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曹石三首詩的異同。

曹石三首詩的異同。

文中有例子。

曹丕(187—226)是曹操的次子。依靠父親打下的基礎,代漢稱帝,國號魏。曹丕學識淵博,勤於寫作,非常重視文學創作。在他的詩歌中,樂府抒情詩和古詩詞大概各占壹半。相當壹部分作品沿襲民歌題材,善於寫鄉愁、思鄉之情。語言也有明顯的民歌特征,通俗流暢,但比壹般民歌略精。表達自己的感受,善於委婉細致。

五言體中,雜詩二體與古詩十九首略有相似,用詞清雅,感情淺薄。《葛炎行》七個字特別有名,第二個字是今天記錄的:

秋風蕭瑟,天氣涼爽,草木搖搖露霜。那群鵝辭職了,回到了南翔。我想念妳和妳的客人,我感到心碎。我想念我的家鄉,那妳為什麽要送它去呆很久?妾獨守其室,恐忘憂,不覺衣上沾淚。短歌不能長。明月照我床,群星西流夜尚早。佩妮和織女遠遠地對視著。我為什麽要限制河梁?

這首詩利用了七言詩的優點,音節和諧舒緩,描寫細致生動,感情感人,語言清新優美,達到了多種效果的統壹,成功地表現了壹個女人在壹個不眠的秋夜思念丈夫的模式,既沒有脫離民歌的精神,又有自己的創作。到了漢代,張衡的《四愁》詩還留有騷體的痕跡,語言也比較樸實。與之相比,興更成熟、更美麗,是七言詩史上的新標誌。

詩歌風格

曹植父子中,曹丕的詩風最接近民歌。但他也有壹些風格不同的詩。如《長城窯洞飲馬》、《李》、《馬上去廣陵》等,描寫軍旅生活沒有曹操的詩那麽淒涼悲壯,但也頗有氣勢。《馬上到廣陵》前半句:“妳看河邊的兵,水壹流就沒湯了。長矛變成山林,鎧甲在陽光下閃閃發光。這位驍勇的戰士勇猛無比。誰是大江大河,壹葦能揚帆。”可以說氣場非凡,可惜後半段太弱,無法匹敵。另壹類是關於宴飲的詩,如《荷塘作品》《余玄武陡作》等,華麗程度不亞於曹植的詩。這些都表明建安文人詩脫離了民歌體。

文章

在曹丕的散文中,有兩本具有吳性質的書是文學的。下面壹段回憶往期巡演的話,尤為可圈可點:

既然日隱,則月隨,同車載遊後院。車輪緩緩轉動,參與者沈默不語。從涼風習習的夜晚,淡淡的憂傷。開心悼念,傷心難過!

書信原本是壹種實用文體。漢代文人書信雖有少數抒情性較強,但追求文學效果的主觀意識並不明顯。魏晉南北朝時期,文人之間的書信越來越流行以精美的文字寫景抒情,有意識地增強了其文學色彩。曹丕在這壹潮流中起到了引領作用。

曹植的寫法很明顯是以曹操之死和曹丕即位為界的。此前他是壹個風流倜儻的帥兒子,但此後雖然身價不菲,加冕為王,卻淪為階下囚。他之前是壹個充滿激情的少年,後來陷入了壹個荒涼的中年。他最傑出的作品大多是在他的後期創作的。早期代表作《白馬》有壹個年輕的形象,壹個遊俠的白衣騎士,壹個身經百戰的沙場英雄。後期的代表作《野田黃鸝》也有少年的形象,但也只能“拔劍取網”去救壹只誤入網中的黃鸝。“黃鸝要飛,飛向天空,感謝少年。”曹植擅長文學,但誌不在此。他所追求的是“精忠報國,利民立業,萬古流芳,金石為開”,渴望東方滅“非臣之吳”,西方吞“違命之蜀”,“隱居非我誌,憂國憂民”!但是,家庭現實不允許他這樣做,從根本上說,他真的不具備政治家的素質。畢竟,他作為壹名作家而聞名於世。

曹植(192—232)字子建,曹丕帝。他曾被封為陳王,死後死於“思慮”,所以被世人稱為王。這是曹子建。在建安作家中,他是作品保存最完整、對當時和後世文學影響最大、被大多數後人評價最高的壹位。

