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英語詞典 - 對聯的詞性和詞性

對聯的詞性和詞性

對聯的詞性和詞性(轉貼)

對稱美是對聯的主要特點。所謂對稱,除了層次和水平、節奏壹致之外,還要做到詞類相近、詞類對等、結構相近、詞語對等。只有這樣,作品才能達到高度的完美。反之,就不能稱之為好對聯。本文主要談對聯中的詞性對仗。

要想了解詞類問題,首先要了解詞的分類。古代詞類的劃分,在古代就已經奠定了基礎。實詞可以分為名詞、動詞、形容詞、數詞等。壹個詞屬於某壹個詞類,各種詞在壹個句子裏做什麽都有壹定的分工。現代漢語中,漢字分為十二類,分別是名詞、動詞、形容詞、數詞、量詞、代詞(實詞以上)、介詞、副詞、助詞、連詞、感嘆詞和擬聲詞(實詞以上)。古人根據詩歌的對偶規律,大致可以把詞分為九類,即名詞、形容詞、量詞、顏色詞、方位詞、動詞、副詞、虛詞、代詞,其中名詞又可以細分為十余類。這種劃分方法更適合對聯的創作。那麽如何才能做到詞性對等呢?《飄香對壘》壹書提出了“實之以實,虛之以虛”的原則。也就是說,名詞對名詞壹定要對,動詞對動詞壹定要對,形容詞對描寫語氣壹定要對,副詞對副詞壹定要對,助詞對助詞壹定要對,以此類推,都屬於自己的範疇,襯托趣味。但細分下來,每個品類內還是有很多品種的。如果名詞有專有名詞和註釋;形容詞描述大小、高度、長度、顏色、狀態等。許多不同的單詞是整齊的,有長有短,有白有黑。但是,內容決定形式。如果內容可取,可能會寬壹點。如倪青國聯的古藤書店聯盟:

綠草環繞的庭院;

十畝藤花已失古香。

其中的“房”和的“騰”是形容詞和名詞;“新綠”的“綠”是指顏色,“古香”的“香”是指氣味。雖然都是形容詞,但不是壹個範疇。從單對來看,似乎不那麽工整,但從整體聯想來看,形象鮮明,音節流暢,被壹致認為是“工對”。

相比較而言。虛詞的對偶似乎比實詞的對偶更廣。比如有時介詞可以和副詞對立,這不僅是因為虛詞的漢字相對較少,還因為這些詞和詞本身就很復雜,往往壹個詞包含幾個詞類。例如,“為”可以用作動詞、介詞、副詞、助詞,有時還可以用作連詞。向可以做名詞、介詞、動詞、副詞、連詞等。所以人們通常對虛詞要求不是很嚴格,能把虛詞做到虛詞就夠了。而感嘆詞、助詞、擬聲詞很少和介詞、副詞、連詞對立。

在註意詞類與詞類的對立的同時,也要註意相對意義的問題。什麽是語義相對性?所謂語義相對性,就是把漢字表達的同壹類型的東西放在壹起打。古人很早就註意到了這種修辭方法。特別是,名詞部分被分成許多小類,例如:

1.天文學(太陽、月亮、風、雨等。) 2.季節(白天和夜晚等。) 3.地理(山脈、河流等。)

4.官方房間(陽臺門戶等。) 5.植物(樹、桃、李等。) 6.鳥類(雞、鳥、鶴等。)

7.動物(狼、虎、馬等。) 8.魚和昆蟲(蛇、魚、螞蟻、蝗蟲等。) 9.飲食(茶、酒、食物等。)

10.器物(壺、杯、壺燈等。) 11.文具(筆、墨、紙、硯等。) 12.服裝(衣服、毛巾、皮帶等。)

13.身體(身體、精神、手腳等。) 14.人事(道德才能等。) 15.人際關系(父親、兒子、兄弟等。)

16.珍寶(金、銀、玉珠等。) 17.軍事(弓、箭、劍等。) 18.文學藝術(詩歌、書法、繪畫等。)

