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è
(1)喜悅;愉快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論語·學而》
並怡然自樂。――晉·陶淵明《桃花源記》
遊人去而禽鳥樂也。――歐陽修《醉翁亭記》
君遊海而樂之,奈臣有圖國者何?――《韓非子·十過》
似與遊者相樂。――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記》
熙熙而樂。――唐·柳宗元《捕蛇者說》
予既樂其風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宋·蘇軾《超然臺記》
避其兇焰,樂我丘園。——明 陳繼儒《大司馬節寰袁公(袁可立)家廟記》
又如:快樂(感到幸福或滿意);樂嬉嬉(喜悅貌);樂悅(歡喜);樂笑(歡笑);樂胥(喜樂);樂哈哈(形容喜笑的樣子);樂好(愛好);樂誌(愉悅心誌)樂心(心裏快樂);樂利(快樂與利益);樂易(和樂平易);樂郊(樂土);樂處(快樂的所在)
(2) 安樂
逝將去女,適彼樂土。——《詩·魏風·碩鼠》
又如:樂欣(安樂歡欣);樂佚(悠閑安樂);樂安(安樂);樂郊(樂土。安樂幸福的地方);樂居(安樂的住所);樂國(安樂的地方)
(3) 樂於;安於
英雄樂業。——《資治通鑒》
人未有不樂為治平之民者也。——洪亮吉《治平篇》
亦樂生焉。——明· 劉基《誠意伯劉文成公文集》
(4)又
先生樂遊。
又如:樂助(樂意助成);樂用(樂於用命);樂士(喜愛賢士);樂育(樂於教育、培養人才);樂業(樂於本業);樂願(樂意,情願);樂成(樂於成全)
(5) 感到快樂,享受
不知太守樂其樂也。(第壹個“樂”。)——歐陽修《醉翁亭記》
(6) 笑 [laugh]
如:樂得合不上嘴;樂眼(猶笑眼);樂哈哈(形容喜笑的樣子)。
yuè
(1)音樂
樂,五聲八音總名。象鼓鞞,木其虡也。——《說文》。按,五聲八音相比而成樂。
樂者,天地之和也。夫樂者,先王之所以飾喜也。——《禮記·樂記》
伶倫作樂。——《禮記·世本》
二曰六樂,謂雲鹹韻夏濩武也。——《周禮·保氏》
以樂傳教。——《呂氏春秋·慎行論》
和樂之本。
置酒設樂。——《漢書·李廣蘇建傳》
樂將作,遂旁設壹虛坐,置琵琶於其上。——宋· 王讜《唐語林·雅量》
樂作焉。——宋· 蘇軾《石鐘山記》
又如:《樂》之五聲(指古時音樂分宮、商、角、徵、羽五音);《樂記》(《禮記》中的篇名。簡述了音樂起源及作用,是我國最早的音樂論著之壹);樂官(古代管理音樂的官員或官署);樂節(音樂的節奏與節拍);樂德(指古代音樂教育中的中、和等六種品德);樂儀(有音樂相配合的禮儀)
(2)樂器
樂既和奏。——《詩·小雅·賓之初筵》
太師搶樂,箕子拘囚。——司馬貞《索隱述贊》
又如:樂懸(指鐘、罄之類懸掛的打擊樂器);樂品(樂器);樂歌(有樂器伴奏的唱歌)
(3)樂工,精於音樂的人
樂具入奏。——《詩·小雅·楚茨》
齊人歸女樂, 季桓子受之,三日不朝, 孔子行。——《論語》
又如:樂婦(歌妓);樂人(能歌善舞的藝人);樂女(古代女樂工)
(4)姓:樂姓
樂羊子之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後漢書·列女傳》
相關詞組
1、樂不思蜀:蜀漢亡國後,後主劉禪被安置在魏國的都城洛陽。壹天,司馬昭問他想念不想念西蜀,他說“此間樂,不思蜀”(見於《三國誌·蜀書·後主傳》註引《漢晉春秋》)。後來泛指樂而忘返。
2、樂此不疲:因喜歡做某件事而不知疲倦。形容對某事特別愛好而沈浸其中。也說樂此不倦。
3、樂此不倦:樂此不彼。
4、樂觀其成:樂於看到事情的成功(通常用來表示立場):有關各方擬恢復協商,我們~。
5、樂見:動 樂於看到:喜聞~|~其成|兩岸關系改善是兩岸人民所~的。
6、樂意:① 動 甘心情願:這件事只要妳~辦,保險辦得好。
② 形 滿意;高興:妳的話說得太生硬,他聽了有些不~。
7、樂於:動 對於做某種事情感到快樂: ~助人。
8、樂園:名 ① 快樂的園地:兒童~。② 基督教指天堂或伊甸園。
9、樂子:名 ① 快樂的事:下雨天出不了門,下兩盤棋,也是個~。
② 惹人笑的事:小品演員壹上臺,就有~看了。
yuè
釋義
源自《現代漢語詞典》·第6版·商務印書館
1、音樂:奏~∣~器。2、姓。
相關詞組
源自《現代漢語詞典》·第6版·商務印書館
1、樂池:名 舞臺前面樂隊伴奏的地方,壹般位置較低,有矮墻跟觀眾席隔開。
2、樂府:名 原是漢代朝廷的音樂官署,它的主要任務是采集各地民間詩歌和樂曲。後世把這類民歌或文人模擬的作品也叫做樂府。
3、樂理:名 音樂的壹般基礎理論。
4、樂評:名 音樂評論。
5、樂音:名 有壹定頻率,聽起來比較和諧悅耳的聲音,是由發音體有規律的振動而產生的(區別於“噪音”)。
6、樂正:名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