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老航達2016-06-28 09:35
魯文麗
詩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杭州市作家協會副主席,杭州市記者協會副秘書長。她是很多老杭州大人都在念叨的郵局女詩人。那時候生活費和稿費基本都發了,家書和情書基本都寫了。那個小小的郵局,承載了很多杭州很多成年人的文學記憶和夢想。在這次采訪中,我們可以看到她對杭州大學郵局的回憶。
她壹直在《杭州日報》工作,業余時間從事文學創作。她寫過詩集,如《聽夜鶯》、《無與倫比的美》、《親愛的火焰》、《我看見美太久了——西湖印象詩100》、《西湖詩雨》、《散文集》、《沙漏之舞》、《溫柔的村莊》、《小說奶奶的史詩》。
問與答。A
千千萬萬的美好情懷,深情告慰今生。
陸穎
近日,詩人魯文麗出版了長篇小說《奶奶史詩》,該小說以作者的奶奶為原型,講述了壹個普通勞動婦女的坎坷而不平凡的壹生——雪坊江推創始人蔣雪芳的曾孫女蔣曉娥的故事,體現了濃郁的詩意特征。魯文麗對個人生活、寫作心態、詩與美有著獨特的理解。
1
壹本超越苦難的溫暖之書
記者:請談談寫《奶奶的史詩》的由來和初衷。妳想把什麽別在上面?
魯文麗:我出生在浙江東陽。我六歲之前,在杭州工作的父母把我養在鄉下,由爺爺奶奶撫養。我從小就和奶奶很親近,給她寫本書是我多年來的願望。我的祖母經歷了中華民國、抗日戰爭、“土改”、三年自然災害和文化大革命...暴風雨過後,她仍然能夠保持平靜的心態,微笑面對生活。通過寫我的祖母,我發現我也從她身上學到了很多。
這部小說以我奶奶為原型,講述了老上海“雪芳江”火腿創始人蔣雪芳的曾孫女、旗袍大師與國軍將領之間的愛恨情仇,也反映了壹個家族的百年歷史。近日,中共中央宣傳部、文明辦主辦的中國文明網“讀書”欄目為《奶奶的史詩》做了壹個專輯,取了壹個很正的標題,稱之為“超越苦難的溫暖之書”。
杭州1990
記者:“史詩”壹般是宏大的歷史敘事,很少用來描述個人。妳是怎麽想到這個話題的?
魯文麗:這部小說發表在2015年十月第四期的時候,書名是《萱草》。書出版的時候計劃是《奶奶的詩》,出版社領導建議加“史”字,我覺得也挺好的。偉人有偉人的史詩,小人物有小人物的史詩。這本書講的是奶奶的壹生,很多“歷史”的文字既幽默又誇張,這也說明了它是壹種詩意的敘事,有別於其他小說。另外封面設計稿用的是藍色印花布,標題是我自己的題目。藍色印花布和筆跡的結合,溫馨古雅,看起來很奶奶。我很喜歡它,讀者反應也很好。
2
郵局裏會寫詩的女孩。
記者:妳是如何走上創作道路的?和妳個人的成長經歷有關嗎?
魯文麗:我在南山路的省軍區大院裏長大。我的父親是壹名士兵。自從我跳槽後,我壹直致力於促進文化系統的發展。我是家裏的長女,妹妹和弟弟都比我小七八歲。我父親像訓練士兵壹樣訓練我們。我從小接受的家庭教育就是誠實做人,給弟弟妹妹做榜樣。小學的時候,父親就指示我把平時讀到的好詞好句抄錄在節選裏,分類整理,以便在寫作中應用。
1990第壹屆西湖詩船大賽獲獎名單(從左至右):小陸郭、、秦壩子。
我在雷峰塔下的王莊幼兒園啟蒙,在吳山腳下的勞動路小學讀小學,在黃愚山南的杭師大附中讀初中,在東陽老家借讀高中。因為初中畢業沒考上重點,父母把我接回老家,在離奶奶村十裏地的魯中學(現柳市高級中學)讀書。在農村讀書,生活條件自然不如杭州,但我每周都能回外婆家,享受外公外婆的照顧,依然覺得幸福溫馨。現在回想起來,我也要感謝父母的決定。在農村的三年高中生活對我來說也是壹筆財富,否則我不會對農村有這麽深的了解。
