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6月65438+10月11日,英國皇家瑞典學院科學委員會諾貝爾獎委員會宣布,2007年諾貝爾文學獎將授予這位英國女作家。她是迄今為止年齡最大的女性諾貝爾獎獲得者。此外,她還是第34位女性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和第11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201165438+10月17英國女作家、2007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多麗絲·萊辛於2007年6月17日逝世,享年94歲。
早年
多麗絲·萊辛1919 19 10月22日出生於伊朗,原名泰勒。父母是英國人。
多麗絲·萊辛
中國人。萊辛5歲時,向往鄉村生活的父親帶著妻兒搬到南羅得西亞(今津巴布韋),在壹個農場工作。然而,農場生活並不是多麗絲父親的天堂,而是萊辛幻想中的家。年輕的多麗絲是壹個“神經質”的女孩。在學校,她愛幻想,盡量不浪費更多的時間。
16歲開始工作,做過話務員、保姆、速記員等。青年時期,她積極參與反對殖民主義的左翼政治運動,壹度加入* * *制作黨。萊辛結過兩次婚,離過婚,* * *有三個孩子。在非洲早期的艱苦生活中,狄更斯、吉蔔林、司湯達、托爾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等19世紀小說家成為萊辛最重要的精神伴侶,為她的文學生涯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開始寫作
1939,萊辛和弗蘭克。
多麗絲·萊辛
威斯頓結婚了,生了壹男壹女。這段婚姻持續了四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萊辛對政治產生了興趣,並開始以馬克思主義者的身份加入反殖民左翼政治運動。1945年,她與德國制片人戈特弗裏德·萊辛(Gottfried Lessing)結婚,並生下兒子彼得(Peter),但他們的婚姻只維持了四年。
1949年,她帶著年幼的兒子移居英國。當時她兩手空空,包也洗好了。她所有的東西都是放在錢包裏的壹本小說草稿。這本書很快以《野草在歌唱》(1950)為書名出版,使萊辛壹舉成名。它以壹個黑人男仆殺死壹個出身橘色家庭、心態失衡的白人女主人的案件為主題,以心理刻畫為重點,展現了非洲殖民地的種族壓迫和種族矛盾。此後,萊辛又出版了五個系列:《暴力的孩子——瑪莎·奎斯特》(1952)、《美好的婚姻》(1954)、《暴風雨的余震》(1958)和《被土地包圍》(65433)。
輝煌時期
1962年,她完成了公認的代表作《金色筆記》,奠定了基礎。
金色筆記
她在西方文壇的地位。
萊辛出版了兩卷回憶錄,描述了她從童年到20世紀50年代的生活。人們壹度認為她拿的書應該是她回憶錄的第三部分,那會是20世紀60年代寫的。相反,她用壹種新穎的方式描述了這種生活,並將其命名為最甜蜜的夢。在這本書裏,她講述了弗朗西斯和前夫約翰尼的故事,探討“女性如何在20世紀60年代轉向錯誤的方向”。“我不喜歡20世紀60年代,”萊辛說。“我不喜歡那個時候女人說的話,做的事,比如吹噓和多少男人睡過。”她將女性解放歸功於科技而非女權主義。她認為,避孕藥和節省時間的設備,如洗碗機,比意識形態發揮更大的作用。
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萊辛對當代心理學和伊斯蘭神秘主義的興趣不時在她的作品中得到體現,但她仍然關註重大的社會問題。進入1970年代後,風格和主題發生了多次變化。70年代中期,她寫了關於個人精神崩潰的《地獄簡介》(1971年),關於人類文明未來的《幸存者回憶錄》(1974年)。《天黑前的夏天》(1973)講述了壹個中年家庭主婦的精神危機。
此後,她另辟蹊徑,推出了總標題為《南射手座老人:檔案》的所謂“太空小說”系列。之後,她從浪漫主義出發,探索理性和自我之外的領域,寫了許多“內心空間”的小說。後來,他深受伊斯蘭神秘主義蘇菲派的影響,將寫作風格轉向科幻小說。卡斯塔(1979),第三、第四、第五區之間的婚姻(1980),天狼星實驗(1981年),第八行星代表的世代(1982)。
萊辛是壹位多產的作家。除了小說,她還寫詩、散文、戲劇和許多優秀的短篇小說。《簡·薩默斯的日記》(1984)、《善良的恐怖分子》(1985)等作品,從主題和風格上看,似乎是對作者早期現實主義手法的回歸。
1993年5月,75歲的萊辛在英國作家德拉布爾和她的丈夫、英國皇家文學學會主席邁可·何·勞埃德的陪同下,開始了她唯壹壹次訪華之旅。從5月2日到15日,萊辛訪問了北京、Xi、上海和廣州。萊辛應邀在上海社會科學院英國文學研究中心發表演講,題目是文化交流。萊辛嚴肅地指出,東西方文化交流應該有選擇性,取長補短,不要盲目跟風。現在西方出現了壹代“文明的野蠻人”。
她在2007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時已經88歲了,這是壹個文學獎。
多麗絲·萊辛獲得了諾貝爾獎。
自創辦以來年齡最大的獲獎者,也是第11位獲獎的女作家。然而,萊辛本人似乎並不十分認同獲獎感言。10 10月11日,諾貝爾獎委員會的新聞編輯亞當·史密斯打電話給萊辛,問她對獲獎感言有何感想。萊辛回答說:“妳看,我真不明白他們寫評論的時候腦子裏在想什麽。我的意思是,他們面臨著驚人的各種各樣的作品。準確地概括它是相當困難的。妳這麽認為嗎?”
