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形式上看,布依族民歌有散文體和韻文體,但韻文體是最具民族特色的。這些押韻都是以唱的形式流傳下來的,所以布依族地區被稱為“詩歌之海”。
為了便於表達和朗朗上口,布依詩主要運用疊音、疊字、對仗和對比法。特別是重復是布依族民歌中常用的壹種抒情方式,包括段落重復和句子重復。周期性重復中還有壹個句子重復。押韻有幾種形式,如頭韻、腰韻、尾韻。
布依族擅長唱歌和跳舞。如果妳敲銅鼓,妳可以跟著它跳舞。除了銅鼓,還有織布舞、花包舞、扁擔舞、搖擺舞、過渡舞、舞獅。
明朝軍隊駐紮在貴州,將軍諾帶著去了貴州。因為軍儺最初是在平地上表演的,所以被稱為“地方戲”。當時,安順地區被稱為“貴州的肚子,雲南的咽喉”。許多村莊被稱為屯、包、邵、衛、所和營,地方戲劇就是在這裏出現的。地方戲最早是在軍營裏唱的。隨著軍營的擴大和移民的增多,地方戲曲也傳到了布依族地區。
布依族接受了地方戲曲表演的形式,但在演唱時使用了自己的民族語言,並融入了自己的音樂,使之具有自己的特色。
為了滿足布依族人的需要,地方戲曲中木雕的臉譜多為黑粉臉,並加入了文人戲。這些戲曲是從漢劇移植過來的,改編自布依族敘事詩。
無論是移植還是改編,都凸顯了布依族的地方特色和民族色彩。例如,表現梁祝故事的布依族戲劇《祝英臺》就改編自布依族敘事詩。雖然劇情和朱良的故事壹樣,人物都是布依族,讀書地點也搬到了桂陽,江浙小調也變成了布依族民歌。
安順地區的地方戲發展到清代康熙、乾隆年間,演員分生活、美醜、清純,均由男性扮演。布依地方戲的角色也壹樣,唱腔也壹樣。
在布依戲中,有命、旦、醜、王、將的分工。每個角色的舞臺調度都是三步或五步,演唱過程相反,形式活潑,風格簡單。
布依戲中的人物都戴著獨特而簡單的面具,包括木雕、筍殼和竹篦殼。主要以紅、黑、黃、綠、藍、紫為主,畫、雕、畫常采用誇張、變形的方法在眼睛、眉毛、鼻子、嘴巴、胡須上渲染。
演出時,演員們用藍紗布蒙住頭,然後把面具藏起來,通過面具上刻在眼、鼻、口的小孔向外看,自由地展示自己的表演技巧,成為壹種獨特的民族戲劇。
演出中使用的樂器有牛骨胡、葫蘆絲胡、二胡、笛子、、包、馬驍鑼、簪、鈸、鼓等。壹些布依戲團隊也加入了樂遊和木葉的伴奏。器樂主要用來烘托舞臺情緒,表達人物感情,也可以作為剪影音樂。打擊樂比較簡單,主要用在營造舞臺氣氛和掌握戲劇節奏上。
布依戲的音樂由唱腔、器樂和打擊樂組成。因為處於調整發展過程中,至今沒有專業機構,很難統壹規範。各地業余布依戲隊的唱腔和表演多為隨意性,大致可分為兩種音樂。
第壹類是正調,包括正調、反葦板、大王調、喊板等。其中,正統調是主要唱段,民歌是輔助唱段。第二類由起伏、哨腔、喊板、輕音、苦音等組成。其中以升調和降調為主。
此外,布依戲中還有壹個布依色調,與廣西壯色調板凳戲有淵源關系。黔南,布依族聚居區之壹,與桂北壹水之隔。清乾隆以前,流傳於廣西西林、隆林、百色、淩雲、樂業縣、田林、九洲等地的豐富多彩的板凳戲,受湖南古畫戲、桂劇的影響,布依戲逐漸由歌舞變為戲劇表演。
布依戲的唱腔簡單,富有表現力。布依戲的歌詞結構多為五句、七句或上下句。布依戲的表演包括分、眼、身、步三個部分,包括指法、定眼、繞場走、馬步、三角步、抖步、醜步、短步。武行中,有擋丁,有喬。
布依戲沒有舞臺限制,在“歲末過年”的節日裏演出。其習俗分為“加官開臺、掃臺封箱”兩部分。舞臺背景多為驅邪、祈福、消災的“八仙”幕布。服裝和妝容都比較簡單。
清朝乾隆年間,貴州興義縣有壹個叫王友誼的布依族人。他在廣西隆林縣、西林縣學習壯劇後,回到家鄉,用所學的戲曲技藝改造了本民族的“八音坐式”。
八音坐彈是布依族的壹種說唱形式。“八音”是指說唱伴奏的八種樂器,分別是牛骨琴、葫蘆琴、鑼、笛、簫、釵、鼓、秦越。八音壇子戲最初是由八音壇子的說唱發展而來的。表演時穿自己的民族服裝,頭飾簡單。在演出中,大多數人為蕭聲和肖丹載歌載舞。
