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氣勢:這是很久以前流傳到現在的,已經成了習慣。抗戰時期,團隊需要動力。如果把這兩個名字拋開,就很容易知道,其實叫零洞更有氣勢,於是就形成了這個名字。
(2)地域差異:抗戰時期,數字是智力的壹種轉化形式,不能讀錯。然而,當時的士兵來自五湖四海,每個人都用自己的口音說話。因此,為了安全起見,還需要改變壹些容易讀錯的數字的發音,以避免在傳遞信息的過程中出現錯誤。
擴展數據:
除了軍隊叫零壹個洞,在軍隊通信中,1、2、3、4、5、6、7、8、9、0等十個數字的讀音都發生了變化。
他們把1讀作姚,2讀作二,7讀作轉,9讀作滴答。其他數字的讀音沒有變化,所以這個數字的讀音就變成了:姚,二,三,四,五,六,轉,八,鉤,洞。這樣的改動朗朗上口,容易出錯。
數字化軍事語言在我軍的推廣應用無從考證。但是老紅軍說話都很輕松,這無疑是紅軍時期用的。由於“軍事語言”不包括數字軍事語言,情況已經發生了變化。與時俱進的軍隊從來沒有閑著,大有把“鉤子”發展成“狗”的趨勢。
百度百科-軍事用語
百度百科-軍事通信
百度百科-軍事手語