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英語詞典 - 豐南禺別傳文言文閱讀

豐南禺別傳文言文閱讀

1. 豐南禺別傳文言文翻譯

豐坊,字人叔,壹字存禮,後更名豐道生,字人翁,號南禺外史,曾經做過官,丟官後回到家裏,沈溺於讀書寫字,無所不曉,因此也目空今古,玩世不恭,放蕩不羈。 有壹個叫方仕的人,從豐坊學過寫字,後來常冒他的名,豐坊氣得不得了,恨恨地說要挖出他的眼睛來。他就不能冒充我了。下人聽了遵命而去。拿了壹對動物的眼睛來騙豐坊,說是方仕的,豐坊居然信之不疑,大大地報酬了壹番。第二天方仕來見豐坊,下人見了不想叫他進來,害怕欺騙豐坊的事情暴露,最後豐坊見到雙睛完好的方仕,嚇了壹跳,說:“聽人說妳夜裏遇到盜賊,被挖去了眼睛,現在竟然完好無損,怎麽回事?”方仕說:“夜裏我被盜賊抉去眼睛,有鬼可憐我,取死人眼放在他眼眶裏。現在雖然外表沒什麽兩樣,但是當時痛楚歷歷在目”豐坊也信了,置酒為他慶賀。

豐坊迷信,他每年壹定要召來道士設壇祭祀驅趕蚤虱,客人來拜訪他他便問:“自從設壇祭祀驅趕蚤虱,妳覺得蚤虱是不是比之前減少了?”客人回答:“是呀,確實減少了很多,我進來時還很奇怪,現在才知道原來妳家的蚤虱都跑到我家了”。豐坊迂腐,有壹回宗伯姜某請他寫墓誌銘,他撰文並作書法,可在吃姜某送來的粉羹時突然喉嚨阻塞,便大叫說姜某要毒死他。他的門僧德瞞著他拿別的紙燒了,私吞了他給的錢。豐坊是個信口開河的人。曾和別人閑聊,說起幾十年前曾在正陽門上見著鳳凰,別人不信,豐坊就指著13、4歲的書童說:“他也見著了。”

豐坊是個怪人。坊間流傳有許多故事,這只是其中壹小部分。令其在藏書史上留下“惡名”的是,因為其偽造了不少“古書”。更過分的是豐坊侮辱先儒,說朱熹要賣書糊口,便掠取新的說法,以擡高價錢,說孔子見南子(衛靈公的繼室),從而說明孔子不正派。

2. 吳順恪六奇別傳原文及翻譯

作品原文: 海寧孝廉查伊璜繼佐,崇禎中名士也。

嘗冬雪,偶步門外,見壹丐避廡下,貌殊異,呼問曰:“聞市中有鐵丐者,汝是否?”曰:“是。”曰“能飲乎?”曰:“能。”

引入發醅,坐而對飲。查已酩酊,而丐殊無酒容。

衣以絮衣,不謝,徑去。 明年,復遇之西湖放鶴亭下,露肘跣行。

詢其衣,曰:“入夏不須此,已忖酒家矣。”曰:“曾讀書識文字乎?”曰:“不讀書識字,何至為丐!”查奇其言,為具湯沐而衣履之。

詢其氏裏,曰:“吳姓,六奇名,東粵人。”問:“何以丐?”曰:“少好博,盡敗其產,故流轉江湖。

自念叩門乞食,昔賢不免,仆何人,敢以為汙!”查遽起,捉其臂曰:“吳生海內奇士,我以酒徒目之,失吳生矣!”留與痛飲壹月,厚資遣之。 六奇者,家世潮陽,祖為觀察,以摴蒱故,遂為窶人。