王有義組織的劇團打破了蕭聲和肖丹的歌舞格局。他根據中國小說歌本《穆》改編了《七姐妹》和《琵琶記》,並遊歷了各個鄉村。因為吸收了壯劇、桂劇的服飾、妝容和表演技巧,讓觀眾耳目壹新。這個劇團的演出在壹個地方引起了轟動。
王友誼也打破了世俗觀念的阻礙。他第壹個把獨生女王心之送到戲班學習戲劇,並在《七姐妹》中扮演穆,在盤江轟動壹時。王心之後來成為布依戲的第壹位女演員。
在王心之之前,布依戲只有男儐相,影響最大的是在黔桂地區頗有名氣的農生茂。當農·生茂還是個孩子的時候,他從鄰居那裏學會了唱“海浪之歌和口哨”。後師從當地戲劇家楊為師,學習布依戲的唱法和身段。
農生茂在10歲時表演。後來,他因扮演樊梨花而出名。十七八歲的時候,演的女人對女人更有吸引力,圍著場跑,被觀眾譽為“風中搖擺的楊柳”。
由八音琴坐演變而來的布衣戲的曲牌,有剪口調、京腔、升降調、蓋調、落馬鈴、緊板、慢板、正調、長調、武興調、八音調、反調、倒茶調、飲酒調。如布依戲《洛溪行》,既有布依族傳統的“八音”和喜調、哭調、山歌調,又有彩調中的四聲八路優調。演唱時融合了布依族特有的真假聲和以高音結尾的民族唱法,聽起來簡單、純凈、優美。
布依戲受壯劇的影響,但經過布依戲藝人多年的發展創新,唱腔和表演方法具有鮮明的布依族民族特色。比如壯劇是用正反音形成的自然和聲來演奏,布依戲是用正反音來演奏。壯劇的男高音胡子是馬骨做的,布依戲的男高音胡子多是牛骨做的。壯劇的低音多為二胡,布依戲的低音為葫蘆琴。壹般來說,壯劇的門簾是不用畫裝飾的,布依戲的門簾是用畫裝飾的,連天花板都是用畫裝飾的。壯劇分“正劇”和“雜劇”,布依劇分“正劇”和“雜劇”。
布依戲主要是根據漢劇或漢族古代故事改編而成,如《玉堂春》、《秦香蓮》、《祝英臺》、《送別京娘》、《樊梨花》、《朱砂記》、《南方三落》、《四下河東》、《轅門斬子》、《五虎平西》等。,以示漢族官員的自尊。
劇開始沒有劇本,全是口頭流傳。因此,演出主要是生活小劇,篇幅較短,多表現民族故事,具有濃厚的民族生活特色。後來經過壹段時間的發展,剩下的布依戲已經沒有“正劇”和“雜劇”之分了。
11布依戲有什麽特點?
布依戲在吸收和融匯安順地方戲、黔南壯劇、漢劇、苗段公戲的同時,移植和改編了《薛》、《越傳奇》、《四下河東》、《王玉蓮》、《梁山伯》等劇目。布依族英勇鬥爭的故事是六月六。布依戲,根據民間傳說故事改編,有《人財兩空》《窮叔叔》等劇目。
在布依族戲曲中,有很大比例的劇目表現了男女為婚姻而奮鬥,並獨立追求愛情和幸福,其中包括羅、洪、羅喜興等。
《羅熙星》講述了清代布依族壹個名叫羅熙星的年輕貌美的姑娘,被父母逼迫嫁給壹個不愛的人的故事。在婆家,她被公公婆婆虐待。她曾幻想用努力改變自己的處境,但殘酷的生活事實教育了她,她最終在愛人的幫助下沖出了封建禮教的牢籠,雙雙逃離滾滾南盤江尋找新的生活。
後來人們改編了羅喜興,羅喜興不屈的戰鬥精神得到了深刻而合理的表達,使她反抗封建土司、追求婚姻自由的叛逆形象更加耀眼。此外,她與阿品爭取婚姻自由的鬥爭也得到了村民的支持。
在改編中,羅喜興沒有嫁到婆家,而是被帶兵的土司農叔的管家丁強綁在轎子裏,搶進了農叔家,被迫嫁給了農叔的兒子農二。
這時,羅喜興拿出愛人送的半件衣服,壹枚別針,深情款款。最後,為了忠於愛情,她準備剪刀自殺,表明了以死抗惡的決心。她唱道:
半件衣服,拿在手裏,想了又想;知杏落籠,知杏苦。好吧,不要說之前決定婚姻,只是因為人被鎖鏈鎖住了。不要說每個人的生活都不好,只是因為世界上有很多老虎和狼。品哥,妳知道我姐的心思,就算和我在壹個油鍋裏。鏈子當手鏈戴,鋼刀當板凳用。我有我哥的衣服和我姐壹起去,我姐上墳的時候閉上眼睛...眼淚濕了哥哥的衣服,我用刀喝姐姐的血。血灑在虎窩上,以示我的清白。
父親羅大爺為了營救羅喜興,持刀沖進農大爺家,被三條狗刺死。農叔的幫手阿發,在與情人阿萍逃離婚姻的路上,因保護阿萍被箭射死。阿品最好的朋友羅喜興,俱樂部主人,阿賢都勇敢地與農叔和他的管家搏鬥,機智地保護這對夫婦免於狼窩。
