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的《詠玉樂》中有哪些歷史典故?
全部如下:1。孫仲謀:孫權,三國時的吳王,名叫仲謀,曾經建都京口。孫權(182-252)名叫鐘某。吳棟,三國時期吳國的開國皇帝。吳軍富春縣(今浙江富陽)。生於182年(廣和五年),卒於252年(太原二年)。長沙太守的次子孫堅,年輕時跟隨兄長吳侯、孫策平定江東。公元200年孫策英年早逝。臨死前對孫權說:“內政問張昭,外交問周瑜。”。孫權繼位為江東之主。2.送奴:南朝宋武帝武帝的謚號。劉裕(363年4月-422年6月)出生於德裕,號基努,漢族。他的祖籍是彭城(今江蘇徐州),後遷居京口(江蘇鎮江),是南北朝時期宋朝的創始人,史稱宋武帝。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統帥。3.《想當年》三句:劉玉兩次率金軍北伐,收復洛陽、長安。4.《元嘉》句中:元嘉是年號劉的人。曹操:魯莽。到了南宋(不是南宋),劉義隆大喜,急欲北伐,卻反而讓北魏的主公拓跋燾抓住機會,帶著騎兵群南下,兵臨長江北岸而歸,被對手重創。許山封狼:公元前119年(漢武帝開國大典第四年),霍去病遠征匈奴,消滅敵軍七萬余人,在許山封狼而歸。狼生活在徐山,在今天的蒙古。“元嘉北伐”壹詞,用來影射南宋的“隆興北伐”。5.《四十三年》句子:作者於1162年(宋高宗紹興三十二年)回到南方,寫此詞時正好是四十三年。6.河貍寺:北魏太祖拓跋燾,謚號河貍。公元450年,他反擊劉崧。兩個月的時間,兵南下,五路遠征軍齊頭並進,壹路從黃河北岸打到長江北岸。在長江北岸的瓜埠山建立了宮殿,也就是後來的河貍廟。7.神鴉:指在廟裏吃祭品的烏鴉。社鼓:祭祀時的鼓聲。南宋時,當地人只把河貍當神崇拜,不知道他曾經是皇帝的宮殿。8.廉頗:戰國時期趙國著名的士兵。《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記載廉頗被革職後去了魏國。趙王想重用他,派人去看他的身體狀況。廉頗的仇人賄賂使者,使者見廉頗和廉頗有壹桶米,十斤肉,便放在馬上,以示尚可。使者回來向趙王報告:“廉頗將軍雖老,尚好飲食,仍與大臣同坐,是第三遺。”趙王以為廉頗老了,就不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