既歸粵,寄食充驛卒。稔知關河厄塞形勢,會王師入粵,邏者執六奇,六奇請得見大帥言事。

既見,備陳諸郡形勢,因請給遊劄數十通,散其土豪。所至郡縣,壁壘皆下,帥上其功。

十年中,累官至廣東水陸師提督。 孝廉家居,久不記憶前事,壹旦有粵中牙將叩問請謁致吳書問,以三千金為壽,邀致入粵。

水行三千裏,供帳極盛。度梅嶺,己遣其子迎候道左。

所過部下將吏,皆負籣、抱弩矢為前驅。抵惠州,吳躬自出迎,導從雜沓,擬於侯王。

至戟門,則蒲伏泥首,登堂,北面長跪[34],歷敘往事,無所忌諱。入夜,置酒高會,身行酒炙。

歌舞妙麗,絲竹叠陳,諸將遞起為壽,質明始罷。自是留止壹載,裝累巨萬。

復以三千金為壽,錦綺、珠貝、珊瑚、犀鋗之屬,不可訾計。 查既歸數年,值吳興私史之獄,牽連及之。

吳抗疏為之奏辯,獲免於難。初,查在惠州幕府,壹日遊後圃。

圃有英石壹峰,高二丈許,深賞異之。再往,已失此石。

問之,用以巨艦載至吳中矣。今石尚存查氏之家。

譯文 海寧縣的孝廉查繼佐,字伊璜,是崇禎年間的有名人士。曾經在冬季下雪天裏,他偶然走出門外,看見壹個乞丐在廊房下避風雪,相貌很奇特,查繼佐就高聲問道:“聽說集市上有個叫鐵丐的人,是不是妳呀?”乞丐回答說:“是我。”

又問:“會喝酒嗎?”田答說:“會”。查繼佐把鐵丐帶進屋內,拿出酒來,坐著對飲。

查繼佐已經喝得大醉,鐵丐卻沒有絲毫醉態。查繼佐拿棉衣給他穿上,他也沒道謝,徑直就走了。

第二年,查繼佐在西湖的放鶴亭下又遇到他,他衣服破爛,手肘都露了出來,赤腳走路。查繼佐問他那件棉衣哪去了,他說:“進入夏天不需要它,已經給酒店當酒錢了。”

查繼佐又問:“妳讀過書、識得字嗎?”鐵丐說:“沒讀過書、不識得字,怎麽落得做乞丐!”查繼佐認為他的話出奇,給他準各了熱水洗澡,並給他衣服鞋子穿。詢問鐵丐的姓氏籍貫,他說姓吳,名六奇,是廣東人。

查繼佐問:“為什麽做了乞丐?”鐵丐說:“年輕時我熱衷於賭博,敗光了自己的家產,所以流浪轉徙江湖。我想:敲門討飯,過去的賢士都免不了,我是什麽人,豈敢認為乞食是玷汙自己呢!”查繼佐急忙站起來,握住他的臂膀說:“ 吳 君是天下奇才,我卻把妳當作酒徒看待,真是錯待了 吳 君啊!”查繼佐把吳六奇留在家中痛快地喝了壹個月的酒,送給他豐厚的財物,讓他回鄉去。

六奇祖籍在潮陽,祖父做個道員,六奇因為賭博的緣故,才成為貧寒人。他回廣東後,在驛站當役卒混碗飯吃。

他非常熟悉了解山川扼要險峻地段的地理形勢,正當王師進軍廣東時,巡邏的士卒捉拿了六奇,六奇請求能面見最高將領商談事情。與大帥見面後,他詳細陳述了各郡的情況,於是請求大帥給他幾十份空白文書,散發給各郡的豪強豪紳。

清軍所到的郡縣,堡壘都被攻克了,大帥向上奏報了六奇的功勞。十年中,六奇連續升官,直做到廣東水陸師提督。

查繼佐在家鄉居住,早已不記得以前與六奇交往的事了。壹天,有壹名廣東來的牙將打聽到他家,請求拜見,他帶來吳六奇的書信和問候,用三千兩銀子為進見禮,並邀請查繼佐到廣東去。

