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全國中草藥匯編》:針砂2.1拼音名Zhēn Shā。
2.2針狀砂的別名鐵粉
2.3磨針時獲得的細鐵粉的來源。
2.4棲息地分布在全國各地的針廠。
2.5化學成分含有98%以上的鐵。
2.6炮制用火和醋淬,研磨成藥。
2.7性味辛、酸、鹹、平。
2.8功能主要用於祛濕、消積、消癤、消腫。主治:黃疸、水腫、腫痛、積氣、腹脹。
2.9針砂用法用量2 ~ 3元,煎服或丸服。
2.10脾胃無濕熱蘊結者禁用。
2.11摘自《全國中草藥匯編》
3《中華本草》和《中藥大辭典》:針砂3.1出自《本草綱目》。
本草註:據《本草》雲,鐵用於治病,不入丸,不散,用於煮漿。今天,針砂和鐵精可以用肥皂染色,合並成藥丸和粉末。針砂,可染白如皂,飛散成粉,具有鐵粉等功能,煉鐵粉中也需要。針是它真正的鋼砂,可以用,很多人混在壹起都很荒唐。
3.2拼音姓名Zhēn Shā
3.3英文名needles由磨鋼針生產粉末
3.4針砂別名:鋼砂、鐵砂、鐵針砂
3.5來源:藥材的基本來源:制作鋼針時研磨的細屑。
拉丁植物、動物和礦物名稱:
收藏保管:現在多是從各針廠收集。
3.6產地分布主要產於福建上海、漳州和江蘇鎮江;其他省區也有生產。
3.7性狀鑒別本品為細粉,黑色、灰黑色或鋼灰色。不透明;具有金屬光澤。用手撚的有沙質感,不會弄臟手。重量,堅實度。輕微的呼吸和微弱的味道。重量,質量,黑色優先。
質量標誌《江蘇省中藥材標準》(1989版)規定本品含Fe不得低於96.0%。
3.8主要化學成分為鐵,其碳含量應在0.04%至0.2%範圍內。它可能含有鐵氧化物等雜質,通常還含有碳、磷、矽和硫等元素。
3.9鑒別(1)本品可用磁鐵吸起,長條狀。
(2)取本品約0.5g,置試管中,加鹽酸5ml,搖勻,溶解,靜置,取上清液65438±0ml,滴78滴亞鐵氰化鉀試液,產生深藍色沈澱;加入20%氫氧化鈉溶液5ml,出現棕色沈澱。(檢查鐵鹽)
3.10加工針砂粉:將針砂放在炭火上,用紅醋煆制,淬六七次,搗成粉末。
3.11酸味;鹹;冷;平;無毒的
3.12經絡、脾經;肝臟;大腸經絡
3.13功能主要用於寧心平肝;健脾消積;補血;利尿;消腫。主被嚇瘋了;血虛黃腫;腹瀉和痢疾;尿液水腫少;風濕痛;上腹下氣膽
3.14內服針砂用法用量:煎服,35元;還是進了藥丸,散了。外用:用藥物敷。
3.15各種博覽會1。《本草》:飛成粉末,其作用似鐵粉。
2.《本草孟府》:治黃胖。
3.《本草綱目》:清積,滿黃,平肝氣,散膽。
4.《抱神本草》:寧心平肝。
5.“本馮靜元”:治濕熱脾勞黃疸,消脾胃積滯黃疸。
6.醫林簡編:利水消腫,益心腎。
3.16摘自《中國本草》和《中藥大辭典》
針砂方子配中藥針砂hēnshāfāng卷五十四:別名:針砂水成分:針砂。適應癥:氣體消耗。用法用量:浸泡在水槽中,...
黃藥針砂丸拼音:huángyàozhēnshāwán藥方:針砂4盎司,青皮4盎司,陳皮4盎司,幹漆4盎司,黑牽牛4盎司。...
針砂魏萍粉卷八引“方旋”,名稱見《關雎方耀補》卷三:成分:針砂4兩(醋煎7次),幹漆(燒性)3元,香附3元,...
論珍砂魏萍丸“海印精衛”卷:組成:蒼術、厚樸、陳皮、甘草、針砂等分。功效:平胃氣,祛肝邪。主治:白眼,黃紅,生星雲。...
加減龍回丸和綠豆。主治:清心瀉火。主要用法用量:針砂酒:針砂壹兩,穿山甲粉壹分錢,與針砂混合壹晝夜,播山甲、...
更多的處方使用中藥針砂
中成藥大文中丸曲(炒)160克青皮(炒)60克蒼術(炒)50克針砂160克白芍(炒)50克制備方法:將上述十三味藥粉碎成粉末。...
香附丸附丸:方明:香附丸由香附1斤(小兒屎泡炒)、針砂1兩(醋炙)、厚樸5兩(姜汁炒)、甘草1兩(炒)組成。...
艾條拼音:yaoà itiá o英文:medicinalmoxaroll艾條:艾條是指含有藥物的艾條,如太太。...
金駿靈膠囊的拼音:jοnjun 1 Li ngjiāonáng中醫部頒發的標準拼音名稱jοnjun 1 Li ngjiāonáng。...
結核丸顯微鏡觀察:草酸鈣簇晶直徑10 ~ 110μ m,草酸鈣針狀晶束存在於圓形粘液細胞內或散在各處,針狀晶長1。...
更多的中成藥使用中藥針砂
古書針砂《普濟方》:【卷四十九頭門】烏髭發(附)汁。像往常壹樣洗。等待法染胡子用的針砂不多(脫離危險)。用水沖洗。以水為度。用半英寸長的柳枝來數它們...
本草綱目:針砂,平肝散膽(石珍)。附新十條。風濕腳痛:針砂、烏頭頭為末,炒勻,用棉花熨。(《方旋》)...
《本草》:【卷四五金部】鐵丸。以效果為衡量標準。我只借鐵耳朵。(雷勇方)水腫、少尿。豬苓幹用針沙醋煮炒。龍哥三錢。為了結束。洋蔥唾液研磨和敷臍。...
「雜病」:【內因】【附】黃脂檳榔、川楝子、雷丸等,食積用消食藥治療,藥裏不能有針砂,可消食積,平肝。其療效最快,其治療方法也與黃癤不同。(“醫學”...
醫學的真實故事:【第六卷】黃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