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了解“佛教”之前,我們先要知道什麽不是佛教?在我們社會上,有許多高僧大德稱他們的事業為“宗教事業”,社會稱他們為“宗教領袖”,他們自己也這樣認同,儼然佛教是壹種宗教,這壹點,我們萬難茍同。佛教絕對不是宗教,因為,佛教沒有具備任何宗教所必要的條件。壹個具足資格的宗教,必須有下列各種條件:
1.它必須有壹個全能全知的造物主,這全能全知的造物主依照他自己的意誌,創造了宇宙萬物、六道眾生(包括人)。佛教不承認這個,佛教也沒什麽外在的造物主。
2.這個造物主,依照他的意誌操作運轉宇宙、六道眾生(包括人)。
3.任何宗教都認為人是卑微的東西,他沒有自救的能力,必須要作為沒有個人意誌的奴仆,因此,他對造物主必須稱之為“主”稱他自己為奴仆,更要做壹個好的、順從的、馴服的奴仆,以得到造物主對他的憐憫,然後才能被造物主恩準進入天堂,永不墮落。如果他不能討好造物主,那他即將受到最嚴酷的懲罰,被打下地獄,永不復出。
4.壹切的宗教,都講求兩個字,那就是“信仰”,任何宗教,妳可以和他探討辯論,但只要妳最後問到造物主時,就不可以再往下多問了,因為,造物主的意旨就是壹切,妳不可以對他有所懷疑。此時,只有“信”與“不信”的問題,信仰什麽?信仰造物主的意旨,絕對不可以對造物主提出絲毫懷疑。像這些先決條件,佛教都沒有。我們不強人信仰,只以理服人,說的口眼心服,再勸人去學——學佛的身“教”和言“教”,因為那是最好認識、覺悟真理的途徑。
5.每壹個宗教都有壹個教主,此教主自己認為他是神的代表,比如耶穌說,他不只是代表,而且是神的兒子。在回教來說,他們有穆罕默德,他是神的使者,他們都是教主,這些宗教是由他們創立的。這些宗教有他們的組織,有他們的階級、層次、職稱和領導系統,而佛教沒有,釋迦牟尼在世的時候,如果他有欲望想成為壹個教主的話,真是易如反掌。當他成道之初,就有許多國王大臣、皇親貴族、豪商巨賈、高僧大德追隨他。他在人間弘法四十九年,徒眾遍及恒河流域、上下兩岸,勢力之大,甚至於瓦解了印度最有權威的國教婆羅門教,並且從理論上摧伏了九十六種外道。當時他有極大的勢力,但是他無意成為壹個教主。他原可以輕而易舉地大占地盤,大搞宗教組織,大建廟宇,實際上他都沒有這樣做。釋迦牟尼在世時,沒有興建過壹間廟宇,樹立過壹座佛像,頒布過壹部經典,這說明,他從來沒有企圖要建立宗教系統。總而言之,佛教絕不是宗教。
有些學者也同意佛教不是宗教,他們說佛教是壹種高超哲學思想。他們錯了,佛教絕對不是哲學,何以故?
1.哲學必須依照二分法來進行分類定性。二分法的思維方式從壹開始就要搞清楚:這種哲學思想是唯心論還是唯物論;是壹元論還是多元論;是有神論還是無神論;是性善論還是性惡論。佛教既不唯心也不唯物;既非壹元亦非多元;既不屬有神論也不屬無神論;既非性善亦非性惡,因此,佛教不是哲學。
2.任何哲學思想都必須依照邏輯學來進行思維探討邏輯學的三大定律:
第壹為“同壹律”:即A就是A,B就是B。
第二為“矛盾律”:A絕不是B,B絕不是A。
第三為“排中律”:壹件事物,不可能同時既是A又是B。
哲學最基本的就是靠這三大定律來進行壹切思維推理。但是,佛教的整個思維方式卻壹腳把這三大定律給踢翻了。
佛經上說:“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又說:“煩惱即菩提”,又說:“眾生、眾生者,如來說非眾生,是名眾生”,還說:“眾生是佛,佛是眾生”。這種佛教的思維方式和哲學大異其趣,完全背道而馳,因此佛教絕不是哲學。
佛教既不是宗教,又不是哲學,那麽,佛教究竟是什麽呢?簡單的說,佛教就是那個覺悟者的言教和身教,學佛的目的,就是要學那個覺悟者的言教和身教,而從壹個不覺悟者變成覺悟者——學做佛,學做佛的人就是佛教徒。
轉自:/longyuan/wz7/WZ7_21-22.htm
