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就詩歌而言,七大法則是什麽?七大奇跡是什麽?兩者的要求是什麽?

就詩歌而言,七大法則是什麽?七大奇跡是什麽?兩者的要求是什麽?

在實踐中,七律和七經要分開說。七律要工整,要沈穩,要宏大。我不主張七律寫得太輕太漂亮。這種風格不符合其體質,也像李昌濟的玄幻風格,不適合寫七律。李義山的浪漫七定律感人至深,美不勝收,但依然氣質脫俗,大氣磅礴。七節大適合輕美。讀小杜的七句詩,我們簡直就是壹群時尚的美女,嫵媚亮麗,令人驚艷。老杜的七律是不茍言笑的君子。想象壹下,壹個男人向讀者拋媚眼,恐怕誰也適應不了。但是,世界上沒有絕對的事情,梅艷芳、張國榮這樣的例外都有,更何況是詩詞。寫意的意義在於,它適合的視角很廣。以攝影為類比,七絕如微距,七法如廣角,五言如長焦,古風更接近標準頭。杜甫的《再武郎》,寫了壹件很小的事,依然體現了偉大的時代情懷和悲憫情懷。但是不應該是空洞的,尤其是寫時事或者感情的時候。我壹直覺得劉改之和辛酉安在詞上的差距是可以借鑒的。這不僅僅是文采和學識上的差距。每個人的經歷都不壹樣,有些事情是不能強求的。寫感受的時候,難免黏糊糊,傻傻的。有真情實感往往是沒有用的。如果沒有真情實感,就拿壹些漂亮的句子來湊數。前壹種給人的感覺是文字不盡如人意,後壹種比較常見。如果妳說不好,那也是整齊。如果妳說出來,那只是信口開河,沒有真正的情感在裏面。從技術角度來說,七絕的重點在後兩句,四句也有部分權重相等,很少有重點在前兩句的。前兩句打得很好,很均衡,即使沒有什麽可取之處,人們也要記住,關鍵在於後兩句,是在前兩句的基礎上提升,還是大轉彎。妳也可以把前三句鋪墊好,直到最後壹句說清楚,大事在後,但不代表前兩句可以隨便。比如穆圖的《屏風》:“屏風周舫畫了壹個纖腰,賣了半天才賣了壹半。倚著玉窗,我有壹頭秀發,羨煞旁人。”第壹句鋪陳背景,第二句大口氣點明重點,掩蓋了背後的轉折。如果這句話只是簡單地續寫了畫面上的美好,後面的轉折就沒那麽有力度了。第三句把視線轉移到主角身上,最後壹句明確了主旨,把句子發揚光大。結構極其嚴密,不可移動。這個結構好,可以打100分,詩整體多少分另當別論。我不主張過分強調結構,詩歌的韻味更重要。寫七法,學養的基礎很重要,不超過七大絕技,多點氣場,可以稍有貓膩。書讀得少,詞匯句子缺乏變化,詩歌就會輕松輕快,妳就無法堅守陣地。字、句、聯、章等七律的具體寫法,歷代都有論述,網上也有專門的章節,各有各的道理。妳不妨做妳相信的事,大部分都會導向同壹個目標。只要妳能寫壹首好詩,路徑無關緊要。真正好的詩歌有扭轉欣賞習慣的力量,而不是遷就欣賞的共同習慣。

參考資料:

/blog/5673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