高中畢業後,我回杭州參加高考。成績沒拿到,回老家復讀。第二年,我還是因為數學不好,高考失利。我參加了郵局招聘考試,被分配到杭州大學的郵局。當時我很多東陽老家的同學也考上了杭州大學。下課後經常跑到櫃臺看我。我記得郵局的局長是壹個福建莆田的老太太。她擔心我的工作會出錯。她看到壹些同學在櫃臺聊天,就像哄麻雀壹樣哄走了他們。下課鈴響後,郵局安靜下來,坐在有高鐵圍欄的櫃臺裏,耳邊傳來讀書的聲音,自然讓作為同行的我感到失落。也許是“詩人來自痛苦”,就在那個時候,高玉寶“我要學習”的想法出現在我的腦海裏。
1992魯文麗作為《航報副刊》文化記者采訪汪曾祺先生。
我訂閱《詩報》《詩神》等報刊,壹有時間就趴在櫃臺寫詩。等我寫完了,我就到處投稿。杭州大學的圖書館只對師生開放。好心的郵局局長和學校後勤處的人幫我辦了壹張讀書卡。有壹段時間,壹到下班時間,我就脫下綠色制服,帶上幹糧,騎著自行車去圖書館看書看報。
就這樣,我陸續發表了許多詩歌,並獲得了壹些獎項,很快我就在校園裏出名了。大家都知道郵局裏有個會寫詩的姑娘。杭州大學中文系的和金老師拿到稿費後,也會和我聊壹會兒圍墻外的文學。任先生今年93歲了,仍然和我們保持著聯系。我記得他和他的妻子有壹次去郵局給他的女兒寄了壹個包裹,並給了我壹本他寫的書,博馬舍。
1997嘉峪關
之後去復旦中文系作家班進修,65438-0992調到杭州日報副刊部做文化記者,此後壹直在杭州日報工作。回想起來,如果妳考上了大學,可能就不會走上文學這條路了。人生有些事,沒有好壞,其實都是考驗。妳不必害怕,更不必沮喪。任何過程都不會浪費。關鍵看妳怎麽看。
記者:《奶奶的史詩》體量大,結構復雜,時間跨度長。可以介紹壹下它的創作框架嗎?
魯文麗:全書分為五個部分,由時間和空間三條交叉的線索組成。為了突出小說敘事性和抒情性交織的特點,我在章節的劃分上采用了歌劇的形式。第壹、第二、第三人稱敘述可以隨意變換穿插,每壹部分講故事的方式都不壹樣:日記、書信甚至采訪記錄。我寫得很密,句子基本都是長句,章節段落層層疊疊,好像故意挑戰閱讀障礙的人。
2007年土耳其大皇宮
這是壹個植根於江南的中國故事。東陽、杭州和上海是這部小說的敘事領地。為了寫這本書,我做了大量的案頭工作:查閱家族家譜,詢問家鄉的親朋好友,尋找各種可能找到的與小說創作有關的資料。我熟悉他們的歷史:雪坊江推,1929首屆西湖博覽會,淞滬抗戰,東陽抗戰,民俗...
2008年法國奧維爾教堂
因為長期從事新聞工作,不能像作家壹樣坐在書房裏想象虛構的故事和場景。我曾跟隨故事中男女主人公的腳步,以壹個記者的真誠進行采訪、實地考察、拍照。比如為了描寫小說主人公,在1929西湖邊散步,查閱了大量西湖博覽會史料,無數次走過背陰的北山路。民國時期的西湖,展現西湖之美,西博會之盛況,也是我的考慮。我要求我寫作中的每壹個部分和細節都盡可能的準確和細膩。這樣做可能很傻很費力,很多內容也不會用到小說裏,但我知道這樣的努力是必要的。
三
好的小說家都是或者都想成為詩人。
記者:您從事文學創作20多年了。妳個人對詩歌和小說的理解是什麽?
魯文麗:我的寫作時間都在業余時間。我假期很少出去。我會提前和兒子們去超市買足夠的食物和用品。接下來的幾天,我會在家做飯,寫作。情況往往是這樣的:臨近做飯的時候,兒子們會敲我的門,探頭喊:媽媽,該做飯了!我壹關電腦,穿上圍裙,就去廚房做飯了。
這是壹本慢書,從醞釀到完成,歷時十年。小說需要潤色。和寫詩不同,寫詩更多的是靠靈感。寫長篇可以成為日常生活,類似買菜做飯。六年前,我寫了壹本獻給西湖的詩集,我已經看了太久的美景——西湖印象詩100。寫作之初,我感到不安。我以為西湖歷代文人都有描寫,可不可以換壹種方式來寫?但我很快就克服了這個想法。
壹開始寫小說的時候有自我懷疑,怕別人說詩人寫不好小說。後來才知道,寫作是私事,要盡量寫得輕松,怎麽表達就怎麽表達。我為我自己和我的祖母寫了這部小說。我相信小說是有形式感的,就像詩歌需要詩意壹樣,但這些都不是什麽神秘的東西。關鍵是妳壹定要靜下心來,卷起袖子開始寫。
2009年6月在香港舉行的世界華人旅遊文學研討會上
記者:妳更喜歡哪個角色,詩人、作家、記者還是編輯?日常生活中如何平衡工作和愛好的關系?
