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莊子》以寓言托意,意蘊深邃
散文發展到戰國時期,《尚書》佶屈聱牙的記敘早已被人們屏棄,《論語》語錄體式及被荀子稱為“約而不速”(《勸學》)的《春秋》筆法也已不受青睞。各抒已見,競相爭鳴的諸子百家無不尋找便於表達自己思想的語言形式。在《孟子》、《韓非子》及其他壹些子書中就有用寓言故事講述道理的,然而就其作者對寓言運用的主動性及奇特性而言,戰國百家無過於《莊子》。
莊子選用寓言表情達意絕非偶然,而是在觀察分析了當時人們的心理狀態和接受能力之後作出的抉擇。其《天下》篇說:“以天下為沈濁,不可與莊語”。他認為天下壹般人是不喜歡抽象議論的,對人們鄭重其事地灌輸自己的思想是行不通的,於是就借助於寓言“以謬悠之說,荒唐之言,無端崖之辭”(《天下》表達自己的意旨,所以就有了“著書十余萬言,大抵寓言,人物土地,皆空言無事實”(魯訊《漢文學史鋼要》)的《莊子》。
《寓言》篇還解釋道:“寓言十九,籍外論之。親父不為其子媒。親父譽之,不若非其父者也。”莊子認為,父親不給兒子做媒人,父親稱贊兒子不如別人稱贊更令人信服,因此自己直接論述自己的大道之理,不如借用別人的語言講述更易令人信服。這就使《莊子》三十三篇,除了《天運》、《刻意》個別篇目抽象議論較多外,絕大多數篇目是用大大小小的寓言故事構成,間有少許抽象議論的。筆者粗略統計,《莊子》中有明顯故事性的寓言就達壹百六十多則。其長則千字以上,短則幾十言。描繪中時來點晴之筆。議論中常出生動形象。常行所不可不行,止所不可不止。文如行雲流水,看似散漫天際,實則有法守則。《莊子》寓言故事之多、之精,寓意之巧,前無古人。稱莊子為寓言之聖,絕非過獎。
《莊子》寓言構思之精巧,從《養生主》“庖丁解牛”的故事可見壹斑。這二百多字,把遊刃有余的庖丁的解牛,寫得活靈活現。他“手之所觸。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足奇,砉然響然,奏刀馬砉熱。莫不中音,合於桑林之舞,乃中經首之會。”文中用手、肩、足、膝的動作,四個並列分句的排比,寫出皰丁解牛技巧的高超。又用商湯時樂曲編配的“桑林之舞”和美妙動聽的堯時“鹹池”樂章作比喻,使得解牛繪聲繪形,吸引讀者非讀下去不可,也引起讀者思索:他為何能“進乎技”呢?其結尾真有壹箭雙雕之妙,它使用了文惠君贊嘆的語句:“善哉!吾聞庖丁之言,得養生焉。”這就既照應了文章的開頭“庖丁為文惠君解牛”,又使得全文歸於“養生主”這個大主題。末尾高明的點晴之筆,實在使那種在寓言之後再加上幾句議論文字說明主題的手法相形見絀。
《莊子》寓言奇巧有趣,因而受人喜愛.常被後人引用。李商隱《安定城樓》詩句:“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雛竟未休”,用了《秋水》篇中的故事:“南方有鳥,其名為鹓雛,子知之乎?夫鹓雛發於南海而飛於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於是鴟得腐鼠,鹓雛過之,仰而視之曰:“嚇”!莊子巧妙地諷剌了惠施,說他象鴟得腐鼠壹樣占據梁惠王相位,還擔心鹓雛(喻莊子)去搶哩!李商隱用此典意謂自己誌行高潔,永憶江湖歸白發,欲回天地入扁舟”,無意於永據科第祿位,竟遭嗜腐鼠者猜忌呢。這裏李商隱用了莊子寓言的本意。但更多的是,後人轉其意而用之。例如“庖丁解牛”主題在於宣傳莊子的養生之道,要人們“依乎天理”,“以無厚入有間”避免“技經肯綮”之處,就可若刀“新發於硎”,保全身心,達到養生的目的。我們完全可以從這則寓言中得到如下啟示:人們不僅要懂得客觀世界的種種現象,還要懂得並且掌握其規律,以便最大限度地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少碰釘子,使工作卓有成效,達到從必然王國向自由王國的過度。“朝三”的故事僅二十六字“狙公賦茅,曰:‘朝三而暮四’,眾狙皆怒。曰:‘然則朝四而暮三’,眾狙皆悅。”這裏莊子本為宣傳萬物齊壹,百家之間卻喋喋不休地爭論是和非,簡直象那群猴子壹樣不知“朝三暮四”與“朝四暮三”“名實未虧”。(見《齊物論》)今人用成語“朝三暮四”常指責那些心神不定,或對工作見異思遷的人。這是轉其意而用的。