從海寧到廣東,水行三千裏,沿途的接風、送行宴會極為盛大熱鬧。度過大庾嶺時,吳六奇已派兒子在道路左邊迎接等候。

到了家門口,吳六奇就爬在地上磕頭,進入正廳,他面向北方並且直身而跪,壹件件敘述往事,沒有忌諱。夜晚,六奇擺酒舉行豐盛宴會,親自給查繼佐敬酒上菜。

席上歌舞美妙,各種樂器合奏,各位將領壹個接壹個地站起來給查繼佐敬酒,直到天亮才散席。從此,查繼佐在六奇家居住了壹年,行裝積累到極大的數目。

六奇又用三千兩銀子為查繼佐做壽禮,送給他的錦緞、珠寶、珊瑚、犀角、象牙之類的財寶更是多的無法計算。 當初,查繼佐在惠州吳六奇幕府時,有壹天遊賞後花園,園裏有壹塊美如玉的石頭,查繼佐深為贊賞,認為這石頭非常奇特。

再次去後花園,這塊石頭卻不見了。查繼佐打聽它的下落,才知道吳六奇已經用大船把這塊石頭運到浙江海寧去了。

如今石頭仍然保存在查家。

3. 雜詩明豐坊翻譯成現代文

雜詩明豐坊孤松挺穹壁,下臨萬裏波。

激湍嚙其根,驚飈撼其柯。紛紛穴赤蟻,裊裊纏青蘿。

群攻未雲已,生意當如何。嚴霜壹夕墜,高標復嵯峨。

君子固窮節,感慨成悲歌。題解《雜詩》,五言古風,押歌韻。

詩題壹作“離詩”。作者豐坊(1492 -1563),字人叔,壹字存禮,後更名道生,更字人翁,號南禺外史。

明朝書法家、篆刻家、藏書家,鄞縣(今浙江寧波)人。豐坊玩世不恭,不拘法理,性情孤僻。

嘉靖二年(1523)進士及第,被委任為南京吏部考功主事。仕至禮部主事。

“改南考功主事,因吏議免官”。豐坊晚年窮困潦倒,寄居於寺廟,病逝於僧舍。

為人逸出法紀外,而書學極博,五體並能。諸家自魏、晉及明靡不兼通規矩,盡從手出。

工於執筆,以故其書大有腕力。唯喜用枯筆,稍乏風韻。

尤擅草書。故宮博物院有其嘉靖二十壹年(1542)草書詩卷。

嘉靖四十壹年(1562)書《古詩十九首》卷。家藏古碑刻甚富,臨摹亂真,為人撰定法書,以真易贗、不可窮詰。

工篆刻,善畫山水,不師古人,自成壹家,兼寫花卉。豐氏原為鄞縣大姓,歷代為官,代出聞人。

豐坊自己博學工文,尤精書法,家有萬卷樓,藏書數萬卷,負郭田千余畝,盡鬻以購法書名貼,又常夜以繼日,心摹手追,故書學極博,五體並能,晚年更是潦倒於書淫墨癖之中。黃宗羲《豐南禺別傳》曾對他有很形象的描寫:“讀書註目而視,瞳子嘗墮眶外半寸,人有出其左右,不知也。”

豐坊不善治家理財,故後來家財喪失殆盡,其萬卷樓藏書中的宋槧和寫本,為門生輩竊去十之有六,後又不幸遭大火,故所存佳本已無多。豐坊原與天壹閣範欽交往頗深,早時範欽曾從萬卷樓抄書,豐坊亦曾為範欽作《藏書記》,故萬卷樓劫余之書盡售與天壹閣,也就是順理成章之事了。

傳世書作以草書為主,有草書《砥柱行》《草書七絕》、《自書詩》和楷中帶草的《逍遙遊》等,另著有《藏書記》《書訣》《〈易〉辯》《古書世學》《〈魯詩〉世學》《〈春秋〉世學》《〈詩〉說》《萬卷樓遺集》等。詩意孤生的松樹挺立在高高的崖壁上,崖壁下面正對著的是萬裏的水波。

急速奔流的江水侵蝕著孤松的根,驚天怒海的狂風搖撼孤松的樹枝。林下地上洞穴內很多紅色的螞蟻,纖長柔美的松蘿纏繞著高挺的樹。

猛烈的冷風從四面八方攻擊不止,山林中茂密草木的生命力會怎樣?凜冽的濃霜壹夕之間就降臨人間,那些高挺的樹木仍然是高聳入雲。君子壹直固守著貧賤窮困的高節,憤激慷慨的情緒變成了悲壯的歌。

