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漢字的數量,根據古代的字書和詞書的記載,可以看出其發展情況。
秦代的《倉頡》、《博學》、《爰歷》三篇***有3300字,漢代揚雄作《訓纂篇》,有5340字,到許慎作《說文解字》就有9353字了,晉宋以後,文字又日漸增繁。據唐代封演《聞見記·文字篇》所記晉呂忱作《字林》,有12824字,後魏楊承慶作《字統》,有13734字,梁顧野王作《玉篇》有 16917字。唐代孫強增字本《玉篇》有22561字。到宋代司馬光修《類篇》多至31319字,到清代《康熙字典》就有47000多字了。1915年歐陽博存等的《中華大字典》,有48000多字。1959年日本諸橋轍次的《大漢和辭典》,收字49964個。1971年張其昀主編的《中文大辭典》,有 49888字。
隨著時代的推移,字典中所收的字數越來越多。1990年徐仲舒主編的《漢語大字典》,收字數為54678個。1994年冷玉龍等的《中華字海》,收字數更是驚人,多達85000字。
如果學習和使用漢字真的需要掌握七八萬個漢字的音形義的話,那漢字將是世界上沒人能夠也沒人願意學習和使用的文字了。幸好《中華字海》壹類字書裏收錄的漢字絕大部分是“死字”,也就是歷史上存在過而今天的書面語裏已經廢置不用的字。
有人統計過十三經(《易經》、《尚書》、《左傳》、《公羊傳》、《論語》、《孟子》等13部典籍),全部字數為589283個字,其中不相同的單字數為6544個字。因此,實際上人們在日常使用的漢字不過六七千而已 漢語有多少成語?《中國成語大辭典》收錄22000多條(包括部分字不同而意同的成語),規模可謂龐大。成語來源,大致可以分為三類:壹類是世代相因、約定俗成的熟語。比如為了表示說話算數,不再更改或反悔,用成語表達就是“壹言為定”。第二類來源是出自前人著述,後人引用起來,形成固定詞組的。比如與上文意思相近的話,我們也可用另壹成語——“壹定不易”,語出《淮南子·主術訓》:“今夫權衡規矩,壹定而不易,不為秦楚變節,不為胡越改容”。第三類來源則出自歷史典故。比如還是上述意思,如果換成另壹成語——“壹言九鼎”,這故事意義就更深了。故事出自秦昭王十五年,秦圍趙都邯鄲,趙使平原君赴楚求救,其門客毛遂自告奮勇同往(成語“毛遂自薦”也出於此)。毛遂到楚國後對楚王曉以利害,壹番周折,楚王同意救趙。平原君因而贊揚曰:“毛先生壹至楚而使趙重於九鼎大呂。”(見《史記?平原君列傳》。九鼎大呂,古代國家的寶器。)後來就對可產生極大影響的話語,稱為“壹言九鼎”。
謝謝采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