還有反其意而用之的情況。眾所周知的“螳臂當車”的故事出自《人間世》篇。說的是顏闔將要做衛靈公太子的老師了,而那太子是稟天然之兇德,持殺戮以快心的惡人。顏闔請教蘧伯玉,蘧伯玉告訴他:要“戒之,慎之”。再接近他,卻不要陷進去,要符合他的某些習慣,又不能太顯露。既不能跟他同流合汙,又不能用自己的力量匡正他,如果那樣,將如螳臂當年,力不勝任。故事從側面反映出了作者對當政統治者的不滿,而又無能為力。今人用“螳臂當車”,往往有兩方面和它的本意相反;壹是擋車者“螳螂”,《莊子》裏喻正面人物與進步勢力,現常喻反面人物與落後勢力。二是擋的“對象”,《莊子》中喻惡人,惡勢力,現常喻不可阻擋的新興力量或革命形勢等。
後人對其寓言或用原意,或用轉意,或反其意而用之,這是莊子始料不及的。而正是這樣多方位多角度地運用,使莊子寓言具有了生生不已的活力。
二、語言以誇飾驚人,意境開闊
莊子善用各種修辭方式,語言的運用達爐火純青之境,尤其善於誇張描寫。寫意則意象渾厚,繪景則瑰奇非凡,狀物則活靈活現,畫人則形神畢出。
《天運》篇開頭寫道:“天其運乎?地其處乎?日月其爭於所乎?孰主張是?孰維綱是?孰居無事推而行事?這種叱咤呼天地,筆鋒指日月的問句,寫得何等闊大有氣魄。毛主席詩詞名句“問蒼茫大地,誰主沈浮?”(《泌園春·長沙》)不正是熔鑄了古典文學中深厚的意境,表現出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偉大胸襟,引發出主宰世界,改造世界的巨聲吶喊的嗎?
《逍遙遊》的意境遼遠開闊是歷代文人公認的。“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裏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是鳥也,海運則將徒於南冥。南冥者,天池也。”文章開頭寫那無風洪波百丈,溟溟無端崖的海中,鯤鵬邀遊變化。當它化而為鳥騰空而飛之時,斷絕雲氣,背負青天,垂陰布影,若天邊彌漫之雲。它向南海遷徙的時候,必奮鼓又翅,擊水三千,然後盤旋而上,高飛九萬,飛至半年。到達天池,才滿誌而息。“鯤鵬展翅,九萬裏,翻動扶搖羊角。”(毛澤東《念奴嬌·鳥兒問答》)正是化用了在十分開闊的意境中大鵬的形象,展示出無產階級革命家,不戀蓬蒿,無所畏懼,勇往真前的英雄氣魄。
《秋水》篇:“秋水時至,百川灌河。涇流之大,兩涘渚崖之間不辯牛馬。於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已。順流而東行,至於北海,東面而視,不見水端。於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嘆日:‘野語有之日:聞道百,以為莫已若者,我之謂也。’”這裏寫河水因百川之灌,涇流之大,兩岸之間,連牛馬都分辨不清,其水勢滂湃,足以使河伯欣然自喜。可是,當河伯洋洋自得東行至海,“東面而視,不見水端“,不禁望洋興嘆了。行文至此,給人以壹種大手巨筆,意境開闊之雄壯美,又予以壹張壹弛,抑揚頓挫的回環美。
