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英語詞典 - 為什麽孩子壹般都會得到表揚?比如,好玩的叫活學活用,好的叫聰明。成年人總是會遇到不同的意見或

為什麽孩子壹般都會得到表揚?比如,好玩的叫活學活用,好的叫聰明。成年人總是會遇到不同的意見或

俗話說“數十個不如中個獎”,“聰明的孩子都是吹牛”。表揚、欣賞和鼓勵孩子是家庭教育的重要藝術。對於幼兒來說,表揚這個詞似乎有點太正式了,因為《現代漢語詞典》解釋“表揚”的意思是“公開表揚好人好事”。看來孩子的行為還沒有達到那個高度,我們用“表揚”這個詞似乎更合適。

贊美是陽光和雨水。

孩子和大人壹樣,喜歡被表揚,但不喜歡被批評。妳越表揚他,他就做得越好。生活的例子證明,還不到壹歲的寶寶喜歡看別人的笑臉,喜歡聽別人的贊美。當他聽到表揚時,他會高興地拍手,並在別人的鼓勵下用面部表情和身體動作表演戲法。

父母的表揚不僅能使孩子獲得快樂的情感體驗,還能幫助孩子獲得自信,激發孩子積極的情緒和願望,是培養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形成良好人格和心理素質的重要驅動力。

可以說,適當的表揚,對於幼兒來說,就像陽光下的壹株幼苗,是光明的,是溫暖的,是成長的希望。但如果妳贊美得太多,就會把幼苗燒焦枯萎,就像炎炎夏日的烈日壹樣。我們很多父母,尤其是母親,總是對自己的獨生子女贊不絕口,經常掛在嘴邊的是“妳真偉大”、“妳真聰明”、“妳真是個好孩子”,希望借此誇壹誇孩子。然而實際效果並不理想。為什麽?

美國壹些學前教育專家專門研究過表揚這個話題。他們為幼兒園的孩子們設計了壹些非語言問題。當孩子們結束時,他們對其中壹些人說:“妳答對了八道題。妳很聰明。”對於另壹部分孩子,他們說:“妳答對了八道題,妳真的很努力。”緊接著,給這些孩子兩個新的任務讓他們選擇:壹個是更容易完成並且肯定會做得很好的任務。另壹種是很難完成的任務,可能會犯壹些小錯誤,但可以從中學習壹些重要的新技能。

接下來,專家看到,被表揚聰明的孩子中,超過壹半的人會選擇更容易完成的任務,因為他們只是想再次得到聰明的表揚,不想冒失敗或出錯的風險。而那些被表揚努力的孩子,幾乎都是選擇困難的任務,對挑戰新事物很感興趣。

這個研究告訴我們,如果妳總是表揚孩子的聰明,久而久之,他就會把所有的好成績等同於大腦聰明,以後做什麽事情都會覺得自己聰明。如果他遇到挫折,可能會判斷“我不聰明”,對學習失去興趣。所以,只有妳表揚孩子的努力,他才會明白,父母最看重的是他的努力,他願意在父母的鼓勵下加倍努力,尋求更多的挑戰。

妳是怎麽表揚孩子的?

誇孩子也是有學問的。兒童心理學家通過深入研究,把表揚和欣賞孩子的方式分為三種:

第壹種——個人取向。對孩子個人特點的贊美,常說:“妳真棒!”“妳真聰明!”。這種誇獎對孩子的影響最差。因為經常被父母以個人定向的方式表揚的孩子,在遇到新任務時,更願意選擇那些能讓自己成功的任務,來換取再次表揚,想永遠做大人眼中的聰明寶寶。他們害怕失敗,總是回避困難的任務。如果逃不掉,大部分都會放棄努力,退出。

