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ucovici有三個硬指標:噸位超過8萬噸;長度超過1000英尺;速度超過30節。在考慮了各種線路後,Iucovici決定采用漂亮的大西洋弓,即所謂的“快船弓”。這樣可以減少高速航行時的阻力。大型歐洲航運公司在造船領域擁有自己的網絡。比如卡納德的船多由克萊德班克的約翰布朗造船廠建造,白星的船多由哈蘭沃爾夫造船廠建造,北德的船多由漢堡的布洛姆沃斯建造。CGT的老搭檔聖納澤爾的Penhoet造船廠承擔了諾曼底的建造任務。
諾曼底是法國西北部著名的歷史文化區。北臨英吉利海峽,遠處是英國,面積約3萬平方公裏,海岸線600公裏。數百英裏的海岸幾乎都是懸崖峭壁,盟軍的登陸地點選在五個相對平坦的海灘。
諾曼底登陸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的壹次歷史性戰役。1944年初夏,蘇軍在東線打敗德軍已成定局。為了履行1943+01年德黑蘭會議上美英蘇三國首腦達成的協議,盟軍決定在法國諾曼底登陸,對納粹德國的軍隊發起反攻。
6月6日淩晨,在艾森豪威爾將軍的指揮下,以美國為主的盟軍,以2萬多傘兵為先導,在空軍的掩護下,以近16萬兵力從樸茨茅斯起航,橫渡英吉利海峽,壹舉突破德軍防線——“大西洋屏障”,讓德軍腹背受敵。在這次登陸行動中,盟軍出動了1,200艘戰艦,1,000架飛機,41,26艘登陸艇,804艘運輸艦,數百輛坦克和1.56萬官兵(美軍7.3萬人,英軍8.3萬人),分五路向諾曼底海灘發起猛烈進攻。登陸海灘從奧恩河的河口延伸到科坦半島的東南部。12上,盟軍登陸點已經連接。7月5日,盟軍諾曼底登陸人數達到654.38+0萬。7月24日戰役結束,盟軍投入288萬人,5300多艘戰艦,13700多架戰鬥機。德軍投入51萬兵力。戰役中,盟軍共殲滅德軍114000人,摧毀坦克2117輛,飛機245架。盟軍方面,654.38+0.22萬士兵獻身於戰場。此後,盟軍繼續向歐洲腹地推進,三個月內解放了法國、比利時等國,並入侵德國。盟軍的勝利開辟了歐洲第二戰場,加速了法西斯德國的滅亡。這場戰役也被稱為“霸王”戰役。諾曼底登陸的規模之大,戰鬥之殘酷,在人類戰爭史上都是罕見的。
為了讓人們永遠記住這段歷史,1984年,下諾曼底首府卡昂決定修建諾曼底戰役紀念館。6月1988,紀念館正式開館。博物館用各種資料向觀眾再現了44年前驚心動魄、感人至深的歷史場景。紀念館的設計者別出心裁地將其命名為“和平紀念館”。
早在1941年9月,斯大林就要求丘吉爾在歐洲開辟第二戰場,對德國實施戰略進攻,但當時美國尚未參戰,英國根本無力組織如此大規模的戰略登陸作戰。對於蘇聯的提議,英國的反應只是派小部隊進攻騷擾歐洲大陸。
1942年6月,蘇美蘇發表聯合公報,就開辟歐洲第二戰場達成充分諒解和諒解,但英國對備忘錄中的義務有所保留。
1942年7月,英美倫敦會議決定1942年秋季在北非定位登陸作戰,將歐洲第二戰場的開辟推遲到1943年上半年。然而此時蘇德戰場形勢十分嚴峻,德軍已經推進到斯大林格勒。蘇聯強烈要求英美在歐洲發起登陸作戰,以牽制德軍,減輕蘇軍壓力。英國不得不緊急派出壹支由6018人組成的突擊部隊在法國迪耶普登陸,結果慘敗,傷亡5810人,傷亡率高達96.5%。
1943 65438+10月,英美卡薩布蘭卡會議通過了上半年登陸西西裏島的決定。推遲登陸歐洲大陸至8月1943。在這次會議上,英國利用迪耶普的失敗,堅持推遲登陸歐洲大陸,理由是必須謹慎處理大規模兩棲登陸的復雜性和危險性。實際上,英國壹是想利用蘇聯與德國的鬥爭坐收漁利,二是想借助美國的力量恢復戰前大英帝國在北非和南歐的傳統勢力。當然遭到了美國的反對。作為妥協,英國同意成立英美特別計劃工作人員,制定歐洲登陸計劃。英國陸軍的上尉·摩根將軍擔任參謀長。摩根上任後立即成立了“科薩克”,這是盟軍歐洲遠征軍最高參謀部的英文縮寫。主要成員為副參謀長、美國陸軍準將將軍雷·巴克,以及陸、海、空三軍和所有與登陸有關的軍兵種代表,負責指揮歐洲大陸偷襲和騷擾行動的英國聯合作戰司令部司令蒙巴頓海軍中將也是當然成員。
