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英語詞典 - 壯醫藥文化是如何發展起來的?

壯醫藥文化是如何發展起來的?

由於復雜而典型的地理環境和特殊的氣候條件,壯族聚居區創造了非常豐富的藥用資源。據1983 ~ 1987調查,廣西壯族自治區中藥材多達4623種(其中植物藥4064種,動物藥509種,礦物藥50種),居全國第二位。其中壯醫藥常用藥物709種(據《廣西民族醫藥綱要》統計)。1993以來,廣西民族醫藥研究所藥用植物資源研究室承擔了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下達的“壯醫藥資源普查與開發利用”科研項目,進壹步開展了全區壯醫藥普查,發現壯醫藥新種397個。因此,僅廣西就有1000多種壯醫藥。

壯醫藥歷史悠久。壯醫藥的壹些品種開發利用較早,同時成為著名的中藥。比如《後漢書·馬援傳》說:“出征時,交叉腳趾頭,土裏都是瘴氣。”因為經常服用薏苡仁,可以防治痢疾。然後帶回中原。薏苡仁至今仍是壯醫常用藥,也是常用中藥,盛產於壯族聚居的百色地區各縣。貴縣蘿蔔灣漢墓出土的文物中,有苦丁茶、金銀花等壹些壯醫藥的常用藥。《神農本草經》收錄的365種藥物中,包括壯族地區盛產的印規、鬼母、薏苡仁、朱砂、鐘乳石等。本書有125種“偏方”,具有“祛寒熱邪,破積治病”的作用,且多產於壯族地區。唐代新修訂的《本草》中也含有許多烈性藥,如膽囊、滑石、桂皮、茯苓、肉桂、大蒜、葫蘆素、黑石脂、鉤吻、白藤蛇黃、姜黃、蘇木、狼跋等。不壹會兒,《本草》就收錄了當時著名的壯藥解毒劑陳家白、甘家白藥,作為貢品呈獻給朝廷。

如上所述,毒藥和解毒劑的廣泛應用是壯醫藥的壹個重要特點和亮點。此外,朱砂燒汞的先進方法和田七的發現利用,也應成為壯醫藥開發利用達到壹定水平的重要標誌。

《本草經註》說朱砂出自涪陵,但其實戎州漏的,尤其是潭州產的金包砂,才是上品。宋《嶺外代答》詳細記載了壯族先民燒煉水銀的方法:“雍人煉丹砂為水銀,以鐵為上下壺,上壺盛沙,用細眼鐵板隔開,下壺盛水埋於地下, 並把第二個壺口封在地上,用熾烈的火燃燒,朱砂水化成霧狀,配以水後落下。 這種符合科學原理的密封蒸餾法,在自然科學史上也有更早的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