《外物》篇“任公子釣魚”九十字,寫奇人巨物,大景怪聲。精用排比,極富誇飾,使人讀後驚嘆不已.“任公子為大鉤區緇,五十轄以為餌。蹲乎會稽,投竿東海。旦旦而韻,期年不得魚。已而大魚食之,牽巨鉤銣,沒而下,鶩揚而奮鬐,白波若出。海水震蕩,聲侔鬼神,憚赫千裏。任公子得若魚,離而臘之,自制河以東,蒼悟已北,莫不厭若魚者”故事說任公子用五十頭牛做釣餌,坐在會稽山;把魚竿伸到東海釣魚。壹年後,大魚吞沒了五十頭牛和魚鉤,疼得它揚起頭尾,奮其麟鬐,遂使白浪如山,洪波際日。其怪叫。更是鬼哭神嚎,憚赫千裏。把魚宰割曬成幹肉,那麽五嶺以此。三湘以東的人都能飽食此魚。這瑰奇的描寫,聲形並茂。說明了作者熟練地駕馭了浪漫主義創作方法,具有豐富、奇特的想象力。這,從《列禦寇》“莊子論葬”也可看得出來:“莊子將死,弟子欲厚葬之。莊子曰:‘吾以天地為棺槨。以日月為連壁,星辰為珠機,萬物為工賫送。吾葬具豈不備邪?何以加此!”真乃奇人奇語、幼生瑰奇之象。
莊子《逍遙遊》中寫了神人:“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膚若冰雪,淖約若處子;不食五谷,吸風飲露;乘雲氣;禦飛龍,而遊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癘而年谷熟。”真個把神人寫“神”了。他“身形”無限美好;“行動”乘雲駕龍。高超絕倫,其:“神用”則能庇護萬物,使五谷豐登。這種熔現實、希望、幻想於壹爐加以強化、美化的造神方法,對後世文學影響很大。試看,後世神魔小說中“××菩薩”“××聖母”的形象,不都有莊子“藐姑射山神人”的投影嗎?
莊子描寫險境.使人提心吊膽。人們熟悉的“運斤成風“的故事。“郢人堊慢其鼻端若蠅翼,使匠石之。匠名運斤成風,聽而之。盡堊而鼻不傷,郢人立不失容。”(《徐無鬼》)如果說由於莊子生動地描繪,使人替郢人鼻子擔心的話,那麽《田子方》篇伯昏無人的射箭更使人驚心動魄了。伯昏無人的射箭“登高山,履危石,臨百仞之淵,背逡巡,足二分垂在外。”伯昏無人踏上高山危石,下臨百丈深淵,背向深淵倒退著,有二分腳跟都垂在危石外空了。這種場合把射箭高手列禦寇嚇壞了:“汗流至踵”。這種以高山、深淵相襯描寫險境的手法,也曾被李白、蘇軾等文學家運用。李白寫蜀道之險“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飛湍瀑流爭喧逐豗,砯崖轉石萬壑雷。”(《蜀道難》)真是山高接天,深谷波漩,旦響震如雷。“使人聽此調朱顏。”蘇軾《石鐘山記》:“至莫夜月明,獨與邁乘小舟至絕壁下。大石側立千尺,如猛獸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棲鶻聞人聲亦驚起,磔磔雲霄間;又有若老人欬且笑於山谷中者,或曰此鸛鶴也。余方心動欲還,而大聲發於水上,噌吰如鐘鼓不絕。舟人大恐。”從莊子到李、蘇寫險越豐越練達,險境中的人則想來越“怕”。李、蘇還趕不上莊子的曠達呢:“伯昏無人曰:‘夫至人者。上窺青天,下潛黃泉,揮斥八極,神氣不變。”(《田子方》)這不過是莊子講“至人無已”的道理罷了,直到毛主席《七律·長征》的問世,壹掃莊子的無已而曠漫,李、蘇畏途而“心動”的恐懼心理狀態。在紅軍面前,雖有金沙天塹。大渡鐵索、千裏岷山及透迤之五嶺、氣勢磅礴的烏蒙。但“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這詩句頌揚了紅軍長征中大無畏氣概,表現了無產階級所向披靡的精神。
三、 議論犀利明快,間有諷剌之筆
《莊子》作為壹部哲學著作,雖然大抵寓言,但免不了發些議論。其中有借人物對話發表談論的,也有作者直抒胸臆的。其憤世嫉俗批判現實的議論。鋒芒畢露而又恰中肯綮,這在《外篇》《雜篇》中多見。
例如《外篇·胠篋》:“彼竊鉤者誅,竊國者為諸候,諸侯之門而仁義存焉。”“田成子壹旦殺齊君而盜其國,所盜者豈獨其國邪?並與其聖知之法而盜之。故田成子有乎盜賊之名,而身處堯舜之安。小國不敢非,大國不敢誅,十二世有齊國,則是不乃竊齊國並與其聖知之法以穿其盜賊之身乎?”上述議論,對那些以“仁義”籠絡欺騙人民,其本身正是竊國大盜的統治者,進行了猛烈的抨擊,語言何等雄辯有力!
