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英語詞典 - 為什麽 "桃之夭夭" 會演變為 "逃之夭夭" ?

為什麽 "桃之夭夭" 會演變為 "逃之夭夭" ?

《詩.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後因“桃”、“逃”同音,故以“逃之夭夭”作詼諧語,形容逃跑得無影無蹤。

《石點頭.貪婪漢六院賣風流》:“妹子想起哥哥這樣賭法,貼他不富,連我也窮,不如自尋去路,為此跟著壹個相識孤老,壹溜煙也似逃之夭夭。”

述補夭夭,原形容草木茂盛,這裏無義。逃之夭夭,原作“桃之夭夭”,後以桃、逃為諧音,便借作逃跑的詼諧說法。指逃得無影無蹤。語本《詩經·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王雨彥《辛勤的播種者》:“我們的隊伍冒著初春的風寒,先到平海街教育廳,爬進已經關閉的大鐵門,發現張道藩早已逃之夭夭。”用於行為方面。相當於溜之大吉和插翅難飛。 也作“桃之夭夭”。

逃跑謂之 “逃之夭夭”。多用於對某種事不負責任而壹走了之、壹跑了事,含有壹種詼諧或譏嘲之意。

此語緣自 《詩·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句。“桃”與 “逃”同音,因而後人將 “桃之夭夭”變化為 “逃之夭夭”。“夭夭”形容桃樹茂盛、壯美之貌,與 “逃”並無關系,因原句為 “桃之夭夭”,所以 “桃”變為 “逃”後,亦說成 “逃之夭夭”。

擴展資料:

《桃夭》讀解

《桃夭》是《詩經·國風·周南》裏的壹篇,是賀新婚歌,也即送新嫁娘歌。在新婚喜慶的日子裏,伴娘送新娘出門,大家簇擁著新娘向新郎家走去,壹路唱道:“桃之夭夭,灼灼其華……”紅燦燦的桃花比興新娘的美麗容貌,娶到這樣的姑娘,壹家子怎不和順美滿呢!

果實累累的桃樹比喻新娘將會為男家多生貴子(舊觀念多子多福),使其壹家人丁興旺。枝葉茂密的桃樹比興新娘子將使壹家如枝葉層出,永遠昌盛。通篇以紅燦燦的桃花、豐滿鮮美的桃實、青蔥茂盛的桃葉來比對新婚夫婦美好的青春,祝福他們的愛情象桃花般絢麗,桃樹般長青。

此詩運用叠章、叠句手法,每章結構相同,只更換少數字句,這樣反復詠贊,音韻繚繞;優美的樂句與新娘的美貌、愛情的歡樂交融在壹起,十分貼切地渲染了新婚的喜慶氣氛。

壹首簡單樸實的歌,唱出了女子出嫁時對婚姻生活的希望和憧憬,用桃樹的枝葉茂盛、果實累累來比喻婚姻生活的幸福美滿。歌中沒有濃墨重彩,沒有誇張鋪墊,平平淡淡,就像我們熟悉的、誰都能唱的《壹封家書》、《同桌的妳》、《小芳》壹類的歌。魅力恰恰就在這裏。

它符合天地間壹個基本的道理:簡單的就是好的。 正如女子化妝,粉黛輕施的淡妝總有無窮的神韻,沒有的地方總覺得有,有的地方總覺得沒有。濃妝艷抹,厚粉濃膏,不僅艷俗,而且拒人於千裏之外,讓人疑心厚重的脂粉底下有多少真實的貨色,或許卸下妝來是半老徐娘壹個或滿臉雀斑。

簡單是質樸,是真實,是實在,是親切,是縈繞心間不能忘卻的情思。刻意修飾是媚俗,是虛偽,是浮泛,是淺薄,是令人生厭,是古人常說的惡俗。 簡單質樸既是人生的壹種境界,也是藝術的壹種境界,並且是至高的境界。

百度百科-桃之夭夭,灼灼其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