註釋1、孤松:單獨生長的松樹。晉陶潛《歸去來兮辭》:“景繄繄以將入,撫孤松而盤桓。”

唐張說《遙同蔡起居偃松篇》詩:“清都眾木總榮芬,傳道孤松最出群。”2、穹壁:高高的崖壁。

3、下臨:下對;下視。漢枚乘《七發》:“上有千仞之峰,下臨百丈之溪。”

南朝齊王巾《頭陁寺碑文》:“飛閣逶迤,下臨無地。”唐王勃《滕王閣序》:“層巒聳翠,上出重霄;飛閣流丹,下臨無地。”

唐杜甫《寄董卿嘉榮》詩:“下臨千仞雪,卻背五繩橋。”4、激湍(tuān):急流。

晉潘嶽《西征賦》:“交渠引漕,激湍生風。”晉王羲之《蘭亭集序》:“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

明劉基《平西蜀頌序》:“是故冬寒之極,必有陽春;激湍之下,必有深潭。”陳去病《夜宿張家口獨步通橋望月》詩:“依稀月有聲,靜探乃激湍。”

陳毅《水調歌頭·四遊良口》詞:“又看激湍隧引,地下廠房發電,軋軋奏鐃歌。”5、驚飈(biāo):同“驚飆”。

指狂風。《南齊書·蘇侃傳》:“驚飊兮瀄(zhì)汩,淮流兮潺湲。”

唐李商隱《送從翁從東川弘農尚書幕》:“是非過別夢,時節慘驚飊。”6、柯:樹枝。

《藝文類聚·吳均·與朱元思書》:“橫柯上蔽。”7、紛紛:眾多的樣子。

(1)亂的樣子。《管子·樞言》:“紛紛乎若亂絲,遺遺乎若有從治。”

宋王安石《桃源行》:“重華壹去寧復得?天下紛紛經幾秦。”明沈采《千金記·封王》:“過長亭短亭,亂紛紛道蔽旌旗影。”

沙汀《航線》:“於是他們便紛紛嘈吼起來。”(2)眾多的樣子。

晉陶潛《勸農》詩之三:“紛紛士女,趨時競逐。”宋蘇軾《論會於澶淵宋災故》:“春秋之際,何其亂也。

故曰春秋之盟無信盟也,春秋之會無義會也。雖然,紛紛者天下皆是也。”

《紅樓夢》第29回:“榮國府門前車輛紛紛,人馬簇簇。”茅盾《色盲》五:“但在電車又停了時,許多人紛紛下去,他亦惘惘然跟著走到馬路上。”

(3)煩忙;忙亂。《孟子·滕文公上》:“何為紛紛然與百工交易?”唐元稹《餘杭周從事以十章見寄詞調清婉難於遍酬聊和詩首篇以答來貺》:“擾擾紛紛旦暮間,經營閑事不曾閑。”

宋王安石《尹村道中》詩:“自憐許國終無用,何事紛紛客此身。”8、赤蟻:也作“赤螘”“赤蛾”。

傳說中的赤色大蟻。《楚辭·招魂》:“赤螘若象,玄蜂若壺些。”

王逸註:“螘,壹作蟻……言曠野之中有赤蟻,其狀如象。”《山海經·海內北經》“大蜂其狀如螽,朱蛾其狀如蛾”晉郭註引《楚辭》作“玄蜂如壺,赤蛾如象”。

宋梅堯臣《赤蟻。

4. 《唐書.柳宗元別傳》的原文 譯文 註解

臣伏見天後時(1),有同州下邽人徐元慶者(2),父爽為縣吏趙師韞所殺(3),卒能手刃父仇,束身歸罪。

當時諫臣陳子昂建議誅之而旌其閭(4);且請“編之於令,永為國典”。臣竊獨過之(5)。

臣聞禮之大本(6),以防亂也。若曰無為賊虐,凡為子者殺無赦。

刑之大本,亦以防亂也。若曰無為賊虐,凡為理者殺無赦。

其本則合,其用則異,旌與誅莫得而並焉。誅其可旌,茲謂濫;黷刑甚矣(7)。

旌其可誅,茲謂僭(8);壞禮甚矣。果以是示於天下,傳於後代,趨義者不知所向,違害者不知所立,以是為典可乎?蓋聖人之制(9),窮理以定賞罰,本情以正褒貶,統於壹而已矣。

