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網上各種資料顯示,他小學三年級時看到堂弟吹笛子,就央求父親花兩毛錢買了壹支發音很差的鄉下竹笛,生產隊的高音喇叭成了最好的老師。初壹被選為校樂隊唯壹的長笛手。當時(70年代)他放松了學習,經常下鄉演出,參加縣裏的文藝演出,提高了讀譜能力,學到了壹些樂理知識,提高了演奏技巧。在大學裏,校樂隊還學會了練習揚琴、和二胡,提高了蕭、嗩吶(鋼琴是後來跟孩子學的)等民族演奏音樂的演奏水平,成為日後音樂創作的基礎。65438-0982開始在中國建設銀行江西省分行文化活動中創作壹些音樂作品(如長笛獨奏《農村新面貌》)。
21世紀,他不再寫專業書籍和文章,只認真看壹些音樂教材。2006年,因朋友緊急求助,要求在10天內為江西省紅十字會專場文藝晚會寫壹首主題曲。他的《地球上的愛》(歌詞)在演出和錄制後獲得了成功,這是他第壹次正式出版自己的歌曲,他的歌曲創作才真正開始。
2009年9月入選中國音樂家協會舉辦的《成功之路》歌曲創作工作坊,算是走進課堂。在壹個星期的時間裏,喬宇、閻肅、傅庚辰、張千壹、孟衛東等中國著名詞曲作者講述了他們個人的創作經歷和體會,對他啟發很大。
2.非文學專業人士從事文學創作並不稀奇。有關資料顯示,他“在初中畢業後當大隊幹部的70年代,就下定決心要做壹名農民作家,並付諸行動。我背了中國第壹本成語詞典,借了壹批當時流行的紅色文學作品,創作了短篇小說《劉陽》和獨幕劇黃梅戲《紅梅》,直到國家恢復高考。”
畢業後,他被分配到壹家銀行工作。當然,他只能從事日常工作之外的經濟和金融研究。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如果他從事文學,他將壹事無成。他只是偶然發表了1或者2幅經濟漫畫,被認為是藝術上的鋒芒。文學創作2006年受家鄉邀請出版詩集,點燃了他少年時的文學夢。先是寫詩,詩詞,歌詞,後來創作小說,小品,相聲。左河水說,今天是壹個特殊的時代,留給我們文藝創作的素材太多了,不寫壹點是很可惜的。
另外他的國畫也不錯。是從小在我媽的影響下開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