唯壹能經得起科學考證的宗教“佛教”
在我們還未針對問題作出分析之前,要請您且先看看,壹些關於佛教與科學十分巧合的數據如下:
●古人普遍認為天是圓的,地是方的;佛卻說地不是方的,而是圓的,叫做“地輪”。
此事後來科學發達了,測知地的確是圓的,叫做“地球”。
●《華嚴經》和《梵網經》等記載,華藏世界,如雲似海,重重無盡。
近代世界著名的數學家和物理學家愛因斯坦,以數理證明宇宙是四度空間的連續體,認為宇宙是膨脹的,而且是極其宏大乃至無窮無盡的!他引用“相對論”來說明質量與能量所表現的壹個靜的宇宙和壹個動的宇宙,兩者間的錯綜組合,形成了變化莫測的宇宙。這與佛教所說的重重無盡的宇宙觀,相當接近。
●佛教說,百億須彌,百億日月,構成壹個三千大千世界,那只是壹佛之化土而已。
所謂“三千大千世界”,即壹千個太陽系為壹小千世界,壹千個小千世界為壹中千世界,壹千個中千世界為壹大千世界。現代的天文學家已探測到在銀河系中,有著本身發光如同太陽的恒星近十億個,依理推測應有三百億個之多。並在太陽系的空間,還有數不盡、算不清的星雲星系,而且每壹個星球都有壹或兩個衛星月球。這與佛教所說的百億須彌、百億日月的數目,可謂不謀而合。
●佛經還說,世界無量,眾生無量。
壹九六八年,英國劍橋大學天文物理學家安東尼·休伊什研究小組的成員喬斯林·貝爾,發現了自外太空發射的神秘電波訊號,這和已往星球所發出的穩定訊號不同的是,貝爾接收到的訊號是脈動的,是壹種每隔十五秒固定顯現壹次的影像。於是許多人都相信她找到了外太空生物存在的證據。根據該小組的歸納,這種脈動電波是來自距離地球二百光年(光每秒的速度二九九、八○○公裏,壹年所走的距離叫做壹光年,等於九四、五五○億公裏)的壹個自轉的星球。由於她的這個能證明外太空有生物存在的發現,使到休伊什與其指導教授馬丁·賴爾爵士獲頒壹九七四年的諾貝爾天文學獎。
●佛教把宇宙分為三界,就是欲界、色界、無色界。欲界即有淫食二欲的眾生所住的世界;色界即已無淫食二欲但還有色身的眾生所住的世界;無色界即連色身亦無但住心識於深妙禪定的眾生所住的世界。
現代科技通過電子光學望遠鏡,已可探視到太陽系之外有銀河系、銀河外系,及搜集到與我們的宇宙不同的第二宇宙(反物質宇宙)及第三宇宙(性質不明)所射出的電波,甚至已截收到來自五十億光年遠距離的星球電訊!
●人有生、老、病、死,世界也有成、住、壞、空。
英國劍橋大學的宇宙物理學家弗列德·霍助教授,曾於壹九六四年在英國皇家學會發表了壹篇論文,提出他所發現的新的重力理論,說明宇宙的起源。他認為星球與銀河系可能有開始、進化和終結,宇宙中每壹星球,在其壹生中均進行著壹種周而復始的循環,即在大爆炸之後又重新組合。此外,魯汶大學教授劉梅特爾創導而為多數科學家信服的原始爆炸學說,也認為宇宙有起源、發展和毀滅的過程。凡此種種,莫不與佛教的宇宙觀相壹致。
●有壹次,佛坐在恒河岸邊,他的弟子取了壹缽水給他,他告訴其弟子:“壹缽水中,八萬四千蟲。”
此事至到十五世紀末葉,科學家發明了顯微鏡,以之向水中壹看,這才發現裏面的確存在密密麻麻無數的小蟲(細菌)。
●最可貴的是,佛教指出宇宙壹切萬有,都是“緣起性空”。
“緣起”就是眾緣和合而生起,也就是壹切都由各種的條件組合而生而有的意思;“性空”則是說凡是依靠眾緣的組合而生而有的事物,都沒有真實的自體,緣聚則生,緣散則滅。
證諸事實,宇宙萬有,的確樣樣皆緣起性空,就以人體為例,佛教說人體乃由地(固體)、水(液體)、火(溫度)、風(氣體)四大元素所組成。現代的化學說,壹個成人的身體,是由大約16%的碳,8%的氫,3%的氮,1.5%的鈣,1%的磷,0.5%的其他原素,再加上70%的水所組成。
轉自:/f?kz=77551882 (由於字數限制,只能發這麽多了,您可以去這兒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