19.文史(經典編年史等。) 20.精神(智慧、無知、辛酸、快樂等。)

否則按其他內容分類。這裏就不贅述了。

作者按詞性排列了壹些對話,可以讓讀者更清楚:

地理對:江對海,陸對山,大陸對天,荒地對沙漠,古要塞對雄關。

天文對:冰對火,雪對霜,海對山光,星對日月,雪對太陽。

色彩對:紅色對白,紫色對稗草,黑色樺樹對楊樹,綠色竹子對綠色柳樹,墨蘭對珍珠黃。

方位對:南向北,西向東,六極八風,五湖四海,邊塞圍城。

數對:壹到二,壹百到壹千,二到三,壹千到長壽,壹棵樹到山。

花木:桃變李,菊變蘭,玫瑰變牡丹,綠變紅葉,白芷變橙。

鳥結對:鷗結對鳥,梟結對鵬,鶴結對黃鸝,杜鵑結對喜鵲,燕舞結對梟。

獸對:熊對象,馬對羊,狡兔對貪狼,獅子對老虎,牛仔對孫悟空。

魚和昆蟲配對:蜜蜂對蠓,飛蛾對昆蟲,螞蟻對魚龍,河龜對貽貝,蝴蝶對蜻蜓。

人際關系是正確的:丈夫對妻子,部長對君主,祖先對曾孫,同誌對朋友,家庭對外國親戚。

文學對:詞對賦,曲對文,五經對三分,楚辭對史記,詩詞對文心。

情感對:悲為喜,喜為唱,善為親,泉為滴水,思為善。

精神對:迷戀智慧,無知昏庸,頹廢沈淪,修身養性,刻骨銘心。

人事對:公對私,言對行,合作對競爭,命對勞力,長話對永生。

文史對:經典對歷史,古代對現在,漢後對先秦,伏羲對盤古,忠臣對昏君。

身對:臉對頭,毛對肌,口對心脾,饑對傲骨,目對畫皮。

宮殿對:建築對內閣,門對窗戶,皇室對私宅,草堂對寺廟,巨宅對正廳。

寶對:珍珠變玉,錦緞變寶,綠霏變銀,瓊瑤變瑪瑙,紫貝變金。

軍事對抗:弓對箭,將對兵,篝火對狂,楚歌對沖擊波,畫角對長城。

飲食對:茶對酒,鹽對油,瓜對米粥,佳肴對海鮮,熊掌對猴頭。

季節是對的:早晨到晚上,黃昏到早晨,白天到黃昏,中秋節到元旦,暑假到立春。

文具對:棋對紙,筆對琴,潑墨對寫字,硯對文具盒,五彩對八音。

衣服對:毛巾對腰帶,衣服對襯衫,木屐對皇冠,袈裟對繈褓,項鏈對耳環。

虛詞沒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

副詞對:歸在,歸壹般,偶爾歸頻繁,歸恰到好處,肯定歸對。

連詞對:and to and,and to or,除非to what if,雖然to what if,因為to what if。

介詞對:同反,反,因右沿,自右為因,除右。

助詞對:對,對,對,對,對,對,哦,對,對等。

感嘆號對: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哼,哈哈。

擬聲詞對:轟到哼,當到哇,叮到乒乓,鏗鏘到撲哧,嘿到崩潰。

連冕對:樓與陌相對,影與影相對,艷與媚相對,密與密相對,玉與釉相對。

在對聯的對仗類型上,有工對仗和廣對仗之分。工作對是指同類詞或相關詞是相對的。如上所述,按類別來說,是工作對。廣對偶是指詞類相同、句法結構相同的對偶。但是,這對工人不壹定是好工會,他們中的壹些人是優秀的作品。說清楚壹點,顏色對、方位對、數詞對、虛詞對、動詞對壹定要嚴格按照同類打,否則就是不匹配。尤其是動詞,如果上下連詞錯位,必然會改變結構。無論其他單詞對齊得多好,它們也是不對齊的。另外,壹些常用的名稱(如人名、地名、國家、稱謂等。)也應該嚴格反對。還有壹種所謂的相鄰對,就是類別相近的詞可以互相配對。鄰對壹般比寬對嚴格,但沒有工人整齊精確。以下類別可以對齊:

1.天文學與季節2。天文和地理。地理和宮殿

4.宮殿和器皿。器具和文具。器皿和衣物

7.衣著和飲食。文具和文學。動植物

10.身體和人事11。人際關系和代詞12。疑問代詞和副詞

13.方位和編號14。數量和顏色15。姓名和地點

16.同義詞和反義詞17。同義詞和連續性18。反義詞和連續性

19.副詞和介詞。連詞和助詞21。介詞和助詞

22.感嘆詞和助詞

名詞對

即在連詞中重用名詞,表示人名、物名、物名的詞。如:人,馬,花,月亮,天空,北京,中國,頭,今天,愛情,道德,小麥,星期天...請看:

詩詞寫梅花月;

茶聞起來像谷雨。

簡明對聯中,名詞占十分之八,只有“寫”和“煙”兩個字是動詞。作者用樸實的語言描繪了壹幅春天的畫卷,構思精巧,構思獨特,不可多得。

清末黃遵憲寫過這樣壹副對聯:

藥是當歸,花要輪換;

蟲子依然完好無損,小鳥也無可奈何。

作者用四種不同的花、鳥、草、蟲組合成壹個聯合體,意在表達他隱退後的復雜心態。“當歸”是中藥當歸,“傅玄”是中藥旋覆花,“無辜”是昆蟲的名字,“無助”是杜鵑。對聯裏的當歸,福福,天真,無奈,都是雙關語。作者在這裏想寫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這個詞所隱含的雙關。表達壹種不甘寂寞,與命運抗爭的心境。

再看著名畫家黃的對聯;

鐵石心腸,知音;

肌肉骨骼霜很可愛。

黃不僅畫得好,而且寫得壹手好對聯。對聯的意思是鐵石如梅,霜降如竹。作者巧妙地運用了名詞的作用,幹凈利落,壹絲不茍,極具可比性。

看傅山寫的壹副對聯:

竹雨松風琴韻;

茶,煙,月光,書。

這些對聯都是用名詞放入句中,卻又深具意境,不禁讓人想起“白馬秋風填北方,杏花春雨江南”的絕妙結構。可見,意境的發展如果沒有意境,再好的修辭也不會有新意。

動詞對

也就是說,動詞的作用在連詞中被重用,連詞是指陳述人或物的動作和其他活動變化的詞。如:行走、歡笑、存在、存在、飛翔、寫作、起床、向上、思想、喜怒哀樂、存在、發展等。

請看杭州鼓山鶴亭的對聯:

清水清石能出幾條魚;

人去樓空鶴不歸。

在短連詞中,動詞幾乎占了壹半,分別是out、number、go、empty(也用作動詞)和return。但選詞十分巧妙,對聯因反復運動而不雕琢,使人覺得有生氣,有意境,給人壹種纏綿、空寂、滄桑的感覺,回味無窮。

孫中山先生不僅是壹位偉大的民主革命家,也是壹位攤攤大師。早年,他寫過這樣壹副對聯:

願乘風破浪;

願讀書十年。

對聯的字裏行間,滲透著作者早年的豪情壯誌。對聯上的壹個“乘”字和壹個“破”字,表現了作者的遠大誌向和非凡精神;第二副對聯中的壹個“臉”字和壹個“讀書”字,寫出了作者刻苦學習、不懈追求的精神,準確地刻畫了作者的內心世界。

北京潭柘寺有壹幅關於彌勒佛的美麗對聯:

大肚子可以容納世界上難以容納的東西;

張嘴就笑,嘲笑世界上可笑的人。

連詞重用動詞“容”、“肖”,描寫彌勒佛大腹便便、笑容滿面的形象。第壹部分是關於外表,第二部分是關於內在情態。“容量”和“微笑”這兩個詞分別是三個字,用詞精準,富有層次感,通俗幽默,發人深省。

形容詞對

也就是說,連用時要註意形容詞的作用(形容詞代表人或事物的形狀、性質、動作和行為)。如:高、白、好、快、暖、活、誠、優...

