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
馮道(882—954)中國大規模官刻儒家經籍的創始人。
字可道,自號長樂老。
漢族,五代瀛州景城(今河北交河東北)人。
歷仕後唐、後晉(契丹)、後漢、後周四朝十君,拜相二十余年,人稱官場“不倒翁”。
好學能文,主持校定了《九經》文字,雕版印書,世稱“五代藍本”,為我國官府正式刻印書籍之始。
馮夢龍(1574—1646),明末小說家,長州(今江蘇省蘇州市)人,字猶龍,又字耳猶,號翔甫、姑蘇詞奴、顧曲散人、墨憨齋主人等。
崇禎間貢生,官壽寧(今福建省壽寧縣)知縣。
他通經學,善詩文,尤工小說、詞曲;輯有《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世稱“三言”,另有《桂枝兒》、《山歌》、《平妖傳》、《新列國誌》等;創作有《雙雄記》傳奇小說,著論有《智囊》、《古今譚概》等多種。
馮子材(1818—1903)晚清抗法名將。
字南幹,號萃亭,漢族,廣西欽州人。
鹹豐間從向榮、張國梁鎮壓太平軍,同治間累擢廣西提督,中法戰起,起用為廣西關外軍務幫辦,大敗法軍於鎮南關,攻克文淵、諒山,重創法軍司令尼格裏,授雲南提督。
甲午戰爭間奉調駐守鎮江,官終貴州提督。
治軍四十余年,寒素如故。
卒謚勇毅。
馮玉祥(1882—1948),民國時期著名軍閥、軍事家、愛國將領、著名民主人士;原名馮基善,字煥章,原籍安徽巢縣(今安徽省巢湖市夏閣鎮竹柯村)人,寄籍河北保定;國民革命軍陸軍壹級上將,蔣介石之結拜兄弟。
馮國璋(1859—1919),直隸(今河北省)河間人。
北洋武備學堂畢業。
曾佐袁世凱練兵。
1903年北京成立練兵處,任軍學司正使,與王士珍、段祺瑞並稱“北洋三傑”。
辛亥革命爆發,任第壹軍總統,率領北洋軍鎮壓武昌起義。
後又鎮壓“二次革命”。
袁世凱死後,北洋軍閥內部皖、直、奉三派分化,為直系首領。
1916年當選副總統、次年代理總統。
1918年被段祺瑞脅迫下臺。
後1919年病死於北京。
馮友蘭(1895—1990),字芝生,河南南陽唐河人,著名哲學家,1924年獲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學位,歷任中州大學、廣東大學、燕京大學教授、清華大學文學院院長兼哲學系主任,西南聯大哲學系教授兼文學院院長,清華大學校務會議主席,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其哲學作品為中國哲學史的學科建設做出了重大貢獻,被譽為“現代新儒家”。
當代:
馮驥才,祖籍浙江慈溪,1942年生於天津,當代著名作家、文學家、藝術家,民間藝術工作者。
著名民間文藝家。
現任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執行副主席,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小說學會會長,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天津大學文學藝術研究院院長,《文學自由談》雜誌和《藝術家》雜誌主編,並任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央副主席,全國政協常委等職,2009年1月16日被國務院聘為國務院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