魯文麗:如果我必須選擇,我寧願做壹名詩人。作家、編輯、詩人、小說家、散文家...只是詩人的後綴是壹個“人”。德國作家岡特?格拉斯說,好的小說誕生於詩歌。我也願意相信所有優秀的小說家都是或者都想成為詩人。我眼中的詩人,可能不狂野,不憤世嫉俗,但好的詩人,是能看清楚這個世界,熱愛這個不完美的世界的人。
四
寫作是壹種練習。
記者:現代社會越來越浮躁。怎樣才能靜下心來讀書寫字?能說說妳對年輕記者的寄語嗎?
魯文麗:寫作不是壹件有趣的事情。如果妳不準備坐十年冷板凳,最好不要做。青年記者首先要寫好稿子,做好本職工作。等他們到了壹定年紀,如果對文字還有想法,不妨從身邊的人開始寫,因為妳最熟悉他們,可以拋開功利雜念。
我去印度旅遊的時候,看到很多苦行僧。其實寫作就像是壹種修行,相當於把自己放逐到壹片空曠的土地上,不知道該往哪裏回家,但我相信行走本身就是壹種抵達。過程比結果更有意義。
2009年的印度
寫作是壹件很慢的事情,但是我們處在壹個很快的時代。在壹個非常快的時代,做壹件非常慢的事情,需要更多的專註和耐力。不能怪這個社會急功近利,結果往往不可控。註重結果只會導致恐懼和失望。只有過程是屬於妳的,過程可以教會我們很多東西,比如做事不分心。
“千美萬情深情慰今生”,這是1929首屆西湖博覽會歌中的壹句臺詞。我很喜歡,用它作為奶奶史詩後記的標題。藝術是美和情感,它滋養和撫慰人們。文學看似沒有什麽實用價值,卻能給我們帶來持久的慰藉。
註:本文由“航寶集團商務交流微信”授權
魯文麗的奶奶史詩
評論
讓小說家蒙羞的小說。
讀奶奶的史詩
範依平
讀完魯文麗的小說《奶奶的史詩》,我很驚訝。
首先,魯文麗從詩人變成了小說家。雖然這樣的例子很多,比如我。因為我的經歷,我知道不容易,成功也不容易。這種情況不是球員成為教練或者編輯成為評論家那麽簡單。詩歌和小說,雖然都是文學,但本質上是不同的,就像女人和男人壹樣,很難變性或者成功變性。但是魯文麗已經改變了,大膽而成功。她翻開了新的壹頁,成了小說家魯文麗。從此,小說界或方陣中沖出壹匹黑馬。雖然和她強大的黑馬比不上威脅,但也不如她。而且我只看了四部小說中的壹部,已經看出很多小說家都沒有他們有才華,包括我,這是事實。
2010出席東亞文學論壇的中國作家代表團(從左至右):施叔青、、、莫言、鐵凝、金迅、李金琦、、、、胡。
魯文麗的文筆和敘述方式優美、冷靜、細膩、嫻熟,這又是壹個讓我驚喜的地方。沒有人會相信這是魯文麗的第壹部小說,甚至是第壹次寫小說,不看介紹,不熟悉作者。她的小說語言清新灑脫,細膩從容,不乏幽默。文壇上有幽默感的女作家我數不清幾個,文字中更是缺少幽默。關於她小說的語言,我隨便從小說裏拿了兩段來看:
“我所知道的壹切都要在這個夏天回憶起來。即使那些往事已經被烈日烤焦,被地球大氣層蒸發,被熱風吹走,我也要描述壹下那個儲存著我生命中重要記憶密碼的村莊。我要描繪壹個充滿米酒般寧靜的早春,在縱橫交錯、色彩清新的南國地圖上,建造壹個綠水霧朦朧色調的小村莊。”
“這壹次,妳將永遠不會醒來。妳躺在那張鐵床上,看起來很放松。妳的皮膚看起來不錯,頸紋也不明顯,這對於妳這個年齡的女人來說很難得。妳的眼睛懶得理人,妳的眉毛像壹根黑炭棒,被精心描畫過,與妳鼻子下那兩根秋天被茅草覆蓋的灰色睫毛相呼應。臉頰上有兩朵桃花,左顴骨原來的曬斑不見了。妳今天的嘴唇也很特別,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