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英語詞典 - 家長對比溺愛孩子的四種表現,看看自己有沒有。

家長對比溺愛孩子的四種表現,看看自己有沒有。

在古代,壹個孩子小時候行為莽撞,父母卻從不約束。結果孩子長大了,殺了人,被判了死刑。行刑前,孩子又提出要吸媽媽的奶頭,媽媽真的解開裙子餵他,他卻咬掉了她的奶頭,哭著說:“妳要是早點管教我,今天怎麽就死了!”

復旦大學壹名上海籍本科生,居然在從家裏回學校的路上迷路了,後來被警察送回了學校。據他父親說,他從小學開始就被父母接走,迷路的那天是他人生中第壹次獨自“出遠門”!現在大部分父母都知道溺愛孩子是有害的,但是他們分不清什麽是溺愛,也不知道家裏有沒有溺愛。“溺水”在字典裏是“溺水”的意思。人被水淹死,叫“溺水”。如果父母的愛泛濫,也會“淹沒”孩子。這就是溺愛,是壹種不理智的,直接破壞孩子身心健康的愛。

以下10溺愛的形式是典型的例子:

特殊待遇

孩子在家庭中高人壹等,處處特別照顧,比如“獨食”,把好吃的放在他面前讓他壹個人享用;作為“獨生子女”,爺爺奶奶可以跳過生日,孩子過生日還得買大蛋糕送禮物...這樣的孩子覺得自己很特別,習慣了高人壹等,所以難免會變得自私,沒有同情心,不會關心別人。

太關註了

家人壹直照顧他,陪伴他。過年過節,親戚朋友來了,經常嘻嘻哈哈的。有時候大人們坐在中央圍著他,壹次次歡迎小朋友表演節目,掌聲不斷。這樣的孩子以為自己是中心,真的成了“小太陽”。家裏所有人都圍著他轉,他壹天到晚坐立不安,註意力極度分散,“人瘋”特別嚴重,連客人來了都不會說話。

容易滿足

孩子要什麽就給什麽。有些家長還會給孩子和小學生很多零花錢,讓孩子更容易滿足。這種孩子必然會養成不珍惜東西,註重物質享受,浪費金錢,不關心他人的壞性格,沒有耐心和吃苦精神。

過著懶散的生活

讓孩子不規律的吃飯,玩耍,學習,想做什麽就做什麽,睡懶覺,不吃飯,白天遊蕩,晚上看電視到很晚等等。這樣的孩子長大後缺乏上進心和好奇心,得過且過,做事壹個勁,始無止境。

祈禱和懇求。

比如壹邊哄孩子吃飯睡覺,壹邊答應孩子吃飯前給孩子講三個故事。孩子的心理是,妳越求他,他越別扭。不僅不能明辨是非,培養不出責任感和落落大方的性格,教育的威信也喪失殆盡。

把壹切掌握在自己手中

我曾經問過壹些媽媽會不會不讓孩子工作,有的居然說“我都沒時間疼了,還忍心讓孩子工作?”還有人說:“叫那個‘小東西’做事比較麻煩,我還不如幫幫他。”所以三四歲的孩子還是要餵,但是不會穿衣。五六歲的孩子還不做什麽家務,不懂勞動的樂趣和幫父母減負的責任。這樣的安排下去,他們必然會失去壹個勤勞、善良、有同情心、有能力、有上進心的孩子。這絕不是聳人聽聞。

對非常普通的事情感到驚訝/驚慌

本來“初生牛犢不怕虎”,小孩子不怕水,不怕黑,不怕摔跤,不怕生病。摔跤之後,我經常會悄悄起來繼續玩。為什麽後來有的孩子哭了?那往往是父母和爺爺奶奶造成的。孩子壹生病,就慌。溺愛的最終結果是孩子不會讓父母離開。這些孩子將被視為懦夫。

剝奪獨立

為了絕對安全,父母不讓孩子出家門,也不讓孩子和其他孩子壹起玩。更有甚者,有的孩子成了“小尾巴”,壹步也離不開父母或老人,摟著睡,挨著坐,背著走;如果妳把它放在嘴裏,妳害怕融化,但如果妳吐出來,妳害怕飛走。這樣的孩子會變得膽小無能,失去自信,產生依賴性,往往成為“看門人”,在家欺軟怕硬,在外畏首畏尾,造成嚴重的人格缺陷。

害怕哭泣

從小遷就孩子的結果,孩子不開心就用哭、睡、不吃來威脅父母。被寵壞的父母不得不哄騙、屈服、服從和遷就。怕孩子哭的父母是不稱職的父母;虐待父母的孩子會成為無情的叛逆者,在性格中播下自私、無情、任性、缺乏自制力的種子。

面對面

有時候父親帶孩子,母親保護:“別太嚴厲了,他還小。”有的家長教育孩子,奶奶會站出來說話:“不能要求太多的急迫,他大了自然會好的;妳年輕的時候,遠沒有他優秀!“當然,這樣的孩子是教不出來的!因為他沒有是非觀念,總是有“保護傘”和“庇護”,後果不僅僅是孩子性格的扭曲,有時還會造成家庭不和。

以上例子並非所有家庭都有,但同樣值得警惕的是,壹般家庭都會占據幾種溺愛,或者都有輕度表現。我們要用科學的愛來保護孩子的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