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指典制和掌故。《辭海》、《辭源》為“典故”壹詞立了兩個義項:壹是典故壹詞的古義,與現代漢語所說的“故實”有些相當,指古代的典章制度、舊事舊例。
典故的今義,《現代漢語詞典》釋作“詩文裏引用的古書中的故事或詞句”。《辭海》、《辭源》的釋法與此有類,說是“詩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來歷出處的詞語”。
適當運用典故可以增大詩詞表現力,在有限的詞語中展現更為豐富的內涵,可以增加韻味和情趣,也可以使詩詞委婉含蓄,避免平直。詩詞史上,用典故多的尤以李商隱、蘇東坡為甚。
擴展資料
用典故的好處:
1、用典可以減少文字上的累贅
因為用典的目的,即在以極少的字句來表達更多的意思,也就是要以最簡要的字句來說明很復雜,和很曲折的意思。
比如“沐猴而冠”、“揠苗助長”、“守株待兔”、“得魚忘筌”、“愛屋及屋”、“投鼠忌器”等等,每壹句成語都代表壹個典故,也都蘊含著很豐富很復雜的意義。如果我們能把有關的故實,很適當地應用到文章裏去,便可省說很多不必要的話。
2、為議論找根據:壹般人多少帶有壹點“信古”心理,我們在文章裏發議論時,拿古人的話或事實來做議論的根源,可以爭取或加強讀者的信心,而使其同意文中的見解。
劉彥和在《文心雕龍·事類篇》所說的:“據事以類義、援古以證今”,以及他所列舉書易以次歷代作者“舉人事”,“引成辭”的種種情形,也都不外乎這個道理。
3、便於比況和寄托
有些不易直率表達的意思,或者不願和不可明顯說出的話,只有用比附、隱喻、暗射、襯托種種方法來委婉代言。而對這些方法在取材上給以便利的。
4、用以充足文氣
臨文之際,遇著意盡而文氣不足的時候,可借用典的方法來濟其窮。
百度百科-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