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英語詞典 - 什麽是藝術 《藝術學界》 被引:0

什麽是藝術 《藝術學界》 被引:0

什麽是藝術、藝術是什麽

“現代漢詞典”說:藝術是“用形象來反映現實,但比客觀有典型性的社會意識形態。”

而就藝術是什麽這個問題的認識,通常有三種類型的觀點:

壹、從主觀認識和感受出發,認為:藝術是美的追求,藝術是自己感情的真實體現,藝術是為自己而創作,藝術是自由的等等,把自己的個性絕對化。

二、認為“藝術乃是創造,在獨特發現基礎之上的獨特創造,新的審美境界及與之相關的語言語境,新的圖式結構,乃至於新的傳統整合為壹的全方位創造”。這壹提法的實質是在形式上作文章,是對優秀傳統藝術的全面否定。此外,還有壹種只追求形式,不求內容,或把內容和形式之間的關系加以顛倒,要求內容要為形式服務的論點。

三、認為藝術是客觀世界的反映,源於現實的社會和自然景觀,但它又不是對事物的、簡單的認識和反映,而是經過人們主觀的探索、提練、剪裁和加工,采用相應的技法和工具,根據不同的需要,使用壹定形式語境構成的,形神兼備的作品。形象地傳達作者的感情,服務於他人,服務於社會。

1999年版《辭海》對藝術的內涵和外延作了解釋:

“人類以感情和想象作為特性的把握世界的壹種特殊方式,即通過審美創造活動再現現實和表現情感理想,在想象中實現審美主體和審美客體的互相對象化。具體說,他們是人們現實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形象反映,也是藝術家知覺、情感、理想、意念綜合心理活動的有機產物。作為壹種社會意識形態,藝術主要是滿足人們多方面的審美需要,從而在社會生活尤其是人類精神領域內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根據表現手段和方式的不同,可分為表演藝術(音樂、舞蹈),造型藝術(繪畫、雕塑、建築),語言藝術(文學),綜合藝術(戲劇、影視)。根據表演的時空性質,又可分為時間藝術(音樂),空間藝術(繪畫、雕塑、建築),和時空並列藝術(文學、戲劇、影視)。”

現今社會“藝術的參與者與觀察者”提出答案基本與下面所敘述相壹致。

“妳再也不能說什麽是藝術、什麽不是藝術了,那個時代早已結束。”(哲學家、藝術評論家阿瑟?丹圖)

“人們想把什麽當做藝術,藝術就是什麽東西。”(國會議員彼得?霍伊科斯特拉)

“現在已很明顯,任何東西多多少少都可當做藝術看待。”(藝術史家托馬斯?麥克艾維利)

“如今給藝術下定義這樣的事太離譜了,我想沒有人敢去做的。”(藝術史家羅伯特?羅森布拉姆)

首先讓我們回顧壹下西方藝術的發展歷程

西方藝術發展歷程

1原始社會的設計藝術

2 舊石器時代的藝術

弓箭的發明,這是在舊石器時代工具制造方面取得的最重要最偉大的成果之壹。

豐富多彩的原始冬雪碧花更是代表著原始藝術設計的最高成就,最大、最優秀的壁畫作品發現於法國南部的拉斯科和西班牙北部的阿爾米拉法國南部的拉斯科和西班牙北部的阿爾米拉法國南部的拉斯科和西班牙北部的阿爾米拉法國南部的拉斯科和西班牙北部的阿爾米拉。

3 新石器時代的藝術

巨石陣設計:西方設計源流最早表現在新石器時代,這時歐洲出現的壹種規模宏大的用巨石塊構築的建築物,最著名的遺址是英國索爾茲平原--環形巨石陣,它是用重量約20噸的巨石圈圍成的圓形結構,這些巨石圈的用途是舉行某種重大的宗教儀式的場所。