在《雜篇·盜跖》篇中,莊子借盜跖之口痛斥對奴隸起義有非議而要來遊說的孔子“爾作言造語,妄稱文、武;冠枝木之冠,帶死牛之脅,多辭謬說,不耕而食,不織而衣,搖唇鼓舌,擅生是非,以迷天下之主,使天下學士不反其本、妄作孝弟。而僥幸於封侯富貴者也。子之罪大極重,疾走歸!”當孔子勸說盜跖受“招安”時,盜跖大怒;“…今子修文、武之道,掌天下之辯。以教後世。縫衣淺帶,矯言偽行,以迷惑天下之主;而欲求富貴焉。盜莫大於子,天下何故不謂子為盜丘,而乃謂我為盜跖?……”這裏莊子抓住儒家宣傳周公文武之道,而輕視勞動,輕視勞動人民的弱點進行了攻擊,還借盜跖之口批駁了忠君孝弟觀,認為忠臣不得好死,“世之所謂忠臣者,莫若王子比幹、伍子胥。子胥沈江,比幹剖心。”真是暴人快語,壹語破的,語勢逼人。使得“孔子再拜趨走,出門上車,執轡三失,目芒然無見,色若死灰,據軾低頭,不能出氣。”當然歷史上未必真有“盜跖斥孔”其事,但是行文的確顯現出了莊子語言的鋒芒。
另外,《莊子》不乏諷刺之筆。其諷刺,有通過比喻進行的,前面提及的“猜忌鵷雛的故事”便是。還如《列禦寇》篇,有個“曹商受賞”的故事,說宋國人曹商出使秦國,討得秦王喜歡,獎賞他上百輛車。他得意忘形地在莊子面前誇耀自己。莊子把得寵、富貴跟最骯臟的“破癰潰痤”“舐痔”相比附,說他越得寵。得車越多,幹的活就越骯臟。這反映了作者對附庸於權貴追句逐利者的蔑視。
《莊子》諷刺,也有通過諷刺對象的荒唐言行進行的。例如《外物》篇中有則“儒以詩禮發家冢”的故事。說的是大儒、小儒盜墓時還引經據典。他們壹面撬開死者之口,偷其口中珠,壹面念念有詞:“《詩》固有之曰:“青青之麥,生於陵陂。生不布施,死何含珠為?”這段文字把這兩個儒生打著《詩》《禮》的招牌,念著經做壞事而做壞事還要用念經掩護自己的醜態暴露得淋漓盡致。
四、語詞廣為流傳,澤及現代漢語
《莊子》對後世作者如稽康、阮籍、李白、曹雪芹,甚至對現代作家魯訊、郭沫若,都有壹定程度的影響。“在戰國諸子中,《莊子》給後世文學的影響是最巨的。”(《中國文學史》中國科學院文學研究所·人民文學出版社)這裏不談文學,而說作為文學工具的語言,《莊子》對後世乃至現代的影響也是深巨的。語言的其他方面姑且不論,只說其詞匯吧,《莊子》中的詞語已流傳至今。例如《逍遙遊》中的“鯤鵬”,毛主席詩詞就直接引用過多次。“君行吾為發浩然,鯤鵬擊浪從茲始。”(見《七古·送縱宇壹郎東行》)“六月天兵征腐惡,萬丈長纓要把鯤鵬縛”(見蝶戀花·從汀州向長沙)“鯤鵬展翅九萬裏,翻動扶搖羊角”。(見《念奴嬌·鳥兒問答》)還有間接引“鯤鵬”,以“大鳥”代之的。“斥鷃每聞欺大鳥,昆雞長笑老鷹飛。”(見《七律·吊羅榮恒同誌》)流傳於今的壹般詞語無法計數,而源於《莊子》有案可稽的成語,據筆者粗略統計,有220多個,意義全同的取其壹。得218個列下:
安常處順 安之若命 百舍重研 碧血丹心 苞苴竿牘 奔逸絕塵 變化無常