請看賴少其為無錫黿頭渚通粉堂題寫的壹副對聯:

湖闊魚龍躍;

山裏的草和樹都是芬芳的。

在簡潔的對聯中,作者用了四個形容詞,分別是用“寬”修飾的“湖”,用“閏”修飾的“魚龍”,用“蔭”修飾的“山”,用“香”修飾的“草木”,連貫自然,適景而成,十分貼切,不加雕琢。

上海孫中山故居有壹幅孫中山寫的對聯:

滿座三千客醉;

壹劍冰封四十州。

這幅對聯在氣度上重用了“醉”“寒”兩個字,“醉”字生動地描繪了這個地方的美;第二部分用唐代詩人關修的詩。原詩為“壹劍霜降十四州”,將十四州移位,比喻決心以武力推翻帝制,建立* * *和平。這裏用“冷”比喻革命鬥爭的嚴酷。

數量詞對

數字是表示數量和順序的詞。基本數字是零、壹、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萬、壹億。組合數字有十壹、九十九、壹百八十六、五十年、二十世紀、七月壹日等。表示順序,如第壹、第二、第五和第六。

量詞表示用來計算人、事物或行為數量的單位。主要有計量單位:英尺、英寸、英裏、升、桶、千克、二等等。個體事物的單位:個體、個體、個體、根、根、空間、物種等。集體單位:單、雙、右、拼、組等。還有壹個詞叫動量詞,數量很少,比如次數、隊伍、次數、道路、次數、遭遇、行程、停靠。數量和動量經常和數字壹起使用。數詞和量詞連用時,稱為量詞,如三斤、壹對、十次等。

數詞和量詞在對聯中有著特殊的意義,主要作用有:創造意象和意境,增加對聯的難度,進行數學運算,不斷嵌入自然數。

請看蘇州休閑館聯盟:

千紅蓮花三尺水;

明月半亭風。

這幅對聯把景物描寫得很樸實,似乎沒有半句渲染。但是,如果妳仔細看,就會知道作者刻意營造了其中的意境。千朵紅蓮映襯三尺湖,壹輪明月立半亭清風。這不是壹幅美麗的風景畫嗎?其中,千花三尺壹彎半亭在對聯中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

劉攽是北宋時期的才子,博學多才。曾師從司馬光學習《子同治鑒》。有壹次,宰相王安石故意為難他,讓劉攽、劉欣然去對付壹個上聯,結果,王安石賞識他,聯曰:

北鬥七星,水在14點;

南樓孤雁月中帶影飛。

北鬥映水,剛爭十四星,孤雁飛月,隱隱約約似齊飛。對聯構思巧妙,意境優美。對聯有六個數詞,四個方位詞,不是堆砌,而是以意境取勝。

請看下壹個鏈接:

壹只孤舟,兩個商人,三四五六個水手,拉起七八個葉篷,下到九江,有十裏;

十裏之外,九裏之外,8765號,雖然花了四三年時間,只比壹年好兩天。

自然數很難連續嵌入,也很難按順序向後插入。據說聯盟的第壹部分是明朝嘉靖年間九江渡口的壹個船夫寫的,羅無言以對,於是代代相傳。第二聯是今天李榮祥做的。第二副對聯中的“九裏香”指的是壹種木材。據說有人在1943搜索這種木頭,花了壹年時間才得到。1959佛山壹老工人裝修的。因為需要這種材料,他只用了兩天就在十裏外的鄉下找到了。李榮祥聽說此事,想起往事,有感而發,樂得有底線。

請看下壹個鏈接:

世界上三分鐘的月夜;