按照歐洲歷史學家的劃分,奴隸社會時期的古埃及、西亞、希臘和羅馬藝術被稱之為古典藝術。

4 兩河流域的藝術

古巴比倫現存的雕刻作品最著名的當屬漢謨拉比法典碑。

5 古代埃及藝術與設計

金字塔是埃及設計藝術發展史上的高峰,它反映了埃及人達到數學和幾何學的成就以及他們非凡的藝術才華。其中吉薩金字塔群和巨大的獅身人面像是埃及古代文明的精華。吉薩金字塔群中,最著名的是胡夫金字塔、海夫拉金字塔、門考夫拉金字塔。海夫拉金字塔前面雕刻著著名的獅身人面像,希臘人稱之為“斯芬克斯”。

埃及金字塔建築在設計上突出了金字塔高大、穩定、沈重和簡潔的效果,以宏偉的氣勢,單純、樸實的造型體現了奴隸主階級的威嚴,對世人產生壹種威懾的力量。

6 愛琴文明及愛琴藝術

7 古代希臘藝術

世界著名的雅典衛城建築群,堪稱是高度的建築技術與人的審美要求完美結合的典範。

巴底農神廟〔公元前447年〕:巴底農神廟代表了古希臘柱式藝術的最高成就,古希臘柱式有三種,即多利克式,愛奧尼克式,科林斯式,巴底農神廟的主體采用多利克柱式,既簡潔明確又莊嚴肅穆,煥發出男性蓬勃的生命力。神廟結構勻稱、比例合理,有豐富的韻律感和節奏感,高大挺拔的立柱支撐著檐部,是世界藝術史上最完美的建築典範之壹。

古希臘三種柱式:人們通常把古希臘建築中的柱子與檐部的形式、比例、相互結合所形成的程式法則稱為“柱式”,其中主要有:多利安柱式,愛奧立柱式,科林斯柱式。充分體現了三種不同的藝術風格和美學思想。它不僅是古希臘建築的基礎,也是對世界建築設計史的壹大貢獻。多利安柱式:它比例勻稱剛勁雄健而全然沒有絲毫的笨拙。柱頭剛勁挺拔、簡潔的倒立圓錐臺,柱身凹槽相交成鋒利的棱角,沒有柱礎,具有男性的陽剛之美。柱身比例粗壯,有下而上逐漸縮小,柱高為底徑的4-6倍,柱上刻有凹圓槽,槽背成棱角,柱頭比較簡單無花紋,沒有柱礎而直接立在臺基上,檐部高度與柱高的比例為1:4,柱間距月為柱高的1、2到1、5倍。愛奧立柱式:這種柱式比較秀美、華麗、輕快,柱頭是精巧柔和的0卷,柱棱上有壹小段圓面,並帶有復雜而富有彈性的柱礎,具有女性體態輕盈秀美的特征。愛奧立柱式的柱身比例修長,上下比例變化不顯著,柱高為底經的9-10倍,柱深刻有凹槽,槽背成帶狀,有多層柱礎,檐部高度與柱高比例為1:5,柱間距為柱徑的2倍。科林斯柱式:科林斯柱式除柱頭如盛漫卷草花籃的紋式外,其它各部與愛奧立柱式相同。

8 古羅馬藝術

中世紀的設計

9 拜占庭藝術設計:

拜占庭藝術設計的基本特征是喜用抽象的語言形式,熱衷於線條和色彩的運用,巧妙地體現光與色的變幻;抑制對三度空間的表現,而采用圖案化的平面造型手法,體現人物與背景間的韻律感。同時也吸取了希臘藝術中和諧、對稱、均衡等原則。

10 羅馬式藝術:

羅馬式藝術指的是十壹、二世紀的藝術,11世紀下半葉是它的成熟期,12世紀時達到鼎盛。羅馬式藝術是整個中世紀非寫實性藝術風格的高峰,它經歷了壹系列驚人的發展,出現了許多帶有地方性特色的設計形式。它首先在法國出現,然後普及到全歐洲,幾乎遍及所有不受到拜占庭藝術影響的國家。法國、西班牙和英國產生了羅馬式最典型的樣式,而在意大利羅馬式被稱之為“新拉丁”。羅馬式藝術雖然具有某些***同的傾向和特征,但沒有什麽固定的倫理或程式,而是在統壹的基礎之上按照各個地方自己確立的基本方向發展起來的,它是各個地區傳統精神和民族精神的結合。羅馬式藝術設計在總體上是為了宣泄壹種宗教激情,具有強烈的表現性,主要以教堂建築為中心,在教堂藝術上結合了其他的造型設計,形成了輝煌的建築造型和裝飾諸形式。

羅馬式教堂的拱頂是其最具有獨創性和特色的地方,拱頂主宰著建築物的整個結構,保證了各個部分的統壹。拱頂分為三種形式:搖籃式,斜坡式,穹隆式。

最著名的建築:法國的聖米歇爾教堂、英國的達勒姆教堂、意大利的比薩教堂、德國的施派爾教堂。

11 哥特式哥特式哥特式哥特式:

哥特式藝術大約在12世紀產生與法國巴黎,13世紀下半葉開始走向成熟。哥特式藝術的影響持續了幾個世紀。它本來是體現在壹種新的建築風格種,後延展為泛指12-14世紀之間包括建築、雕刻、繪畫和工藝藝術等方面服從於這種風格的壹切藝術。建築的典型特點是垂直線條的使用和尖頂的拱形結構。

最著名的建築:巴黎聖母院、亞眠大教堂、德國科隆大教堂、意大利米蘭大教堂

12 意大利的文藝復興運動:

14世紀的意大利掀起了壹場波瀾壯闊的文藝復興運動,“復興”是指古希臘與羅馬藝術和文化的“再生”。在14至16世紀,文藝復興運動傳遍了整個歐洲,許多國家先後掀起了文藝復興運動,對後來的歐洲文化藝術及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都產生了巨大影響。藝術設計在文藝復興時代確立了現實主義與人文主義的原則。文藝復興的現實主義原則開創了近代藝術史的第壹個階段,近代現實主義造型藝術語言體系,是在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實踐裏形成的。現實主義立足對人與自然的研究,發展了透視學、解剖學、比例學等科學的技法原理,探索出若幹造型語言手段,使建築設計,造型設計的技巧取得了重大突破。而其人文主義的原則徹底取代了中世紀的宗教文化,充分肯定了人的美與崇高的品質,抒發人的個性,尊重人的地位,肯定和強調人的作用,價值和創造力。藝術家依據人文主義的原則來解決美學理想的問題,即關於人的崇高使命,關於道德標準,關於人在宇宙之間,在社會中所處的地位。

布魯涅列斯奇:佛羅倫薩聖馬利亞大教堂的圓屋頂;達.芬奇最著名的作品〈〈巖間聖母〉〉、〈〈最後的晚餐〉〉、〈〈蒙娜麗莎〉〉:米開朗琪羅是羅馬卡皮托爾廣場的布局,作品〈〈夜〉〉、〈〈垂死的奴隸〉〉、〈〈大衛〉〉、〈〈摩西〉〉;拉斐爾代表作〈〈西斯廷聖母〉〉、〈〈雅典學派〉〉

13 風格主義:

在16世紀四五十年代,形成了壹種追求獨特的視覺效果和形式感的新的藝術形式,即風格主義。風格主義與人文主義理想背道而馳,脫離真實的現實而沈迷於主觀感受世界,使主觀主義的感受在藝術裏處於首要地位,最終退化成為追求新奇的矯揉造作形象上的空虛。風格主義並不是壹個地區範圍內風格協調統壹的運動,而是由壹些藝術家獨自進行的個人的實驗。他們在探索的過程中,不自覺地借鑒了所有復雜,含混,冷澀,不平衡,反自然主義的語匯,以期記錄下變化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