曹植從小聰明有才華,壹度受到曹操的青睞,導致他和曹丕爭奪繼承權。最終,曹植失敗了,因為他無拘無束,缺乏政治家所需要的成熟和世故。曹操死後,曹植遭到曹丕的嚴重迫害。他的名字是王子,但他不能自由行動,很容易受到指責,就像壹個囚犯。明帝和曹睿繼位後,曹植的境況有所好轉,但他仍然得不到信任,抱負空虛,無法施展,最後抑郁而死。

創建階段

曹植的壹生和創作可以分為前後兩個時期。他的前後期作品在內容和風格上都有明顯的差異。曹植早年連年動亂,目睹了社會的巨大破壞,這必然給其早期作品帶來深刻影響。雖然他直接描寫社會失序的詩歌只保存了《見應》和《泰山傅亮行》兩首,但仍值得關註。其中,《英英史》尤為突出:

登上北芒大阪,遠眺羅陽山。洛陽落寞,宮闕在燃燒。

墻墻皆蹲,荊棘高聳。不是看到老年人,而是看到新的青少年。

如果壹方沒有行動,就不會有更多的領域。流浪久了,對陌生人和建築壹無所知。

中野為什麽會抑郁?有壹千英裏遠。我不能說我的常住地。

洛陽,曾經是東漢的都城,曾經極其繁榮。董卓造反後,這裏成了壹片廢墟。這首詩,從宮殿到民居,從城市到鄉村,逐漸展開,描繪了壹幅淒涼淒涼的景象。洛陽是壹個有著特殊意義的地方。作者對洛陽的悼念,其實包含了對整個社會,對整個漢末歷史的悲哀,內涵非常深刻。

在曹植早期的作品中,更多的是表達個人的興趣和抱負。比如《白馬》是遊俠題材,但詩中的英雄少年其實是作者自我的體現。“名在壯士,不可徇私。把命交給國難,妳會覺得自己快死了。”表達了作者對壯麗人生的追求。“鋼琴,鋼琴,鋼琴,鋼琴,鋼琴,鋼琴,鋼琴,鋼琴,鋼琴,鋼琴,鋼琴,鋼琴,鋼琴,鋼琴,鋼琴,鋼琴,鋼琴,鋼琴,鋼琴,鋼琴,鋼琴,鋼琴,鋼琴,鋼琴,鋼琴,鋼琴,鋼琴,鋼琴,鋼琴,鋼琴,鋼琴,鋼琴,鋼琴,鋼琴,鋼琴,鋼琴,鋼琴,鋼琴,鋼琴,鋼琴,鋼琴”苻堅和雷音,猛氣浮動。泛舟者為難,誰知壯士憂!”表現出英雄氣概。這些詩大多歡快進取,同時又洋溢著自信自負的少年精神。

此外,由於曹植前期生活在富裕的環境中,與曹丕壹起,以貴族子弟的身份與曹操的文人交往,所以也寫了許多宴飲、歌唱、答話的詩,如《公宴》、《與君同坐》、《鬥雞》等,壹般平和、華麗,很有貴族氣息。這壹類的作品也有,比如曹丕、王燦,其中曹植最為突出。當然,這類詩歌很少具有深刻的內涵,但作為壹種文學現象,它反映了建安時代詩歌題材的拓展,更多地反映了人們的日常生活。同時也反映出隨著文人文學群體的出現,詩歌的娛樂和社會功能更加明顯。

曹植後期,在曹丕父子的猜忌和迫害下,忍辱求生,心情極度悲傷和壓抑,作品的內容和風格發生了明顯的變化。那種優雅的詩意很少再出現,壹些表達不甘閑著,要求施展才華的作品,也不像早期作品那樣豪邁自信,反而顯得深沈悲涼。更多的作品側重於表達對個人命運的失望和對曹丕政治集團的怨恨。這些詩充滿了受壓迫的痛苦,對自由生活的向往,以及壹種預感到生命將在屈辱和平庸中被消耗,失去應有價值而產生的悲傷。

