿針。婆婆問:“妳怕疼嗎?”嶽飛說:“小鋼針算什麽。妳要是怕針,怎麽上前線打仗!”丈母娘先在嶽飛背上寫字,再用針刺繡。刺完之後,我婆婆用醋墨畫的。從此,嶽飛背上的“精忠報國”二字就再也沒有褪去。
後來,嶽飛以“精忠報國”為座右銘,奔赴前線,奮勇殺敵,戰功卓著,成為抗金名將。
正如他詩中所言:怒發沖冠,倚欄桿,雨歇。仰頭,仰天長嘯,剛強兇猛。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裏雲與月。別閑著,又白又難過!靖康汗顏,猶未雪。朝臣什麽時候會討厭?坐長途汽車,突破賀蘭山闕!和尚渴望豬肉,但他說渴望匈奴血。留從頭,收拾舊山河,上青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