布依族戲劇《羅》的故事與《羅溪行》有幾分相似。為了反對父母的包辦婚姻,羅沒有去丈夫盧秀文家,而是和情人盧壹起出逃。
在《紅》中,反對包辦婚姻的三個布依族姑娘美琴、美快、美花將頭發紮在壹起,跳入洶湧澎湃的紅河,用死亡表達對封建婚姻制度的強烈控訴和反抗。
布依戲中也有很多反映機智人物的故事,最具代表性的是1981演出的《人和錢都是空的》。該劇改編自布依族民間故事《匡家的故事》,由《享受八大寨》壹書改編。這個故事通過壹個個事件,壹個個情節,謳歌了勞動者的智慧,揭露了富人的醜惡嘴臉。
“A”在布依語中是孤兒,“金”是機靈,“匡家故事”是“故事”的別稱。布依族戲劇《人財兩空》中黑甲的原型是金笳。
這部戲只有兩個場景。反派人物是老頭夫婦,富婆,正面人物是老頭的長工黑甲,媒人蔣嫂。該劇的內容是關於壹位老人借口在江邊亭子收租發債,欲將王的女兒王娶為新娘,並請江嫂說親的事。
蔣夫人心想:“老笨牛要尋花問柳。五六月份他來收租,村裏人都擔心他會笑。這種不道德的事不能做。”所以,再加上富婆派來監視老人的黑甲,表面上是打著為老人做好事的幌子。其實,她是利用了老人怕老婆和愚蠢的弱點,巧妙地捉弄他,讓他立下字據,免除了河邊亭村這些年欠下的債務。
後來老蔡和二姐“拜堂”時,偷偷請來了富婆,這讓怕老婆的老蔡落得“人財兩空”的下場。全劇尖銳的階級鬥爭表現在壹種幽默、諷刺、詼諧的喜劇氛圍中。無論是正面人物還是反面人物,都個性突出,形象生動。
《窮叔》也是布依反映機智性格的劇目之壹。窮叔,也叫三老大娘,或者叫布當。據說布依族的壹個村子有三個女婿。第壹女婿和第二女婿很有錢,第三女婿很窮但很聰明。壹天,三個女婿去嶽父家。嶽父太窮,不愛有錢人,對大女婿和二女婿都很熱情。第三個女婿被送到另壹個房子吃住,他拿麻纖維當被子。壹怒之下,三叔想出了懲罰他們的辦法。
三女婿扯下麻纖維,擰成壹根繩子。半夜,大女婿和二女婿被綁在壹起,馬嘶聲驚動了他們。當他們去馬廄看馬時,他進了房子,把糞便放在他們的床上。大女婿和二女婿回到房間看見了。他們怕公公責怪,不得不連夜離開公公家。
第二天,嶽父沒見大女婿和二女婿* * *進早餐,問其下落。三女婿借口不上山找他們,趁機把麻纖維和帽子掛在山上,聲稱沒有臉下山要吃的。
村裏老人送來酒肉,三女婿壹個人在山上吃,把剩菜埋在土裏。下午,他邀請嶽父去山裏打獵。嶽父餓了要吃東西,他就拿出隨身攜帶的刀,聲稱“包道”可以挖土找吃的,當場用刀把土挖出來給嶽父吃。嶽父很欣賞他的寶刀,用重金壹把壹把買了下來。三叔拿著賣刀的銀幣走開了。
《窮叔叔》這部劇情節曲折,非常幽默,很受觀眾歡迎。
在布依戲的表演中,很多表演都是雙語的。比如主戲演出前,“引子”、“自我介紹”、“自我介紹”都是說漢語,而抒情唱腔、對話、插科打諢都是布依語。
這種臺舞與唱功並重的雙語藝術形式,逐漸形成了其移植劇的固定模式,充分展現了移植劇中濃郁的民族藝術特色和藝術特色。
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布依族善於從中國文化中吸取養分,發展自己的文化。他們把移植戲劇視為通向戲劇文化的橋梁。這些劇目深受布依族人民的喜愛,並以自己喜愛的藝術形式被規範、復制、融入布依族的文化內涵。
布依戲主要由村裏的民間業余劇團傳承。壹般有30多個劇團,以自然村為基礎,以劇團為龍頭。每年春節各班都要為本村或無劇團的村演出,祈福消災,驅鬼除疫。
布依戲有100多場。過去布依族沒有書面語言,戲劇交流只有戲曲家傳授,或者用漢字記錄布依發音的費用。歷史上的災難,老戲曲家的去世,導致大部分劇本被毀,失傳。據統計,現存劇目只有80多部。其中《窮叔叔》、《錢與人》、《羅喜興》獲得國家級獎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