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句話其實是由江淹的“春水綠草綠浪”和杜牧的“揚州路十裏春風”轉化而來的。
春天,萬物復蘇,植物發芽,鮮花盛開,鳥兒飛翔,燕子起舞,真是讓人感受到無限的喜悅。
描寫春天的詩多如牛毛,比如——
*花越來越誘人,淺草可以沒有馬蹄。
春天最美的時刻是二月初春。草剛長出來,嫩嫩的,綠綠的,淺淺的。雜野花第二次盛開,壹紫壹白壹黃...有點刺眼。
*青楊煙比曉寒淡,紅杏枝滿春意。
初春的清晨,依然有壹股細細的寒意。但春暖花開,柳樹如煙,杏花嬌艷。壹句喧鬧的話,寫出了杏花的繁華。
*春水比天還亮,畫舫聽雨。
春天的河水像清澈的藍天,千裏之外,睡在舟楫之間,聽著淅淅瀝瀝的雨聲,朦朧入睡。江南多雨,尤其是春天。畫舫聽雨,其樂無窮。
*華陽於莢沒有天賦,但只知道如何讓雪花漫天飛舞。
春天,百花盛開,就連樸實無華的楊樹花和榆樹莢也不甘示弱,像雪花壹樣漫天飛舞。
真想伸手抓幾把柳絮,然後輕輕吹壹吹,讓它們隨風飛走。
*二月草長鶯飛,堤上柳醉春煙。
孩子們放學回來得早,所以他們忙著乘著東風放風箏。
江南二月,花長雜樹,草長鶯飛,壩上楊柳如煙如霧。
天氣溫暖,東風柔和。當孩子們放學回來,太陽還很高的時候,他們高興地放風箏。
最美的詩是孟浩然的《春曉》,大家都耳熟能詳,幼兒園小朋友都能背出來。它簡單、直截了當、朗朗上口、經久不衰。
春天的早晨,我輕松地醒來,
我周圍到處都是鳥兒的歌唱,
但現在我記得那晚,那場風暴,
我想知道有多少朵花被打破了!
春天總是讓人昏昏欲睡。不知不覺,醒來時已是拂曉,窗外有上百只鳥兒在歌唱。
昨晚下雨了,今年春天不知道有多少花落在枝頭。
這首詩似乎有些莫名的小惆悵。也許人生只是壹場春夢。像暴風雨,像流水,像落花?
關於春天的詩太多了,從《詩經》到唐詩宋詞。今天,我只是用這個主題來講壹個故事,兩個偉大詩人之間的壹場競賽。兩人都寫了《春詞》,劉禹錫居然靠最後壹句贏了白居易。
唐朝大和三年,詩人白居易寫了壹首《春之詞》。
低花樹映小妝樓,春色兩點入眉。
靠在圍欄上做鸚鵡背,想著什麽不要回頭。
通過《兩個煩惱》、《倚欄桿》、《背著鸚鵡》、《不回頭》等,為我們呈現了壹個春日少婦的悲涼形象,細膩別致。尤其是最後壹句,引用而不發,意味深長。
白居易的好友、大詩人劉禹錫隨後寫了壹首新穎獨特的和平詩。
樂天的春之詩
補上新紅樓,園深院是添愁的好日子。
去庭上仰視新花,蜻蜓飛到玉簪頭上。
打扮得體,走下樓,庭院被鎖在壹片明媚的春光裏。怎麽能不充滿悲傷?
獨庭裏無聊地數著花,壹只蜻蜓飛到了她的玉簪上。
第壹句話講的是壹個年輕女子把自己打扮的恰到好處。她的粉輕而勻,走得很慢,搖搖晃晃的下樓。與王昌齡《春怨》中的“春日妝上青樓”是同壹個意境,只是壹個“上”,壹個“下”。此時,她的心情應該不錯。
第二句有“今天天氣真好,到誰家都賞心悅目”的感覺。《牡丹亭》裏的杜理科麗娘,這位少婦不願辜負春光,便盛裝下樓享受壹切愛情。但壹個“鎖”字,庭院幽深,花團無聲,影影綽綽,只覺更寂寞。下樓時的好心情瞬間消失。
春天是美好的,歲月也是美好的,但所有的愛都無人賞識,無人陪伴,孤獨的青春,虛度的時光。為什麽不讓她“操心”?從上面的喜悅到此時的悲傷。
三句話,春閨寂寞,下樓送她時,看到的是“閉門無聲花開”,於是百無聊賴地站在中庭,看似有意無意地“數花”。無心是因為無聊,有心是在感慨“如花似玉,似水流年”,妳的青春,如春天,會轉瞬即逝。全心數花,也是在數自己的中國年和幾何。傷春、惜春、自憐、自恨的感情交織在壹起,讓她久久佇立,久久不動,自然就引出了下壹句。
“蜻蜓飛來抓玉頭”,這首詩的點睛之筆,也是神來之筆。含蓄地描繪了壹個女人專註地站著的形態。蜻蜓飛起來有兩個原因:第壹,安靜,不受打擾。二、女子花容月貌,“桃花相映紅”,使蜻蜓誤以為美人為花。如此美麗的女人,就像花園裏的這朵美麗的花,無人欣賞,無人愛。“為誰而散?給誰的?”真的是在擔心人,擔心壹家醫院,自然又含蓄的深化了主題——擔心。
那為什麽不說“玉簪頭”而說“玉抓頭”?因為有壹個“以玉撓頭”的典故:漢武帝愛“真美”的李夫人,經常扯下李夫人的玉簪撓頭。每次他用它撓頭時,他都羨慕李夫人因愛而散開的頭發的迷人姿態。以至於漢宮裏的其他嬪妃也紛紛效仿,爭相佩戴玉簪以博得國王的歡心。這個“用玉抓頭”的故事,比喻美好和愛情。
這個女人雖然長得很好看,但是沒有取悅自己的人的愛。這是劉禹錫的初衷。比起白居易的《想著為何不回頭》,這句“蜻蜓點水撓玉頭”更是別出心裁,刻畫了壹個女子站在艷春裏的形象,清冷落寞,韻味無窮。
這也是為什麽《恒唐居士》把劉禹錫的《春天與樂天》收入唐詩三百首,而沒有收入白居易的原詩的原因。
最美最好的詩,真的很難決定。有人開玩笑說:“文章是妳自己的好,老婆是別人的好。”我們開個玩笑吧。我這裏有壹首關於春天的小詩,曾經寫給我年幼的女兒。現在貼出來,大家多提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