2008年,她被《泰晤士報》評為“1945以來最偉大的英語作家”第五名。
停止
英國女作家、2007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多麗絲·萊辛於201113年6月7日逝世,享年94歲。她的出版商哈珀·柯林斯宣布多麗絲·萊辛於周日淩晨平靜去世。出於隱私考慮,她的家人沒有透露她的死亡原因。“多麗絲·萊辛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偉大的作家之壹,”英國哈珀·柯林斯出版社的負責人查理·雷德梅尼告訴《衛報》。"她是壹位有魅力的作家,聰明而熱情,敢於為自己的信仰而戰。"
作品年表
作品名稱
原始名稱
年齡
野草在歌唱
小草在歌唱
1950
這曾經是老酋長的國家。
這是老酋長的國家
1951
五篇短篇小說
五篇短篇小說
1953
暴力兒童
暴力兒童系列
1952-1969
金色筆記
金色筆記
1962
特殊的貓
尤其是貓
1967
《地獄之旅》簡介
下地獄的簡報
1971
天黑前的夏天
天黑前的夏天
1973
幸存者回憶錄
幸存者回憶錄
1974
Xi·卡斯塔
什卡斯塔
1979
第三、第四和第五區之間的婚姻
三區、四區和五區之間的婚姻
1980
天狼星實驗
天狼星實驗
1980
第八行星的代表的世代
八號行星代表的誕生
1982
第五個孩子
第五個孩子
1988
又來了,親愛的
又是愛
1996
貓語錄:大帥貓的晚年
El Magnifico的晚年
2000
編寫特征編輯器
50多年來,萊辛壹直是壹位多產的作家,他的設計層出不窮。
多麗絲·萊辛
前期有批判現實主義,中期有精神分析和蘇菲派神話,甚至後期有“內心空間”的探索——而她很固執,不願意稱之為“科幻”。她不僅寫人的生存狀況,也寫動物(尤其是貓)的生存。既講了成年人復雜多變的陰暗內心,也講了孩子的醜陋與野蠻。其風格獨特多變,思想深刻,觀點犀利,見解新穎,創意極大。除了小說,還有詩歌、散文、戲劇和短篇小說。
萊辛小說的主題和風格大致可以分為四類。
第壹類是以爭取民族獨立、自由、平等為背景,采用傳統現實主義敘事手法的作品,包括長篇小說《青草在歌唱》、短篇小說集《非洲故事之壹:這是老酋長的國家》、五篇短篇小說、《非洲故事之二:他們腳下的陽光》、散文集等。
第二類以現代女性面臨的困境和尋求自身解放的途徑為主題,在藝術形式和技巧上大膽實驗,試圖揭示人物更深層次的心理活動。這類作品包括著名的五部曲《暴力的孩子》,廣為人知的《金色筆記》和《天黑前的夏天》,表現了中老年家庭主婦的悲慘命運。在她漫長的創作生涯中,萊辛更喜歡描寫婚姻破裂的女性,特別是那些因失去丈夫而生活四分五裂的女性。她的作品有些是半自傳體的,描述她在非洲的經歷,有些關註人和動物的生存,有些是精神分析和科幻。諾貝爾文學獎獎勵萊辛是女權主義的先驅,但這對萊辛來說是壹個極大的諷刺。萊辛自己說,“在20世紀60年代,我不是壹個積極的女權主義者,我從來都不是。我壹直不喜歡女權運動,因為我覺得這個運動的基礎太意識形態化了。”——萊辛似乎不願被定型為“女權主義作家”。
第三類是以寓言和幻想的形式展現人類面臨的危機,預測世界的未來,包括小說《地獄之旅簡介》、《幸存者的回憶》和系列小說《南船星系的舊星座:檔案》。
第四,萊辛回歸現實主義敘事風格,但文筆更簡潔,每部小說都是針。
又來了,親愛的
對於壹個社會現實問題,小說的結構和風格是由主題決定的。小說《簡·薩默斯的日記》寫了單身女性的困境,《善良的恐怖分子》寫了環保主義者的鬥爭,《第五個孩子》寫了壹個離奇而令人震驚的少年暴力故事。散文集《風吹走我們的文字》支持阿富汗爭取民族獨立的鬥爭。《又來了,愛情》寫的是老人的情感糾葛。在萊辛心中,愛是對立統壹的,是生命回歸整體的基本權利。然而,有些人卻不幸被剝奪了這壹最基本的人權。為了維護這壹最基本的權利,萊辛從人道主義的立場發出了極其痛苦的呼籲。
性格評估