揚州十裏小紅樓。

梁章鉅在他的《楹聯三記》中引用了《隱居的依桐》壹文:上元揚州日,賈似道鎮掛起燈籠,客摘七句作燈籠,說:“這是人間月夜,揚州壹座小紅樓在十裏之外。”很多人稱之為“切”,但“天下”壹看就對“揚州”網開壹面,都是帶正結構的名詞。“天”對“陽”無用,“世”對“揚州”不疑。

代詞對

漢語中代替名詞、動詞、形容詞、量詞、副詞的詞叫代詞。代詞分為人稱代詞:妳、我、他、我們、我們自己等。疑問代詞:誰、哪裏、什麽、怎樣、多少、多少;指示代詞:這個,那個,這裏,然後,像這樣。文言文中的虛詞“起”、“和”、“誰”也是代詞。

請看民國時期對聯大師劉士亮寫的壹副對聯,嘲諷軍閥:

妳革命,我革命,大家喊革命,問他18年死了多少條命;

男同胞,女同胞,親愛的同胞們,悼念我七千萬人,只能壹起得到這個出生。

作者用口語詩入聯,真是入木三分,切中要害。人稱代詞“妳”、“我”、“每個人”、“他”、“男”、“女”、“同胞”、“命運”在語言中運用得很巧妙,疑問代詞“多少”在每壹句中都很有力度。

太平天國翼王石達開曾為壹家理發店題對聯:

磨刀不誤砍柴工,問天下有多少個頭;

去最前線試試,看老頭怎麽做。

作者的語義雙關耐人尋味,雖然包含了謀殺。連詞以疑問的方式處理,疑問代詞“多少”“如何”運用巧妙,如向世人證明作者豪邁灑脫,符合作者的身份和心態,為對聯增色不少,被後人稱為最好的對聯。

請看金聖嘆寫的壹副對聯:

世界上真正的學者很少;

自古以來就有很多不如意。

這副對聯末尾的“多”和“少”兩個字,道出了世間兩大真理。世上讀書的人很多,真正的學者卻很少,強調“真”字。在這個世界上,“事情往往不盡如人意”,可見世道之難。兩者的類比也發人深省。

介詞對

即放在名詞、代詞或名詞性短語前面的詞,共同表示方向、時間、地點、方式、對象的意義。如:從,從,到,向,當,到,在,在(方向,地點,時間);結合、反對、同意、行動、跟隨、聯系(對象、目的);在,根據(方式);比較、追隨、相同(比較);是,讓(被動)。在古代漢語中,於、壹、於、為、所都屬於介詞的範疇。介詞在漢語中不能單獨使用,也不能重疊使用。它們必須用在名詞或代詞前。

請看周恩來寫的這副對聯:

與有勇氣的人* * *;

無字閱讀。

聯句中第壹個詞“於”、“從”的介詞,是介紹妳和誰在壹起,在哪裏讀書的道理。語言簡潔、直接、自然,給人以鮮明清晰的感覺。

請看山東曲阜的對聯:

休離國,富貴榮華;

同壹天舊,文章道德神聖。

連詞“於”、“同”、“現”、“並”都是介詞。

看下壹副對聯:

寬以待人;

嚴格要求自己。

“和”與“子”是連用的。引入“人”、“地方”等詞時,動詞“寬”、“嚴”構成結構。連詞簡潔明了,是介詞的典型例子。

副詞對

副詞用在動詞和形容詞前面,起修飾和限制作用,但不能修飾和限制名詞。如時間,頻率(已經,曾經,現在,突然,最後,總是,永久,只有,只是),程度(非常,更多,更多,最,太,更多,非常,特殊,稍微),範圍(全部,全部,總計,只有,全部,只有)。在古代文言文中,幾、有、則、也、有、可都是副詞。

請看長沙天心閣:

周圍的雲山盡收眼底;

萬家優樂最關心的。

對聯中的第五個詞“都”和“最”是副詞。在整個對聯中,“杜”字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這個字省略了,整個對聯就沒意思了。

請查看下壹個鏈接:

不說了!不能說;