1943年5月,英美華盛頓會議決定1944年5月登陸歐洲大陸,開辟第二戰場。“哥薩克”立即開始制定登陸計劃,首先確定登陸地點。根據以往登陸作戰的經驗教訓,登陸地點要滿足以下三個條件:壹是要在英國機場起飛的戰鬥機半徑範圍內,兩個航班之間的距離要盡可能短,三是附近要有壹個大港口。那麽在荷蘭弗裏斯辛根到法國瑟堡480km的海岸線上,根據這個條件,有三個地區比較適合:君士坦丁半島、加萊和諾曼底。進壹步比較,君士坦丁半島地形狹窄,難以發動大部隊,第壹次被拒絕。加萊和諾曼底各有利弊。加萊的優勢是距離英國只有33公裏,靠近德國。缺點是德軍在這裏的防禦力最強,守軍都是精銳部隊,工事完整堅固,附近沒有大港口,也缺乏內陸交通線,不利於登陸後進壹步發展。諾曼底雖然距離英國很遠,但有德軍防守薄弱,地形開闊,可以同時發動30個師的優勢,而且距離法國北部最大港口瑟堡只有80公裏。幾經權衡,“哥薩克”選擇了諾曼底,並從1943年6月26日起制定了具體方案,以“霸王”為作戰計劃代號,“海王”為相關海軍行動代號。初步計劃以三個師在卡蘭丹和卡昂之間三個寬32公裏的灘頭登陸,即奧馬哈、金、灘頭,同時空降兩個旅。由八個師組成的第二梯隊將在兩周內占領瑟堡。整個計劃中最大的問題是港口問題,即如何解決占領瑟堡前部隊的後勤補給問題。諾曼底五六月多風雨,靠搶灘登陸無法保證後勤補給,這似乎是壹個不可逾越的困難。無奈,“哥薩克”海軍的代表少將·約翰·休斯·哈麗特想起了蒙巴頓在壹次會議上的笑話:既然沒有天然港口,那就建壹個人工港口吧。因此建議制造零件,組裝成人工端口來解決問題。沒有別的辦法,他的想法被批準了。15年7月,摩根向英美參謀長聯席會議提交了“霸王”計劃大綱。
1943年8月,英美魁北克會議批準了“霸王”計劃。
1943 165438+10月,美英蘇德黑蘭會議決定在5月發動“霸王”行動1944。
1943 65438+2月,美國陸軍上將艾森豪威爾被任命為歐洲盟軍遠征軍最高指揮官,於1944 65438+10月2日抵達倫敦。艾森豪威爾看了摩根的計劃,認為正面突擊面太窄,初期進攻沒有足夠的突擊力量。他提出修正案,將正面登陸擴大到80公裏,第壹梯隊從3個師增加到5個師,登陸海灘從3個增加到5個(增加“猶他”和“利劍”海灘),空降兵從2個旅增加到3個師。這壹意見得到了最高司令部三軍司令的支持。
1944年2月,英美參謀長聯席會議批準了“霸王”計劃大綱和修改後的作戰計劃,但對登陸艦的需求也增加了。為了保證有足夠的登陸艦,英美參謀長聯席會議決定將登陸日期推遲到6月初,將原定在法國南部的登陸推遲到8月。
由於登陸日期(代號D日)被推遲到6月初,盟軍最高統帥部開始確定具體日期和時間。這是壹個復雜的協調問題。各軍兵種根據自身需求提出不同要求,陸軍要求在高潮時登陸,以減少部隊暴露在沙灘上的時間。海軍要求低潮時登陸,是為了最大限度減少障礙物對登陸艇的損害;空軍需要月光,方便空降兵識別地面目標。最後,經過深思熟慮,它科學地擬定了壹個符合高潮和低潮之間所有軍種和陸地的方案。因為五個海灘的潮汐不壹樣,所以規定了五個不同的登陸時間(代號H),D日安排在滿月的那壹天。空降時間為淩晨1點,符合上述條件。6月1944,連續只有兩組落地日。
戰役的目的是橫渡英吉利海峽,奪取法國北部的壹個戰略登陸點,為開辟歐洲第二戰場,最終打敗德國創造條件。戰役企圖在諾曼底登陸並奪取登陸場。登陸第12天,著陸點擴大到100km寬,100km深。計劃在登陸場右翼空降2名美軍傘兵,切斷德軍增援瑟堡,並在登陸部隊配合下奪取“猶他”灘頭陣地,在左翼空降1名英軍傘兵,奪取康恩運河過境點。然後第壹批8個加強營在5個灘頭登陸,建立登陸場。鞏固擴大登陸地點後,後續部隊登陸,右翼先攻占瑟堡,左翼經康恩河至聖羅。第二階段,攻陷港城、巴耶、伊茲尼、卡蘭坦。第三階段,攻占布列塔尼,挺進塞納河,直取巴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