住在倫敦西郊的多麗絲·萊辛於2007年10月22日慶祝了她的88歲生日。這註定是壹個不尋常的生日——十天前,她獲得了2007年諾貝爾文學獎。在頒獎詞中,瑞典學院文學獎稱萊辛為“女性經驗的史詩,她以權杖、火焰和遠見的力量受到了分裂的公民身份的審視”(“女性經驗的史詩作者,以她懷疑的態度、熱情和遠見,清楚地分析了分裂的文化”)。
媒體上發表的各種評論褒貶不壹。美國評論家哈羅德·布魯姆(Harold bloom)告訴美聯社:“萊辛過去15年的作品不可讀,是四流科幻小說。”。意大利作家安伯托·艾柯告訴《泰晤士報》,萊辛“絕對配得上這個獎”。英國作家A·S·拜厄特告訴《衛報》,萊辛是少數幾個有才華的文學預言家之壹,她預見的許多問題都成為了現實。《紐約時報》評論說,萊辛獲獎是“真正回到了文學的原點”。
小說家費伊·魏爾東仍然自稱為女權主義者。她的小說《大女人》(1999)描寫了壹個70年代的女出版人。她不同意“20世紀60年代的運動轉錯了方向”,但她也同意萊辛的壹些說法。“1960s的運動是對的。在此之前,男人對女人極其仇恨,”她說,“但變化太大了。我對壹些女人和男人說話的方式感到驚訝。”戴維·托馬斯的書《無罪》是為今天的人們辯護而寫的。他同意萊辛的觀點,即“女性被女權主義的政治議程分散了註意力”。他也同意她指責現在的女人太粗魯。“男人不敢對女人說的話,女人可以說。男人不要再為自己是男人而道歉了。”他說。
文學評論家範星:多麗絲·萊辛是壹位多產且多變的作家。
多麗絲·萊辛
萊辛旺盛的創作能量令人驚嘆,這是諾貝爾文學獎鼓勵的,也是她獲獎的原因。"
旅居英國的華裔女作家虹影說:“多麗絲·萊辛在英國文學史上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甚至與英國女作家弗吉尼亞·伍爾芙並駕齊驅,在西方國家的英語寫作中也占有重要地位...多麗絲·萊辛是當代英國文壇最重要的作家之壹,她是壹位多產且個性鮮明的作家。她的作品廣泛涉及殖民主義、女權主義、種族隔離等社會政治熱點問題,多次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提名。
性格思維
寫作思維
萊辛認為,小說應該是壹種反映緊迫社會問題的政治文學形式,作家的任務是提出問題,啟發讀者思考。她希望自己的作品能給讀者帶來暴風驟雨般的文學震撼。萊辛是壹個不知疲倦的探索者。她壹生致力於思考種族矛盾、性別關系、美蘇霸權、原子戰爭、環境汙染、科學危機、青年暴力、老年人權利等社會緊迫問題。她的每壹件作品都是思考的結晶。
哲學思維
《萊辛哲學思想與小說形式的關系評論》試圖探討她的人生哲學與小說形式的關系,並對萊辛的《漩渦與噴泉》、《雌雄同體的人》與《偉大人物》、《流動的時間》、《比喻的世界》與《蘇菲主義》進行了精辟的分析。
女權主義
我們應該辯證地思考。萊辛認為男人和女人是矛盾的對立面和統壹體。所以,她在《金色筆記》的序言中說,“人與人之間,都能在對方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因為他們的身上有我,我的身上有妳,引起了對方的思想,促進了對方的行動。”也正因為如此,安娜在嘗到“自由女性”的滋味後,想找個男人重組家庭,回歸對立統壹。然而,在壹個支離破碎的時代,完整性已經消失了,她已經
多麗絲·萊辛
沒有回報。這不僅是安娜的悲劇,女性的悲劇,也是時代的悲劇。這不僅僅是女性的危機,更是整體的社會危機。但是女權主義者不明白矛盾的男女應該互補融合的道理。他們片面強調兩性矛盾,對男性充滿敵意和攻擊。萊辛認為女權主義已經演變成壹種偏執的教條,無謂地浪費了女性寶貴的潛力。萊辛認為,男性和女性在自我隔離和相互隔離的狀態下,都有各自的缺陷,必須相互溝通,成為壹個有機的整體,才能完美。在相互隔絕的狀態下,第壹世界和第三世界也面臨著各自的缺陷和生存困境。只有通過文化交流,相互溝通,互惠互利,才能合作共贏。當然,交流與合作必須建立在平等互利的原則基礎上,決不能只著眼於壹方,強迫另壹方邊緣化。萊辛認為危機的根源在於交流過程中強勢壹方的自我孤立和自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