二是過程導向。贊美孩子在完成任務過程中的努力和智慧,經常說:“妳真的很努力!”“妳的方法很好!”。這種恭維效果最好。因為孩子在聽到父母這樣的表揚後,往往不會感到有壓力,不會因為壹點小小的成功而沾沾自喜,也不會因為遇到壹次失敗而氣餒。他們能夠正確地面對失敗和錯誤,無論遇到什麽樣的困難任務,他們都會加倍努力堅持到底,並試圖用各種方法和技巧克服困難,完成任務。他們專註於提升自己的技能,不在乎自己在別人心目中的形象。

三是結果導向。表揚孩子任務的成果,經常說:“妳做得對!”“妳做得很好!”。這種恭維的效果比過程型的恭維差。因為父母只表揚孩子某個行為的成功結果,覺得好的結果最重要。“下次要是失敗了,我就傻了。”所以,當他遇到失敗時,就會變得抑郁,自我價值感降低,自信心和抗挫折能力減弱。

可以說,個體取向和結果取向的表揚方式存在嚴重不足,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家長們稱贊孩子采用了過程導向的方法,引導孩子關註完成任務的過程,肯定了孩子用腦完成任務的努力和技巧。

那麽,參考心理學家的研究,我們身邊的媽媽是如何贊美孩子的呢?

玲玲畫了壹幅“我的房子”,興奮地舉起來讓媽媽評價。玲玲的媽媽像大多數父母壹樣誇她說:“多漂亮啊!妳畫得很好。”這樣的誇獎看起來很自然,好像沒什麽不妥。但是妳仔細想想,如果妳總是這樣誇獎妳的孩子,她會有這麽大的感觸,以後也不會再相信妳的評價,或者認為畫畫很簡單,但是壹旦遇到問題,她就會懷疑自己的能力。

其實如果換壹種方式說,“妳壹定是動了腦子,受了啟發,才畫出這麽好看的顏色和線條。說說妳的想法,為什麽要在這裏畫個圈,為什麽要選綠色?”孩子會很樂意回答妳的問題,告訴妳她的繪畫過程。

用這種方法是為了強調本質,是為了評論孩子為畫畫付出的努力,而不是簡單的對事情的結局做出好壞的判斷。強調本質的表揚能激發孩子積極的行動,就像給他們繼續畫畫的動力壹樣。

*楠楠把紅棗壹顆顆從盤子裏拿出來,數著:“1,2,3……”媽媽開心地誇:“我兒子會數數了,太棒了!”聽到媽媽的誇獎,楠楠開心地又數了壹遍。其實壹般表揚孩子的意義不大。他不知道自己的行為受到了什麽鼓勵,聽了幾次就沒興趣了。壹個很好的說法是:“妳能從1數到20,妳進步很大!”這是針對孩子數數的具體行為,把對孩子的表揚具體化,表揚他克服困難的努力,幫助他建立自信心。

自信來自於征服壹些困難的事情。幼兒的成長會有很多艱難險阻。表揚他的壹個好的行為,可以讓他明白,克服壹個困難,就能取得新的進步。同時他也會逐漸意識到父母更關註他的學習過程,更關註他是否努力過,然後他會從妳的表揚中獲得更多的鼓勵和信心,勇敢面對未來更多的挑戰。

打完車戰,調皮的龍龍沒有像往常壹樣放棄,把房間弄得亂七八糟。他把所有的汽車,無論大小,都放在櫥櫃裏。媽媽大聲表揚說:“寶貝,妳真是個好孩子,好孩子!”“媽媽的本意是為了強化兒子自覺收拾東西的良好行為,但並不明確。應該直接指出,他做的事情是寶貴的,他有能力把自己的事情做好。

例如,說,“妳今天把妳的房間打掃得真幹凈。我為妳的進步感到驕傲!”“這樣既有針對性地表揚了孩子的良好行為,也有助於他知道以後該怎麽做;並有意識地選擇孩子剛剛萌發的優點的標誌進行表揚,讓他逐漸鞏固和強化偶爾的良好行為。

