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出處
此句語出《周易·乾卦第壹》
集解述要
《漢語大詞典》: 大人,指在高位者,如王公貴族;亦指德行高尙、誌趣高遠的人。
《周易·乾卦第壹》: 九五曰:「飛龍在天,利見大人」。何謂也?子曰:「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水流濕,火就燥,雲從龍,風從虎,聖人作而萬物覩。本乎天者親上,本乎地者親下,則各從其類也。」
《周易正義》: 言九五陽氣盛至於天,故雲「飛龍在天」。此自然之象,猶若聖人有龍德飛騰而居天位,德備天下,為萬物所瞻睹,故天下利見此居王位之大人。
《周易程氏傳》 :聖人即得天位,則利見在下大德之人,與***成天下之事。天下固利見夫大德之君也。
《日講易經解義》: 《本義》謂有九五之位則利見九二在下之大人,其義與二爻相互發明。蓋聖人系「乾」之二、五,即首發上下應求之義,以見體乾圖治者必貴乎同德之相濟。
《周易內傳》: 「惟君子為能利見之,則雖堯、舜、周、孔之已沒,樂其道而願學焉,亦利見也。若小人革面以遵路,亦可為寡過之民」。
《周易集註》: 「五」,天位,龍飛於天之象也。占法與九二同者,二五皆中位,特分上下耳。「利見大人」,如堯之見舜,高宗之見傅說是也。下此如沛公之見張良。昭烈之見孔明,亦庶己近之。
《東坡易傳》: 今之飛者,夕之潛者也,而誰?非「大人」歟?曰“見大人者”,皆將有求也。惟其處安居正,而後可以求得。九二者,龍之安;九五者,龍之正也。
《朱子語類》: 太祖壹日問王昭素曰: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常人何可占得此卦?昭素曰:何害,若臣等占得,則陛下是「飛龍在天」,臣等「利見大人」。此說得最好。此易之用,所以不窮也。
《周易譯註》: 大人:指有道德並居高位者。第五爻居上卦之中,往往是每卦最吉之爻,舊說稱此爻為「君位」,事實上多是象征事物發展到最完美階段的情景。
《周易》全註全譯: 九五,九五在爻位上象征著君王,古人以龍比君,九為陽,為高,故以「飛龍在天」象征君王處於大有作為之時。
《易經雜說》: 壹般人稱皇帝為“九五之尊”,以為就是《易經》上的這個“九五”。這話要註意,代表皇帝的九五之尊,是依據數中的陽數來做表達的符號,奇數為陽,九是到了陽數的極點最高位,五是陽數的最中位,二者代表了至中至正,並非僅指這裏九五爻。整個《易經》研究完了,利見大人的卦爻並不多的,這裏的利見大人,見的是什麽大人?假定我們以漢高祖為比方,當他打敗了項羽,自己創業的時候,正是飛龍在天了,他還要利見大人,這個大人是誰?是指他所遇到的都是好人,都是對他有幫助的人,看漢高祖的壹生,正是壹個乾卦,最初倒黴當壹個亭長,壹天到晚喝喝酒,正是潛龍勿用,後來到了飛龍在天、利見大人的時候,他所遇見的人個個都是好人,個個都有用處,個個說他好,都幫助他。
個人淺解
此句理解「大人」或尤為關鍵。「九五飛龍」或象征至尊明君、聖人,有統領作用者。此「大人」故非再指明君或聖人,當指有德行兼具才能之人,或相應助力之人。孔子強調:「同聲相應,同氣相求。」對我們理解此句本意有很大幫助。天子或聖人自己和自己無從相應,亦無從談相求。
古之有德有才者或會「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亂邦不居。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飛龍在天」寓意明君、聖人出現,身處正位,身逢其時,將是大展宏圖開創新天地之時。故此時求賢若渴,急需尋找賢德之人與己***謀大業,恰如周武王尋呂尚,劉備訪諸葛亮。若遇昏君,君無心納賢,賢不思出仕,恐呂尚將終老於渭水之濱,諸葛亮則終身躬耕於隴畝。故「飛龍在天」為要因,好比天子賢德,又居正位,居其所而眾星拱之,天子賢明才會呈現「利見大人」之勢。賢德之人見有道明君出現,亦如百川匯海,紛紛出來做事。正所謂明君遇賢臣,英雄遇豪傑,相得益彰,互相成就美好功業。此方稱得上:「同聲相應,同氣相求,雲從龍,風從虎」
歷史上壹些天子最初打天下時皆出現此類盛況,如漢高祖劉邦,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趙匡胤,明太祖朱元璋等打天下,開創基業時,振臂壹呼,四方響應,身邊人才濟濟,群英薈萃。此可謂「飛龍在天,利見大人」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