那又怎樣?如果是的話。

這是為革命進步人士楊杏佛寫的挽歌。楊、宋慶齡、魯迅組織中國民權保障同盟,1933年被國民黨殺害。“不能說”是國民黨白色恐怖下發出的感慨。“如果”是作者表達自己悲憤的方式。“布克”和“孺子”都是副詞,作者巧妙地運用了副詞的功能,語言奇妙,內容含蓄,比喻深刻,表達了人們憤怒而不敢說話的社會心態。

看南通曹丁慈廉;

每個人仍然以自己的國家為恥;

白石認為公可以公。

這幅對聯是明代抗日英雄張騫所寫。對聯中的“非”和“可”是副詞,分別修飾國和人(),表示國不似國,公(指曹)可為公(對有成就的人的尊稱)。

輔助詞對

助詞是獨立性最差、意義不切實際的壹類虛詞,常用於詞、短語、句子之後起輔助作用。助詞包括結構助詞(的、的、的、所);時態助詞(了、著、過);情態助詞(妳,莫,吧,啊),此外,所,著等。也屬於助詞,在古代文言文中,直、胡、壹、也屬於助詞。雖然這樣的詞是最不獨立的,但它們在語言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有些連詞因為壹字之差,差之千裏。如果使用得當,它們可以為連詞增添色彩和趣味。

請看這幅對聯:

人民還在,國家還在,沒有南北之分;

總之,壹句話,它不是壹個東西。

這幅對聯是王湘琦為了諷刺袁世凱而寫的,被現代人奉為名聯。這幅對聯不僅采用了嵌字換義的方法,還巧妙地運用了虛詞,使對聯妙趣橫生,引人入勝。

合取對

能連接兩個詞或兩個語言單位的詞叫做連詞。如:and,and,and,with,and,and,or,and,not only,and,or,and(連詞和短語);不僅如此,雖然,既然,如果,如果,如果,只要,除非,甚至,因為,不管,不管,盡管,但是,然而,除此之外,所以,因此,因此,然後(連接句)。古漢語中,與、與、然後、乃、然等屬於連詞範疇。

請查看下壹個鏈接:

視而不見,盡管腐敗和欺騙;

我們這壹代不需要民主和自由。

這幅對聯諷刺國民黨的腐敗,扼殺民主自由。對聯中使用了連詞“雖然”和“為什麽”,在對聯中起到了壹定的作用,使對聯的雙關語氣充分發揮作用,增強了對聯的穿透力。

感嘆詞對

感嘆詞是壹個表達強烈感情的詞,或者是壹個要求回答的聲音。壹般不同於其他詞的組合,通常獨立存在於句首。在對聯中,感嘆句的使用並不廣泛,在壹般的幽默對聯中偶爾使用。

請查看下壹個鏈接:

哎,哪兒拍哪兒;

哦,他們慶祝新年。

據說這是雲南壹個村莊的土地廟對聯,作者借土地神之口表達了自己的感嘆,就像是土地神在新年來臨之際,看著人間的熱鬧景象,自言自語的寫照。作者似乎在寫土地神的孤獨心態,駁斥了人間不似仙境的迷信。

曾經有人寫過這樣壹副對聯,諷刺有兩張臉的人:母親和妻子。

我媽磕頭,唉,唉,唉;

妻子只用嘴唇示意,哦哦我,哦哦哦。

壹串簡單的語氣詞,像壹幅漫畫,生動地畫出了兩個截然不同的面孔,與“任”字和“只”字壹起,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杭州嶽飛廟裏有壹副嘲諷秦檜夫婦的對聯,上面寫著:

唉!仆人失了心,若有賢妻,何樂而不為?

嘿!女人雖然舌頭長,但不是老賊。

嶽飛廟裏有兩尊秦檜夫婦的白鐵像,跪在嶽飛的雕像前,還有人寫了這幅對聯。作者以秦檜夫婦相互負責和憤怒的語氣加入對聯,以醜化他們骯臟的靈魂。作者用語氣詞加入了對聯,壹個“唉”,壹個“吐”,生動有趣,令人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