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英語詞典 - 黃老之道的其他解讀

黃老之道的其他解讀

1,“道”的概念原指漢初的黃老;

2.“道”的概念,最初指的是儒家或儒教;魏晉時期,人們用“道”來指代我們今天所說的道教,而仍然用“道”來指代儒家或儒家。

3.道教和黃老壹直是同義概念;

4.從漢末開始,人們用黃老指代今天的道教;

5.從葛洪到寇,道家、黃老、道教逐漸成為同名概念;

6.在唐代及以後,道家、黃老、道教還是同義概念;

7.道與道的嚴格區分,是當今學術界對古代,尤其是對道教的壹種誤解;

8.漢初黃老說是因為當時黃帝是神的頭。漢末、張魯等人所走的道路是對漢初黃的繼承。今天的道教是漢初黃的延續。

9.道教和黃老都是道教。道教不僅僅是長生不老之術的傳授,而是壹個真正的人造宗教,有壹套深刻的哲學理論,高尚的政治理想,以善道為己任,與儒教、佛教並列。司馬談指出,道家“取儒、墨之善,歸納命名之法之要”,而司馬遷更多地稱這壹學派為“黃老”。在《史記》、《老子列傳》、《韓非列傳》中,司馬遷說申不害:“申子之學發源於黃老,為主刑名”;韓非說:“我喜歡刑名之學,屬黃老。”這本傳記裏也有提到莊子,但並沒有說莊子之學屬於黃老。司馬遷看到了莊子寫的十幾萬字的“無視孔子弟子,領悟老子之術”,也看到了莊子不屬於漢初的黃老,也不屬於道家,“取儒墨之善,總結名法之要”。在《史記》、《孟子》、《荀卿列傳》中,司馬遷指出沈導、田駢、介子、袁環等。”都學了黃老的道德技巧”。司馬遷把這些學習黃老道德之術的學者解讀為孟子和荀卿,因為他們具有某些老子所沒有而道家所擁有的思想傾向。

這些戰國時期的學者,在司馬遷看來,有著相同的思想傾向,都屬於“黃老”壹派,是司馬遷用自己的分類標準和自己當時的觀念追溯前代的又壹次。我們可以說黃老或道教在戰國時期就存在,但不能說黃老是在戰國時期命名的。當時有黃老,但沒有黃老;就像那時候有老人,有黃種人,但是沒有道教。所謂黃老之實,只能說部分學者中有黃老的壹些內容,但未必形成壹個更為成型和壹致傾向的學派。他們有自己漢初黃老的思想成分,但被他們更突出的思想成分掩蓋了。從現有資料可知,法家傾向在韓非和沈步海的思想中更為突出。至於沈導、介子等人,我們能找到的思想資料極其匱乏。司馬遷將上述人士劃分到《老子》、《孟子》列傳中,可以使我們大致衡量他們的思想傾向。

漢初,焦溪有個叫蓋公的人,被曹參拜為師。他說“治言靜而民定”,“治者當以黃老書”(《史記·曹郭襄世家》)。而蓋公的老師可以追溯到戰國末期擅長修《黃帝與老子》(《史記·樂毅列傳》)的公。後來,曹參以宰相身份入朝,黃老術被正式作為治國的指導思想。漢文帝即位,然後竇家人“愛黃帝老子之言,帝王將相不得不讀黃帝老子之書,尊其技”(《史記·外戚世家》)。黃老書作為當時國家的統治思想,延續了幾十年,統治黃帝和老子之言的學者也正式形成了壹個學派,即黃老學派,或者說道家學派。《史記·陳丞相世家》記載,說他有許多陰謀,這是道教所禁止的。壹方面,他說陳平“是黃帝和老子的好手法”。在司馬遷的字典裏,黃老和道家是同壹個概念,只是名稱不同。雖然後來人們更多地使用道家而非黃老壹詞,並將道家的內涵引申到先秦的莊子等人,但在漢代,甚至更長的壹段時間裏,人們仍然更多地使用黃老壹詞來指代漢初出現的、被司馬談稱為道家的學派。(參見:任《中國哲學發展史》(秦漢卷),第125和129頁,人民出版社,第198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