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達遍布世界各地
攝影愛好者們都知道柯達膠卷和柯達快照。膠卷原來是壹位不懂攝影的人創造的,他本是美國紐約州羅切斯特(Rochester)城壹家銀行的職員,業余愛好攝影,他是喬治?伊斯曼(George Eastman,1854-1932)。1877年,他23歲,花了94.36美元買了照相機、鏡頭和壹些配件,花了5美元聽壹位攝影師講解照相技術,開始學習攝影。他閱讀化學教科書,購買有關攝影的書刊,從壹本英國出版的關於攝影的雜誌上讀到“論述壹種新的幹感光片比濕感光片的優越性”,就開始在他母親廚房清洗餐具的水槽中試驗制造這種幹感光片,很快就取得成功。於是他在1880年就大膽辭去銀行的工作,和壹位合夥人在壹家樂器商店的樓上壹個房間內創建了感光片公司,生產幹感光片。
所謂濕感光片是在攝影術早期出現的。最先是用蛋清調拌感光劑溴化銀(AgBr)塗敷在玻璃片上制成照相底片。1851年英國壹位攝影師阿切爾(F.S.Archer,1813-1857)改用火棉膠。火棉膠是硝酸纖維素溶解在乙醚和乙醇中的膠狀溶液(37),可以比蛋清更好地把感光劑均勻而細致地分散在玻璃片上,大大縮短了攝影的曝光時間,是攝影史上壹項創舉。但是這種感光底片只有在硝化纖維素的溶劑未揮發掉以前才能使用。因為硝酸纖維素揮發掉溶劑、幹燥後變成堅硬的固體物,其中的感光劑就失去了感光的效用。用這種感光底片攝影,特別是拍攝室外景時非常麻煩,攝影師必須背負帳蓬,到達攝影地點後首先要支起帳蓬作為暗室,在帳蓬裏調制感光劑,敷在玻璃片上,在未幹燥前裝進照相機裏攝影。這種底片就是濕感光片。
這種濕感光片雖然經過壹些人的改進,終未取得更好的效果,只是經過了20年,到1871年,英國醫生、微生物學家馬多克斯(R.L.Maddox,1816-1907)提出改用動物膠代替火棉膠把感光劑塗敷在玻璃片上。動物膠能吸收空氣中的水分並膨脹,幹燥後仍能使底片感光。這種底片就是幹感光片。
伊斯曼在1880年創建的感光片公司就是生產這種幹感光片。他抓住了時機,獲得很快的發展。但他沒有滿足於這個成績,從1884年開始又研究制作壹種輕巧、堅韌、薄而且能卷曲的攝影感光片,以取代笨重的玻璃片。他經過多次試驗,最終還是選擇了硝酸纖維素。在阿切爾利用硝酸纖維素的溶液把感光劑塗敷在玻璃片上以前,美國壹位學習醫藥的青年人梅納德就利用這種溶液塗敷刀傷的傷口,待溶劑揮發掉後留下壹層透明的薄膜,保護傷口,當時得到人們廣泛應用(37)。後來在1868年美國壹位印刷工人海厄特(37)又在這溶液中添加樟腦,制成堅硬類似象牙的材料,供制造臺球、發梳、襯衣領等(37),成為最早制成的塑料制品。這些給了伊斯曼選用硝酸纖維素制造膠片的啟發。他將硝酸纖維素的溶液塗敷在壹塊大玻璃板上,幹燥後再塗感光劑和動物膠調制成的乳膠,待幹燥後從大玻璃板上揭下來,裁剪成壹定寬度和長度的攝影底片。他稱這種底片為“剝離下來的底片”,以區別於留在玻璃片上的底片,它薄而堅韌、透明、可彎曲,就是今天攝影膠卷的雛形。
這在攝影史上又是壹項創舉。1889年8月,他生產的膠卷開始投入市場。這種膠卷正適合在他1888年設計制造的小型照相機上使用,把玻璃的感光片留給了大型的箱式照相機使用了。
伊斯曼將他設計的小型照相機命名為柯達(Kodak)。他認為這個詞在各種語言中都容易發音。現代我國出版的各種英漢詞典中都已經收集了這壹詞,作名詞解釋是“小型照相機”,作動詞解釋是“用小型照相機攝影”,也就是“拍快照”。
這種小型照相機由壹個簡單的木箱制成,整個體積是6×3.5×3.5英寸(1英寸=2.54厘米)。它裝有固定焦距鏡頭,曝光速度只有壹擋,任何人都可以用來攝影,使攝影不再是化學家們和攝影師的專業(圖14-1)。
伊斯曼的感光片公司由此改名為柯達公司,今天已遍布世界各地,北京市的許多街道上都有柯達的廣告。
膠卷的出現不僅發展了攝影,更促進了電影的發展。美國著名發明家愛迪生(Thomas Alva Edison,1847-1931)在得知伊斯曼生產出膠卷後立即匯款購買,首先制成了壹種攝影機,用膠卷連續拍攝分解動作的照片,然後放映。
其實膠卷並不是伊斯曼首先發明的。在他之前,美國壹位天主教修士古德溫(H.Goodwin,1822-1900)已經發明了,並且於1887年申請、取得專利權,1900年古德溫去世後,他的事業繼承者向柯達公司提起訴訟,12年後獲得勝訴,由柯達公司賠償500萬美元。
伊斯曼不斷改進生產膠卷的配方和技術,到20世紀初,柯達公司生產膠卷的總量已占全世界生產量的80%~90%。柯達公司的規模也在擴大,聘請了化學家,建立了實驗室,兼並了另壹些生產商。1898年以前柯達公司所用的硝酸纖維材料都是外購的,這壹年建成制造硝酸纖維素和壹些感光材料的工廠,是當時世界上制造這類產品的最大工廠。
由於硝酸纖維素易燃,因此用它制成的電影膠卷在放映過程中易出現燃燒而引起火災。不易燃的醋酸纖維素(34)出現後很快取代了硝酸纖維素。1906年柯達公司又建廠生產醋酸纖維素。在第壹次世界大戰期間(1914-1918),公司生產的醋酸纖維素不僅供自用,還供應美國和英國空軍作為制造飛機機翼防雨而堅挺的紡織材料,可見生產規模之大。
柯達公司在伊斯曼主持下不僅生產膠卷、照相機,還生產洗印照片的照相紙、顯影劑、感光劑等有關攝影所需的化學品,還生產維生素A、維生素E以及13C、15N等同位素,供應醫藥和科學研究的化學制品,更使柯達公司成為壹家化學制品公司。
伊斯曼把他的大部分財產捐獻給了教育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