向使刺讞其誠偽(10),考正其曲直,原始而求其端(11),則刑禮之用,判然離矣。何者?若元慶之父,不陷於公罪,師韞之誅,獨以其私怨,奮其吏氣,虐於非辜,州牧不知罪(12),刑官不知問,上下蒙冒(13),籲號不聞;而元慶能以戴天為大恥(14),枕戈為得禮(15),處心積慮,以沖仇人之胸,介然自克(16),即死無憾,是守禮而行義也。

執事者宜有慚色,將謝之不暇(17),而又何誅焉? 其或元慶之父,不免於罪,師韞之誅,不愆於法(18),是非死於吏也,是死於法也。法其可仇乎?仇天子之法,而戕奉法之吏(19),是悖驁而淩上也(20)。

執而誅之,所以正邦典(21),而又何旌焉? 且其議曰:“人必有子,子必有親,親親相仇,其亂誰救?”是惑於禮也甚矣。禮之所謂仇者,蓋其冤抑沈痛而號無告也;非謂抵罪觸法,陷於大戮。

而曰“彼殺之,我乃殺之”。不議曲直,暴寡脅弱而已。

其非經背聖,不亦甚哉! 《周禮》(22):“調人(23),掌司萬人之仇。凡殺人而義者,令勿仇;仇之則死。

有反殺者,邦國交仇之。”又安得親親相仇也?《春秋公羊傳》(24)曰:“父不受誅,子復仇可也。

父受誅,子復仇,此推刃之道(25),復仇不除害。”今若取此以斷兩下相殺,則合於禮矣。

且夫不忘仇,孝也;不愛死,義也。元慶能不越於禮,服孝死義,是必達理而聞道者也。

夫達理聞道之人,豈其以王法為敵仇者哉?議者反以為戮,黷刑壞禮,其不可以為典,明矣。 請下臣議附於令。

有斷斯獄者,不宜以前議從事。謹議。

[1]作品註釋 (1)伏見:看到。舊時下對上有所陳述時的表敬之辭。

下文的“竊”,也是下對上表示敬意的。天後:即武則天(624—705),名曌(即“照”),並州文水(今山西省文水縣)人。

655年(唐高宗李治永徽六年)被立為皇後,李治在世時即參預國政。後廢睿(ruì)宗李旦自立,稱“神聖皇帝”,改國號為周,在位十六年。

中宗李哲復位後,被尊為“則天大聖皇帝”,後人因稱武則天。 (2)同州:唐代州名,轄境相當於今陜西省大荔、合陽、韓城、澄城、白水等縣壹帶。

下邽(guī):縣名,今陜西省渭南縣。 (3)縣吏趙師韞:當時的下邽縣尉。

(4)陳子昂(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縣)人。武後時曾任右拾遺,為諫諍之官。

旌(jīng):表彰。閭:裏巷的大門。

(5)過:錯誤,失當。 (6)禮:封建時代道德和行為規範的泛稱。

(7)黷(dú)刑:濫用刑法。黷,輕率。

(8)僭(jiàn):超出本分。 (9)制:制定,規定。

(10)刺讞(yàn):審理判罪。 (11)原:推究。

端:原因。 (12)州牧:州的行政長官。

(13)蒙冒:蒙蔽,包庇。 (14)戴天:頭上頂著天,意即和仇敵***同生活在壹個天地裏。

《禮記·曲禮上》:“父之仇,弗與***戴天。” (15)枕戈:睡覺時枕著兵器。

(16)介然:堅定的樣子。自克:自我控制。

(17)謝之:向他認錯。 (18)愆(qiàn):過錯。

(19)戕(qiāng):殺害。 (20)悖驁(bèi ào):桀驁不馴。

悖,違背。驁,傲慢。

(21)邦典:國法。 (22)《周禮》:又名《周官》,《周官經》,儒家經典之壹。

內容是匯編周王室的官制和戰國時代各國的制度等歷史資料。 (23)調人:周代官名。

(24)《春秋公羊傳》:即《公羊傳》,為解釋《春秋》的三傳之壹(另二傳是《春秋左氏傳》和《春秋谷梁傳》)。舊題戰國時齊人、子夏弟子公羊高作,壹說是他的玄孫公羊壽作。