冰解凍釋 不近人情 不死不生 不主故常 材大難用 萇弘化碧 超軼絕塵
塵垢秕糠 沈魚落雁 瞠乎其後 蟲臂鼠肝 躊躇滿誌 椿萱並茂 辭不獲命
存而不論 大本大宗 大而無當
大方之家 盜亦有道 道在屎溺 得意忘言 得魚忘筌 車施效顰 鬥升之水 獨往獨來
歐鶴續鳧 二缶鐘惑 發硎新試 方外之人 非愚則誣 廢然而反 扶搖直上 俯仰由人
負石赴河 婦姑勃溪 附贅縣疣 肝膽楚越 膏火自煎 槁木死灰 綆短汲深 姑妄聽之
始妄言之 官正神行 鬼斧神工 害群之馬 蒿目時艱 涸轍之鮒 鶴長鳧短 厚貌深情
呼牛呼馬 華封三祝 禍福相生 雞伏鵠卵 見笑大方 劍頭壹呋 匠石運斤 失之交臂
絕聖棄智 坎井之蛙 咳睡成珠 尻輪神馬 枯木死灰 枯魚涸轍 枯魚之肆 累瓦結繩
魯莽滅裂 輪扁 輪 滿坑滿谷 茫然目失 每下愈況 夢裏蝴蝶 謬悠之說 木雞養到
木形灰心 目擊道存 目無全牛 櫛風沐雨 納履踵決 內聖外王 能者多勞 庖丁解牛
鵬程萬裏 批郤導窾 駢拇技指 其應若響 強聒不舍 竊鉤竊國 求馬唐肆 目誦五車
桑樞甕牖 色若死灰 善刀而藏 善始善終 上漏下濕 屍居龍見 視而不見 視死如生
視為畏途 壽陵失步 吮癰舐痔 送往迎來 隋侯之誅 隨者唱喁 隋珠彈雀 太倉稊米
探囊膚篋 螳臂當車 儻來之物 跳梁小醜 吐故納新 推舟於陸 吞舟之魚 妄言妄聽
望洋興嘆 畏影而走 蚊力負山 甕裏醯雞 無病自灸 播糠瞇目 夏蟲朝菌 無何有之鄉
相呴相濡 相視莫逆 效顰學步 心若死灰 心在魏闕 欣然自喜 薪盡火傳 能經鳥申
虛往實歸 虛與委蛇 學步邯鄲 延頸舉踵 僵鼠過河 搖唇鼓舌 窈窈冥冥 曳屬塗中
壹日千裏 壹飲壹啄 貽笑大方 以火救火 齒如齊貝 綽約多姿 白駒過隙 大辯不言
大惑不解 大有徑庭 呆若木雞 動中窺要 甘井先竭 槁項黃馘 姑射神人 鼓盆之戚
畫地而趨 疾風甚雨 監市履希 數米而飲 書讀五年 使蚊負山 繩墨之言 少私寡欲
如蟻附膻 捧腹西子 莫逆之交 六通四辟 勞而無功 款啟寡聞 枯形灰心 空谷足音
目大不睹 決癰潰疽 望未莫及 無始無終 息黥補劓 須眉交白 學富五車 亦步亦趨
轍鮒之急 自崖而反 大夢初醒 推拍車完斷 以強淩弱 洋洋大觀 栩栩如生 屠龍之技
儒沫涸轍 以珠彈雀 飲河滿腹 郢匠揮斥 遊刃有余 越俎代庖 運斤成風 昭然若揭
朝三暮四 支離破碎 知而不言 執而不化 至矣盡矣 踵決時見 莊周夢蝶 捉襟見肘
輪老手 足音跫然 尊古卑今 相濡以沫
以管窺天 以水救水 喜怒無常 初生之犢不怕虎
哀莫大於心死 夏蟲不可浯冰
這些成語之所以稱有案可稽。因其均可從《中國成語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7)查得,其下加點的42個成語還為《現代漢詞典》所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