這裏有些作品是用比喻和象征的手法來寫的,以曲折的方式反映了內心的不平和悲傷。

比如《漂亮女人》在形式上模仿了漢樂府的民歌《尚墨桑》,但主題發生了變化。女主角的美貌與高貴在詩中壹壹鋪陳後,是這樣結尾的:“美人向往高義,獨難賢惠。大家都楞住了,也知道他們是怎麽想的。風華正茂,我在心房,我在午夜嘆息!”透露出天賦、野心、困難的痛苦。再如《許魏篇》,借風吹草動,四處飄散的意象,象征著被反復感動,無法與親人相聚的命運,表達了“與根相連”的心願。其他作品用激進的語言表達內心的憤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王彪換白馬》。這首詩寫於黃初四年(223)。當時君王例行入朝,曹彰在北京突然病逝,曹植和曹標回到封地,卻在途中被迫分道揚鑣。全詩共分七章,感情豐富復雜。旅途的艱辛,骨肉分離的悲傷,人生的失望,曹丕不敢聲張的怨恨,班長的詛咒,兄弟們豁達的鼓勵,不絕於耳,感人至深。

在曹植後期的詩歌中,也有從根本上懷疑和否定生命的傾向。這是因為他無法放棄對人生價值的追求,看不到任何解決現實矛盾的可能。《把白馬送給王彪》的最後壹章說:

何必呢?天命之信疑無事求長生,松子久欺。變化在四書,誰能守住百年?

天命可疑,神仙虛幻,生命不是永恒的,現實世界只是黑暗。本來建安文學就有壹種歡快激動的基調。但這種基調是建立在追求人生價值的自信上的。當嚴酷的權力鬥爭摧毀了這種自信,詩歌的風格也隨之改變。這就打開了正始文學的風氣。但從根本上說,曹植早期詩歌的激情精神與後期詩歌的悲涼情緒有相似之處。正是因為建安文人對自由意誌和人生價值有著熱烈的追求,當這種追求被壓抑時,他們的悲哀才如此強烈。從這壹點來理解正始文學也是如此。

曹植詩歌的特色

曹植前後期的詩歌雖然內容明顯不同,但都飽含情感,具有鮮明的個性特征。更重要的是,他通過壹生的創作實踐,將文人的藝術修養、文人文學的傳統與樂府民歌的特點結合在壹起,既吸收了民歌的優點,又改變了民歌樸實無華的面貌。華懋的詩受到《詩品》的批評,黃侃的《詩品說疏》加了“歌謠的品質是分不開的”。曹植的詩真的是兩方面都有。具體來說,以下五點值得註意:

第壹,曹植現存的詩歌中,樂府詩占了將近壹半。但是這些詩基本上是不配樂唱的。劉勰的《文心雕龍》稱之為“不用叫演員,要叫感謝琴弦。”這是樂府歌文人化的明顯標誌。

第二,和建安時代的其他詩人壹樣,曹植也寫了許多沿襲民歌題材、模仿民歌風格的詩歌。但是,他沒有簡單地模仿,而是進行了適當的改造。有時,他結合騷體的象征手法,將純粹的個人思想感情註入流浪女性的形象中。上面提到的《美人》、《徐階》,以及《七傷誌》、《雜詩》中的幾篇文章都是如此。如《雜詩》4:

在南方,有壹個美麗的女人,她的臉容若桃花般芬芳,美麗如李花。早上,她來到了江北的岸邊,她在夜裏去了瀟湘島。

世間的氣息俯視著美麗的臉龐,而cypraeae concha微笑是誰?轉眼間,歲月消逝,但青春的美好卻難以永遠存在。

這裏將《九歌》中所謂的“美人雕零”與漢樂府中的民歌風格相結合,表達了自己天賦不足的苦悶和對有限生命的遺憾,古樸典雅。與曹丕的《葛炎行》簡單地模仿民歌相比,它更富有個性,更曲折,更耐人尋味。

第三,曹植詩歌的結構多為精巧,很少直截了當。尤其是開頭,我們往往是用少數主觀感受來描述景物,渲染特定的氛圍,覆蓋整篇文章。比如野田《黃雀行》中的“樹高有多恨臺,浪被海掀”這句話,用激烈動蕩的場面暗示了作者不平的心情和險惡的處境;《七傷悲》中“明月照高樓,流光飄零”這句話,以壹種縹緲恍惚的場景奠定了全詩的悲涼基調。因此,沈德潛說他“語調極其熟練”(《談詩》)。這雖然是從民歌的比喻句學來的,但它在全詩中的作用要比通常的比喻句重要得多,作用也更強。

