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談談教材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幼兒園語言教育要引導幼兒接觸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通過各種活動讓幼兒感受語言的豐富和美好,幫助幼兒加深對作品的體驗和理解。文學活動《小蠟筆》選自幼兒園和諧發展課程上學期。這首兒歌用的是孩子們熟悉和喜愛的蠟筆。通過描述使用,為我們勾勒出壹幅美好的畫卷。兒歌的第壹、二、三、四句押韻,兒歌主要采用“我用×××”的句式結構,既有利於幼兒背誦、學習和理解,也有利於幼兒模仿。特別是這段以彩色蠟筆的使用為重點的文字,貼近兒童生活,充滿童趣。通過這部作品,孩子們可以感受到家鄉的美好,萌發熱愛祖國的情懷。所以我覺得《小蠟筆》是壹部很好的文學作品,適合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符合幼兒的實際需求。
二,談教學目標
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的語言領域中提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造壹種環境,使他們能夠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得到積極的回應。”以及“為鼓勵幼兒大膽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根據這壹目標和要求,我從情感、能力、認知三個方面制定了本次活動的目標:
1,在欣賞、討論、朗誦、創作等活動中,感受家鄉的美好,萌發熱愛祖國的情懷。
2、了解兒歌內容,能大膽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
3.我會帶著感情背誦兒歌,用“我用x色畫畫”這句話模仿兒歌,豐富“五彩繽紛”的詞匯
三、壓力和難度:
大班幼兒的理解能力有限,部分幼兒不願意將自己的情緒融入到活動中。所以我把這次活動的重點定為理解兒歌內容,帶著感情背誦兒歌。
在理解並背誦了這個重點突破後,我覺得大班的小朋友應該盡量按照原來的童謠結構來模仿童謠,所以我決定這個活動的難點是模仿童謠中的“我用x色畫”這句話。
第四,說活動準備
為了更好地服務於目標,完成活動,我做了以下準備。
我準備了課件,音樂,大白紙,蠟筆。
動詞 (verb的縮寫)說話和教學方法
教育心理學認為“學習者同時開啟多個知覺通道比只開啟壹個知覺通道更能準確有效地把握學習對象”。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我在這次活動中采用了示範法、提問法、賞識激勵法。
多媒體演示法:課件形象生動,深受幼兒喜愛,符合幼兒的認知特點,讓幼兒對兒歌有初步的感知和理解。
提問方式:引導啟發式互動提問不僅啟發了孩子的思維,還讓他們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這也是解決活動中困難的有效方法。
欣賞鼓勵法:老師用語言和眼神鼓勵孩子大膽交流和表達。
六、表示學習方法
我在整個活動中以孩子為主體,遵循由淺入深的教學原則。孩子們在看、聽、想、說、玩的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掌握了重難點。在活動中,孩子們使用了以下學習方法。
1,觀察法:幼兒通過觀看課件直接感知和理解兒歌內容。
2.討論和交談:在討論和交談中,是孩子大膽表達自己理解和觀點的最好機會。
3.體驗法:孩子通過體驗兒歌所表達的情感,無形中增加了對這首兒歌的理解。
七、表示活動程序
結合孩子的年齡特點和活動目標,我設計了以下環節。
壹、展示蠟筆,介紹活動,激發孩子的興趣。
二、初步感知兒歌,了解兒歌內容。
1,老師把兒歌背完整了。
問題:兒歌叫什麽名字?童謠怎麽說的?
2.孩子欣賞課件,理解兒歌內容。
問題:兒歌裏說蠟筆有什麽顏色?蠟筆是彩色的。多彩是什麽意思?有小蠟筆的童謠裏有什麽?
第三,學會背兒歌
1,用課件引導孩子背誦兒歌。
2.老師又讀了壹遍兒歌。
3.孩子們分組背誦兒歌。
第四,模仿兒歌,大膽表演
老師:如果是妳,妳會用什麽顏色的蠟筆來表達妳對祖國的愛?
1,老師示範了兒歌的模仿。
2、孩子大膽模仿,老師錄制孩子模仿的兒歌。
3.帶領孩子完整背誦模仿的兒歌。
5.以《祖國,祖國,我愛妳》的音樂結束活動。
教學反思:
本節教學活動,根據幼兒的發展特點,設計教學活動,從幼兒的認知特點出發,實物介紹幼兒喜愛的蠟筆,運用幼兒喜愛的繪畫形式,以“我用××××作畫”的句型反復練習童謠,讓幼兒在動手學習中獲得快樂。
在學習中時刻關註孩子的學習狀態,充分了解孩子的學習基礎和表達基礎,接受孩子的壹點點創新發現,不斷體現師生、生生互動,孩子能夠充分表達自己的繪畫,語言表達能力得到了鍛煉和提高,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通過教學活動,我發現自己的繪畫技巧有待提高,基本功不夠紮實,駕馭教學活動的能力有待不斷加強。
如果再上壹次這門課,我想準備壹張更大的白紙,鼓勵全班同學在上面畫壹首兒歌,全班同學合作完成壹幅畫。做區域活動時,鼓勵孩子看圖,背兒歌。還可以在閱讀區提供白紙和蠟筆,鼓勵孩子先用彩色蠟筆畫出漂亮的圖畫,然後按照原版兒歌的結構背誦模仿兒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