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英語詞典 - 儲安平 斷想

儲安平 斷想

長篇小說斷想

隨著新時期文學告別“轟動”而走向平實,人們曾擔心過長篇小說命運。認為這種重量級文學品種有兩大難題:壹是現代生活節奏快,壹般讀者少有耐心閱讀長篇;二是長篇創作特別需要耐得寂寞,在文學受市場巨大影響的情況下難以保證質量。這些擔心不無道理,也確實出現了相關現象,但整體情況並非如此。

走向平實的長篇小說的創作、出版與閱讀都很活躍。創作質量並沒下滑,相反出現了壹批優秀作品。這值得我們倍加關註,對我們的整體文學發展也有深遠的啟示意義。

題材選擇的側重

通常認為“轟動效應”時代的文學選材多有中心話題,邊緣化時代的題材則是所謂“各說各話”。但長篇小說有所不同,題材多樣中又有明顯的關註重點,顯示了長篇小說關註歷史走向、時代風雲和社會嬗變的傳統追求。這顯然與文體自身的相對穩定性有關。

以歷史題材為例,這個時期的古史題材多寫著名歷史人物,如有《雍正皇帝》、《曾國藩》、《楊度》、《張居正》和《張之洞》等。但這些以人物為審美對象的作品都特別關註人與歷史的關系,意在揭示時代風雲及其歷史根源。《張之洞》成功復活了諸多歷史人物,既描述了張之洞的嘔心圖治和悲哀徒勞,清廷君臣的無能昏聵,也寫了誌士仁人的慷慨義舉,從而交織起意蘊豐富的歷史畫面。近現代題材也是如此。《白鹿原》對渭河平原50年變遷史的展示,《塵埃落定》對土司制度的描述,《檀香刑》對古老酷刑的渲染,其實都有***同的重點指向,就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追問和反思。當代歷史題材的重點捕捉更為明顯。如《躊躇的季節》、《中國1957》、《黑山堡綱鑒》和《越野賽跑》等,內容不同但關註重點卻很相近,都集中揭示了極左政治、文化專制和人性扭曲等重大歷史現象和問題根源。

現實題材也是如此。如《抉擇》、《十面埋伏》、《大雪無痕》、《人間正道》、《省委書記》和《絕對權力》的反腐描述,如《欲望的旗幟》、《蒙面之城》、《桃李》和《泥鰍》的揭示物質主義和精神迷惘,固然涉及到當下現實生活的諸多現象,但顯然特別關註了社會焦點問題和重要生活現象。

這個時期女作家的長篇小說選材同樣也是重點突出。如王安憶的《長恨歌》、皮皮的《所謂先生》、張抗抗的《作女》、鐵凝的《無雨之城》和池莉的《來來往往》等等,包括作家張潔的新作《無字》,如果說她們都在以女性的特有視角表現了新的人生體驗和新的道德思考,那麽對男權主義和女性意識的關系思考,則是這些女性作品醒目的***性特征。主體意識的張揚

傳統長篇小說看重“記錄歷史”和“再現生活”,創作主體的個人意識往往消隱其間。20世紀西方現代派作家開始進入“個人言說”。但這並非不顧歷史,而是不再“記錄歷史”並以個性意識來感受和評價歷史。我們時代的長篇小說明顯認同這種現代潮流,創作主體意識得以顯著張揚。這種個性化主體意識表現在歷史意識、價值觀念和表現手法等多方面。

從歷史意識和價值觀念看,眾多作品都顯示了個人言說特征。如《塵埃落定》、《務虛筆記》、《日光流年》、《檀香刑》和《21大廈》等,就都顯示了個人重新解釋歷史的主體意識。張承誌充滿哲理思索的《心靈史》,張煒散文化的《九月寓言》和《柏慧》,賈平凹註重文化思考的《高老莊》和《懷念狼》,韓少功別出心裁的《馬橋詞典》和《暗示》,紅柯充滿浪漫色彩的《西去的騎手》……都突出了個人理解和個人體驗。《施洗的河》、《在細雨中呼喊》、《呼吸》、《苦界》、《幻境》、《解密》和《暗算》等新潮作品,取材多樣風格各異,但主體意識的張揚都顯而易見。這些個性化作品都擺脫了以往的流行概念和傳統思維模式。

長篇小說主體意識的張揚,還顯示在藝術方式的大膽探索和豐富想象中。從上面涉及的作品看,可以說不少作家都有突出表現。如莫言就始終在堅持藝術探索和形式創新,其長篇小說在魔幻現實主義和民間形式的運用上,可以說均有不俗表現。

“個人言說”盡管還有種種不足,但畢竟表現了獨立思考和個性探索。經典意識的增強

關於長篇小說有種流行看法:經典太少。所謂“長篇泛濫”和“當代無經典”就是這意思。長篇小說產量和優秀作品的比例確實不理想,不過這要具體分析。長篇小說作者眾多而水平差異大,作品多但良莠不齊,量和質就難免反差鮮明。但對於那些專心致誌的作家,我以為不甘平庸的經典意識已很清醒。創作經典當然不易,但首先要有這種高標準追求。

認為長篇小說創作經典意識明顯增強,並非空論而有事實為證。首先,不少作家耐得住寂寞。這是經典創作和優秀作品能夠產生的必要前提。當今的文學,包括創作、出版和接受都受到市場化的影響。文學市場化是現代商業社會的正常現象,但確實也帶來了浮華喧囂和追風逐浪。令人欣慰的是我們不少作家能沈住氣,能夠潛心創作精益求精。如張潔的新作《無字》就是多年心血的煎熬,如王蒙、莫言、賈平凹、張煒、尤鳳偉和韓少功等作家就壹直在潛心長篇小說創作。他們的創作成績有目***睹。

其次,史詩性追求依然普遍。史詩性曾是傳統長篇小說經典的***同特征。我們時代的長篇小說雖然重視個人言說,但史詩性構建仍是普遍追求。只是以個性意識審視群體歷史和民族命運。不少人還認為日常敘事取代宏大敘事是現代小說流行現象,其實這在我們長篇小說創作中並不多見。即使采用也決不意味著敘事的瑣碎化和平面化。史詩性和宏大敘事依然是我們很多作家的追求,而這就是經典意識的壹種典型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