第四,“詩賦欲美”是建安文學中的普遍現象,其中以曹植最為突出,對後世影響最大。與民間樂府不同的是,他的詩歌往往色彩鮮明,更多地使用了書面語,講究優美、工整和細致入微的描寫。只是看起來不深刻。這裏最值得註意的是對偶的運用。建安以前,辭賦乃至散文已經明顯趨向於駢文,但在詩歌中,還沒有人有意識地使用這種修辭手法。建安時期,作為辭賦大家的曹植、王燦開始將其引入詩歌創作,曹丕等人也偶有嘗試。在對仗的同時,是煉字現象。比如曹植的詩中,“霜降照玉,清風飄亭”(《贈丁儀》),“白日青春盡,雨猶飛揚於塵埃”(《坐太子》),“秋蘭在長野,朱華在塘中”(《公宴》),其中的動詞都經過了精心的錘煉,以獲得警示的效果。雖然這類詩在他的作品中所占比重並不大,但在後來的文人詩中越來越常見。

第五,在建安文人詩歌中,開始出現更多的自然景物描寫,曹植也是主要代表。這也是漢代民間樂府中罕見的現象,對後世文人詩影響很大。以下是《公眾宴會》中的壹段:

清夜遊西園,隨飛差。月明,行不平。

秋蘭遭到Nagsaka和朱華的攻擊。潛魚躍出清波,好鳥高歌。

神遇丹轂,光網隨風動。

這是曹植在詩歌創作中將文人文學與民間樂府相結合的五個要點。他在這方面的突出成就,使他在建安乃至整個魏晉南北朝詩歌的發展中占有特別重要的地位。

曹植的散文辭賦

除了詩歌,曹植的散文和辭賦也有相當突出的成就。書中有楊祖德評論當代著名文士,傾吐懷中。因為楊修與他關系密切,所以他說話很隨意,有更多的抒情成分。從文章中可以看出曹植自負而外露的詩人性格。“求自考形式”要求任命明帝,希望得到施展才華、建立政績的機會。曹植本來就是壹個有著崇高理想和自信的人,把“永遠建功立業,盡善盡美”作為人生的目標。長時間的無所事事讓他深感沮喪,他有壹種自己壹無是處的遺憾。所以這篇短文慷慨激昂,充滿感情。

曹植現存的辭賦,包括失傳的,有三十余篇,可見他在這裏下了壹番功夫。這些作品可以說代表了建安辭賦的轉型。其特點是:壹是篇幅短,沒有漢代流行的又長又龐大的體系;第二,話題廣泛,內容多樣。其中《鴨嘴獸賦》用對話寫了壹個動物寓言,這在賦中並不多見。三是抒情性強,與作者的生活和思想密切相關;第四,語言華麗流暢,沒有修辭之弊。

《洛神賦》是曹植的代表作。內容虛構了洛水遇到女神的故事。之前的人對這篇文章的寓意推測了很多,但都無法確切證明。在曹植之前,陳琳、王燦、楊修都寫過《神女賦》,都是模仿宋玉寫的《神女賦》、《高唐賦》,可見這個題材在當時是很流行的。曹植的《洛神賦》也是這種趨勢的產物。恐怕他只是在假裝壹個神話人物,把世俗的男女之愛升華到壹種詩意的完美。《洛神賦》與前人作品相比,渲染了男女主人公之間的惆悵,但又因人神之道不同而無法交接,避免了這類作品中往往隱藏在神話色彩下的庸俗暗示,格調高雅,感情真摯,具有較高的審美價值。女神的容貌和情態刻畫的非常細致生動,前所未有。如開頭部分所示:

其形亦美,雍容如遊龍,榮如華茂秋菊春松。似輕雲遮月,飄似風流回雪。遠遠望去,若朝霞初升;如果妳強行檢查它,它會像蓮花壹樣燃燒。

這裏用壹系列最美最巧的形象來比喻女神,華麗的語言充滿生命力,給讀者以充分的審美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