(25)推刃:往來相殺。[1]作品譯文 據我了解,則天皇後時,同州下邽縣有個叫徐元慶的人,父親徐爽被縣尉趙師韞殺了,他最後能親手殺掉他父親的仇人,自己捆綁著身體到官府自首。

當時的諫官陳子昂建議處以死罪,同時在他家鄉表彰他的行為,並請朝廷將這種處理方式“編入法令,永遠作為國家的法律制度”。我個人認為,這樣做是不對的。

我聽說,禮的根本作用是為了防止人們作亂。倘若說不能讓殺人者逍遙法外,那麽凡是作兒子的為報父母之仇而殺了不應當算作仇人的人,就必須處死,不能予以赦免。

刑法的根本作用也是為了防止人們作亂。倘若說不能讓殺人者逍遙法外,那麽凡是當官的錯殺了人,也必須處死,不能予以赦免。

它們的根本作用是壹致的,采取的方式則不同。表彰和處死是不能同施壹人的。

處死可以表彰的人,這就叫亂殺,就是濫用刑法太過分了。表彰應當處死的人,這就是過失,破壞禮制太嚴重了。

如果以這種處理方式作為刑法的準則,並傳給後代,那麽,追求正義的人就不知道前進的方向,想避開禍害的。

5. 文言文 《好好先生》 譯文

好好先生

解釋:壹團和氣、與人無爭、不問是非曲直、只求相安無事的人。

① 《世說新語·言語》“南郡龐士元聞司馬德操在潁川”劉孝標註引《司馬徽別傳》:“扞徽呴居荊州,知劉表性暗,必害善人,乃括囊不談議。時人有以人物問徽者,初不辨其高下,每輒言‘佳’。其婦諫曰:‘人質所疑,君宜辯論,而壹皆言“佳”,此人所以咨君之意乎?’徽曰:‘如君所言亦復“佳”。’其婉約遜遁如此。”後稱不問是非曲直、壹團和氣、只求相安無事的人為“好好先生”。

② 指善良的人,好人。

相關故事:

後漢時候的司馬徽從來不說別人的短處、壞處,他跟人說話時,不論是美的還是醜的、好的還是壞的,他都說好。別人問他“身體好嗎?”,他就回答“好”。曾經有個人告訴他,自己的孩子死了,司馬徽回答說:“非常好。”結果他妻子就責備他說:“別人因為妳品德好,才告訴妳這件事,為什麽妳聽到人家的孩子死了,妳也說好呢?”司馬徽接著說:“妳說的這些話也非常好!”今天我們所說的“好好先生”,就是從這裏來的。

後來人們常用“好好先生”來形容那些是非不分,不敢得罪人,只求平安無事的人。

文言文:

後漢司馬徽不談人短,與人語,美惡皆言好。有人問徽:「安否?」答曰:「好。」有人自陳子死,答曰:「大好。」妻責之曰:「人以君有德,故此相告,何聞人子死,反亦言好?」徽曰:「如卿之言,亦大好!」今人稱「好好先生」,本此。

譯文:

東漢末年的司馬徽從來不談論別人的短處,美醜都說“好”。有人問司馬徽:“身體好嗎?”他回答說:“好。”有人告訴他自己兒子的死訊,他回答說:“很好。”

他太太責備他說:“人家是認為妳有德行,才把兒子的死訊相告,哪有聽說別人死了兒子,反而說很好呢?”司馬徽說:“像您剛才的話,也很好!”如今世人所稱的“好好先生”壹語,其出處就來自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