有針對性、有選擇地表揚孩子,是壹種教育藝術。巧妙運用這門藝術,不僅能啟發孩子,還能向他們傳達壹些非常重要的信息。比如讓亂扔玩具的龍龍明白,自覺整理玩具,保持房間幹凈整潔,是壹種良好的行為。這樣運用適當的表揚,可以讓遲到的孩子變得敏捷,膽小的孩子變得勇敢,刁蠻的孩子變得有禮貌。

當心不當表揚的後果

孩子喜歡被表揚和贊美。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說:“人性中最深的渴望是得到別人的欣賞。”適當適度的表揚可以肯定和強化孩子的良好品行,讓孩子獲得愉快的心理體驗,從而建立自信和自尊。

培養孩子的自信、自尊和積極的自我意識,是形成健康心理和人格的核心。成年人對幼兒的認可和表揚,可以幫助幼兒形成積極的自我意識和自信,體驗成功的快樂,感受自我的尊嚴和價值,使其身心和諧快樂地發展。

我們也應該看到,表揚作為壹種教育幼兒的手段,在家長的廣泛使用中存在壹些不當的問題,並造成了越來越多的不良後果。例如:

皮皮的父母非常寵愛他。平時不管他的行為是對是錯,父母總是哄著他說:“我家寶寶最棒了。”“妳真聽話。”皮皮自我意識很強,根本不理會這種話。他經常壹意孤行,缺乏自制力。在幼兒園,他很不合群。他不熱衷於參加各種活動,不喜歡思考。

皮皮的問題是父母的誇獎太廉價了。他們總是掛在嘴邊的是贊美。不管孩子做了什麽,不管是對是錯,總是“真的好”、“真的聰明”、“真的好”。時間久了,孩子對父母漫無目的的廉價表揚無動於衷,更談不上獲得榮譽感,更不會珍惜,阻礙了獨立精神的培養。

父母要知道,人的心理往往是越容易得到,越不會重視和珍惜。幼兒也是如此。沒有努力的表揚是廉價的,激勵不了他。有時候會有壹種錯誤的意識,妳做事情是為了表揚,沒有表揚我是不會做的。更可怕的是,不恰當的表揚不僅起不到教育作用,還會扭曲孩子的人格。出現以下人格傾向:

令人愉快的個性。孩子總是把父母當成“權威”,父母的評價和態度是孩子自我評價的主要標準。父母不恰當的表揚和無針對性的表揚,會讓他根據大人的好惡來調整自己的行為。為了得到更多的表揚,他會做壹些討好父母的小把戲,長此以往很容易形成討人喜歡的性格傾向。這種經常“看著別人的眼睛行事”的孩子,獨立性差,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對事物不自信,經常受他人態度和評價的影響。

b、追求完美的人格。有些家長過分誇獎孩子,讓孩子覺得自己比別人優秀,凡事都爭“第壹”,不允許別人超越自己,也不允許自己失敗。聽到別人表揚就生氣,看到自己比別人差就發脾氣。這種只聽表揚不聽批評的好勝性格,是壹種追求完美的傾向。這種性格傾向的孩子過分追求完美,經不起生活中的挫折。以後,他們會活得很累,不容易,不開心。

那麽如何強化孩子的良好行為,避免不當表揚帶來的弊端呢?除了以上強調表揚的內容要具體、有針對性、有過程性外,家長還應註意避免與其他孩子進行比較。有些家長在表揚孩子的時候,經常會說:“妳比隔壁那個聰明多了。”“妳是班上最漂亮的。”在這種影響下,孩子不由自主地形成了與人攀比的習慣,只會增加壹些不必要的麻煩和壓力。所以父母表揚孩子要拿自己和自己的進步做比較,才能讓他開心,自信。

海倫嗎?凱勒說:壹旦有了高飛的沖動,就再也不願意在地上爬了。父母適當的表揚,可以幫助孩子看到自己的長處和優勢,激發孩子奮發高飛的勇氣。讓我們為孩子註入更多的成長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