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法書
書法術語。指有較高藝術水平的書法作品。古代將書寫於縑楮紙帛而有法度的書法作品均稱“法書”,或稱“書”。
2、翰墨
義同”筆墨”。原指文辭。三國魏曹丕《典論·論文》:“古之作者,寄身於翰墨,見意於篇籍。”後世亦泛指書法和中國畫。《宋史·米芾傳》:“特妙於翰墨,沈著飛翥,得王獻之筆意。”
3、金石
古銅器、石刻的總稱。金,指鐘鼎銅器之類;石,指碑碣石刻之類。是撰文於金石上,記創造,勒箴銘,頌揚功德等而產生的壹種鐫刻品。
4、篆額
碑刻術語。漢代以後的各種碑刻之上端,稱碑頭或碑額,因碑額上所題字多用篆書,遂稱“篆額”。
5、篆蓋
碑刻術語。唐代的墓誌銘,通常有石蓋,因蓋上文字多用篆體,故名。
6、碑陰
碑刻術語。古代碑刻,除正面碑文外,往往將門生、故吏或出資建樹者的姓名鐫刻於背面,故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