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經濟學是研究人類社會在各個發展階段的各種經濟活動和相應的經濟關系及其運行發展規律的學科。經濟學的核心思想是物質的稀缺性和資源的有效利用,可以分為兩個主要分支,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
經濟學起源於希臘色諾芬和亞裏士多德為代表的早期經濟學。經過亞當·斯密、馬克思、凱恩斯等經濟學家的發展,經濟學衍生出演化證券、行為經濟學等交叉學科。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經濟學的研究和應用越來越受到國家和人民的重視,理論體系和應用不斷完善和發展。
第二,經濟學在現代是壹門獨立的學科,是關於經濟發展規律的科學。從1776年亞當·斯密的《國富論》奠基開始,現代經濟學經歷了200多年的發展,並被應用到各個垂直領域,指導人類財富的積累和創造。
第三,經濟學是研究人類經濟活動規律,即價值創造、轉化和實現的規律——經濟發展規律的理論,分為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經濟學兩種。政治經濟學是為了突出壹個階級在經濟活動中的地位和作用,根據它所代表的階級的利益,自發地從某壹側面去研究價值規律或經濟規律,而科學經濟學則是有意識地用科學的方法從整體上研究人類經濟活動的價值規律或經濟規律。新常態經濟學是科學經濟學。經濟學的核心是經濟法。在新常態經濟學看來,資源的最優配置和最優再生只是經濟規律的發展和具體表現。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應該是資源最優配置和最優再生背後的經濟規律和經濟本質,而不是停留在資源最優配置和最優再生的層面。停留在資源最優配置和最優再生層面的是政治經濟學而不是科學經濟學。為了研究經濟發展的規律,我們必須把經濟現象作為壹個整體來研究。宏觀經濟和微觀經濟是統壹經濟中對稱的兩個方面,所以在新常態經濟範式的框架下,有宏觀經濟和微觀經濟之分,沒有宏觀經濟和微觀經濟之分。政治經濟學總是把經濟學分為宏觀經濟學和微觀經濟學。
第四,財富理論是時代最早、歷史最久、持有人數最多的經濟客體理論。古希臘和古羅馬學者的經濟思想。新古典經濟學之前的大多數經濟學家都有這種對象理論。古希臘羅馬思想家色諾芬寫了《經濟理論》壹書,專門研究家庭財富及其增長。重商主義者比他們的前輩更熱衷於研究財富。他們以財富的形態(金銀)、生成(流通領域)和增長路徑(金銀開采和對外貿易)為中心進行研究。
第五,古典經濟學家的研究對象多為財富。英國古典經濟學家威廉·配第在其著作中以如何增加國家稅收和如何增加國家財富為研究對象。他在(稅收理論)中提出了“土地是財富之母,勞動是財富之父”的著名論斷。
第六,古典經濟學大師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寫道:就是研究國家財富的性質和原因,以及財富增長的方式。大衛·李嘉圖沿襲了斯密的財富客體理論,但特別關註財富的分配。他把財富分配作為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